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701394
  • 上传时间:2019-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作者简介:彼特·布劳(Peter M.Blau,1918—)生于奥地利,在20世纪40年代移居美国,1952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至今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十多本著作,其中有《科层的动力》(1955)、《社会生活中交换和权力》(1964)、《美国职业结构》(1967)、《不平等性和异质性》(1977)和《机会结构》(1994)布劳的学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且已经超出了社会学的范畴作为神会交换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书本简介:布劳与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梅耶(Marshall W.Meyer)共同所著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 in Modern Society)一书是在之前各种文献中关于科层制的观点基础之上,从现实社会中探求科层制的发展与运行规律与韦伯的理想角度的科层制不同,作者主要是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本书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权威、组织结构、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报告、调查,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与把握科层制,达到了还我们一个真实科层制的目的。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第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籍读书体会:正如所有人评价的那样,《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的书籍它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现在社会中的科层制对于布劳的观点,有几个自己的想法:一、布劳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观点首先在关于科层制的定性方面,布劳认同了韦伯的观点——科层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是指“在大型组织中对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的组织原则”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17页本书的的前六章都是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理论的一个肯定,而后几章节则是对于科层制的反功能的实践许多读过该书的人都认为这是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一种批判,而该书的译者也不例外但是就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一种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一种批判,说它是对于韦伯的理想模型的一种泛化更为恰当我想用默顿的“中层理论”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是一种理想模式,它有意忽视那些非完全的和非必然的现象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52页当我们发现一系列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时,我们提取其中的共同点,将其抽象化从而得出几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再将这几个抽象化的概念进一步抽象化,得出更少但是更抽象的概念……经过一步步的抽象化后我们最终得出一个理想的理论,抛弃了一切非主流的和非必要的东西,这就是韦伯的科层制的来源。

      但是,布劳和韦伯毕竟身处两个时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一些当初被韦伯所摒弃的非完全的因素,逐渐开始影响到科层制的运行于是,布劳就将韦伯的科层制进行了泛化,才会有了《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布劳用实证来实践韦伯的科层制,并在其中发现了一系列与韦伯的理想模型不一样的现象二、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在现代组织的运行中,出现了与韦伯的理想状态下的科层制不同的情况组织的实际情形与韦伯的理想类型有很大出入(关于这一点韦伯之前已经预料到了)现实中的科层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由非正式关系联结成的网络和一系列人们私下进行的活动,即“非正式组织”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51页而韦伯由于是从理想模式来阐述科层制,忽视了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形态的存在和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正式组织在组织运行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布劳在书中举的工厂车间的例子一样理论上,车间内最被巴结的应当是车间的管理人员,但现实恰恰是最受巴结的是机车的维修工这就是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对于非正式组织的争论,书中提到了两个极端的观点一是“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控制非正式组织”,即组织必须抑制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另一种极端是“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培育非正式工作群体及其实践,使其最有效地接近组织的目标”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53页,即组织应当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两种争论太过极端并非所有的非正式组织都会阻碍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也不是所有的非正式组织有利于组织对于是否应该控制非正式组织,我们应当从其源头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在这里,我认为中国的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是和西方有所不同的中国的近现代数十年中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单位制因此,我认为在中国虽然单位制已经消失,但是其影响是有持续性的中国的单位制影响之一就是领导的权威属于传统型权威即职位的权力已经转嫁到领导的个人身上如上课所举的例子:在单位制时期,许多员工下班之后看见上级领导仍然需要点头哈腰而中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往往由于领导的传统型权威西方形成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来自对于效率的追求三、科层制的反功能本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关于科层制“反功能”的介绍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139页“反功能”被社会学家用来指称社会系统中有损适应和调整的一些特性,而适应和调整是使社会系统发挥功能的能力韦伯主要强调了科层制的正功能,尽管他看到了科层制的一些不良后果(反功能)正是由于这些反功能,使得他后来极力谴责他曾经颂扬过的科层制,并视之为人类自己制作的“牢笼”布劳和梅耶通过组织社会学的经典研究案例指出,“科层制的反功能之一来自于规则和规范运用中的过分刚性,过分刚性导致科层制无力回应外界发生的变化和组织的成长,因而无力满足完成任务的基本需求。

      另一个反功能就是保守主义和革新的抵制科层制选择和预先程序也会固化社会阶级差别,进而固化社会不平等,这是科层制的第三个反功能”简单来说,科层制的反功能,即低效率刚性、保守性和固化阶级差别但布劳同时指出,“这决不意味着科层制完全是反功能的”,科层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异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科层模型的变体在未来还会继续,另一方面,在许多组织中,韦伯的科层制模型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当今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正如布劳所说,“组织的科层化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科层制的替代形式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3页作为一种组织类型,科层制取代传统型、魅力型无疑是因为其具有突出的作用然而,科层制是否真的是我们管理模式的一种理想状态也许未必但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科层制这一组织形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还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也即是说还没有一种更加成熟的组织模式来取代科层制在中国社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仍然无法把“科层制”从贬义的词汇中完全分离出来而《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也是从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谈起,直讲到目前西方各国对这一体制的实践和对其理论的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是怎样看待科层制和对“官僚制度”进行批判的问题全无涉及。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去亲身的对韦伯的科层制进行实践 063838 周毓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