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水说课稿.doc
3页电解水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 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 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 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 —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符号为 H2O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课件 二、说教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的意图1、创设学习情景,提出疑问 观看视频后向学生提出你对水了 解多少?想深入了解水的组成吗?观看 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 求知欲产生悬念,增强求知 欲2、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看课本 P48 资料(水的组成 揭秘)后,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完 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 实验现象倾听 看书 观察 叙述实验现象教师先入为主,让学生接受电 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由元 素组成的播放水电解动画 质疑:产生是什么气体?如何验证?观看 猜想、讨论、交流提供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得 去想象3、验证实验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后在教师的 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观察、叙述实验现象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 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 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 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的物质,意 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4、讲解总结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 水减少了,接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 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呢?质疑:能利用水、氢气、氧气三种物 质写出一个化学反应吗? 揭题: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是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完成电解水的文字表达 式﹙尝试物质化学式 的书写﹚水(H2O)通电氢气(H2)+氧气(O2)得出水的组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将新物质回位到已有的书写技 能中,转变学生的注意力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 使结论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5、拓展视野 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呢?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课件讲 解氢气验纯的方法(课件)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 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 就会发生爆炸呢?教师讲解氢气的爆 炸极限 既然氢气可以燃烧,那能不能作 为一种新的能源呢?(课件)观看课件因新教材的要求对氢气的性 质只作初步的了解,所以可以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氢气的性 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气验纯 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 出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 的结论,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边看课件,边获得知识, 这种方式很轻松6、升华提高 通过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带化学符号) ,让学生观察水、氢 气、氧气它们的组成相不相同?观看 课件做题,启发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考 虑,最后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观察 做题 思考 得出单质、氧化物、化 合物的定义简单的题目可让学生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对知识的总结更加 有了兴趣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 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 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 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 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元素 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总结结知识点 谈收获、感想再一次放松学生思维紧张的弦, 让学生回味本节课的精彩之处五、练习(见投影)六、板书设计(见投影)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水电解实验中,电极的正负极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出,而且哪里是电极、放出气泡的现象、试管里水位的高低变化、氢气燃烧的颜色后排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这就是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使一部分看不清实验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所以我在做演示实验时,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显示在屏幕上,等于将实验加以放大。
实验过程中的上述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同时,由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量不够,我无法通过现场收集氢气做爆鸣实验,我也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听我讲解、看书上的文字,能非常直观的看到整个氢气爆鸣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特别是爆鸣声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让学生得到错误的印象当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实验,其求知欲立马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又一次得到了满足,知识的获得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渡时提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发现玻璃管中的水减少了,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呢?),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在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我认为应该提示他们去看书 P52 图3-12,并做一些水分解的微观图片,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学生也会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