
放射科危重症病人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docx
4页XX医院制度编号 D-03生效日期 20XX.05.01修改日期 20XX.05.01制度页码 1/1类别 放射科应急预案题目 危重症病人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放射科危重症病人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医学影像科的急诊工作是临床急诊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急诊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危重症病人抢救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影像科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以达到迅速、有效地救治病人目的本科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如下:(一) 接诊:接到急诊X线摄影或CT检查申请单时,应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情及临床检查目的,如有不清楚的地方,立即与临床医生联系,或者询问患者及家属,以制定最佳处理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遇危重抢救病人,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处理对于生命垂危患者,应先行临床医生急救处理后再进行摄片或CT检查,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二) 检查准备:了解急诊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后,制定最佳检查方案,摄片时使用大规格的数码板、大规格平板探测器或片盒,尽量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体位检查,避免重复检查三) 检查操作技巧:医学影像检查技师必须热悉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热练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检查位置和检查参数。
检查时速度要快,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做到忙而不乱,快中求稳四) 诊断报告:在检查完成后应尽快出具急诊报告,诊断报告要求迅速、准确在不放过重要阳性征象的前提下,影像描述尽可能简化,在诊断报告中应注意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变化,注意随时复查同时也应注意影像表现只是疾病的一个方面,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相关检查,做出准确判断五) 危急诊报告制度:当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有危急诊影像学表现时,检查技师应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当值影像诊断医师,并告诉陪同临床医生当值诊断医师在确认相关病情后,及时将影像诊断意见口头报告主管医生并发出急诊报告六) 检查后处理:影像检查结束后,应保证病人安全返回治疗区,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诉相关急诊处理医生XX医院制度编号 D-04生效日期 20XX.05.01修改日期 20XX.05.01制度页码 1/2类别 放射科应急预案题目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放射科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病人无反应?求救↓看生命体征呼叫急诊抢救室/复苏队伍↓如呼吸心跳停止↓给30次胸部按压(每秒2次):2次吹气持续直到除颤/监护仪到达↓评估心率不除颤PEA/停搏(直线)↓立即CPR30:2/5个周期除颤VF/无脉室速↓1次除颤↓立即CPR30:2/5个周期↓高级生命支持CPR时维持气道通气和氧合开通输液通道1次除颤检查电极/电极板位置并密切接触纠正可逆原因考虑:气道辅助装置血管加压剂/抗心率失常药监测和处理糖/体温/二氧化碳/电解质XX医院制度编号 D-04生效日期 20XX.05.01修改日期 20XX.05.01制度页码 2/2类别 放射科应急预案题目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一) 对危重患者行放射检查,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
必须要对危重患者行放射检查时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必须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评估检查风险,检查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放射科以最快速度安排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出现不测二) 对危重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首先立即停止检查,同时紧急启动抢救预案及时进行抢救三) 抢救工作应由临床医生、科主任、现场最高职称医生负责组织和指挥,医、技、护人员密切配合,技术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四) 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五) 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六) 在抢救过程中,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纪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七) 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八) 专人保管急救、抢救药品、器械,随时检查,及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九) 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科室之间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时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十) 对比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熟悉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处理方法参照《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