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的应用体会.docx
5页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留置针的改良固定方法对穿刺点渗血、留置针并发症和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11月的802例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留置针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处置情况结果】采用改良固定法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渗血发生率、输液渗漏、静脉炎、护士换膜及重新静穿刺率(P<0.01)结论】改良留置针固定法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留置针的穿刺点渗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有效保护患儿血管,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关键词】改良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渗血;留置针并发症在新生儿患者中,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侵入性治疗,70%以上的住院治疗患者需要放置外周静脉留置针[1]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便于抢救和用药,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2],但在我科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常规方法固定经常出现留置针渗血,最终导致留置失败,因此我科对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我科2017年5月至11月中所有进行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8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观察组401,实验组401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留置针,其中男性482例,女性3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在日龄、体重、凝血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3观察指标观察留置针穿刺点渗血情况;静脉炎、输液渗漏、留置针换膜,留置针留置72-96小时内重新穿刺率等判断标准:①凡透过透明膜可视见穿刺点有血迹既定为渗血Ⅰ级:敷料未见血渍;Ⅱ级:敷料血渍直径<5mm;Ⅲ级:敷料血渍直径5~10mm;Ⅳ级:敷料表面血渍直径>10mm[3]②静脉炎:《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版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4],将静脉炎分为四级:0级局部皮肤无症状;1级为输液部位皮肤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2级为输液部位皮肤发红或伴不伴有水肿,有疼痛;3级为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为输液部位红、肿、痛,条索状静脉的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本研究中只要符合1级以上统称为静脉炎发生1.4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改良方法固定留置针能显著减少留置针穿刺点渗血发生(P<0.01)表2改良方法固定后留置针穿刺点渗血情况3.讨论3.1新生儿留置针穿刺点渗血与固定方法密切相关新生儿由于血管条件不同,无法在前臂等肢体活动较少的部位进行输液,大部分在手背、关节等部位进行穿刺,新生儿会不断活动肢体无法配合完成输液治疗,同时新生儿手背、关节部位较小,留置针贴膜附着部分较小,单一留置针敷贴固定无法妥善固定留置针,运用新方法后在针栓上方先进行双重横向固定后再进行交叉固定,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固定区,再覆盖无菌透明膜固定,等于二次固定,增加的留置针固的稳妥性,可减少外力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的碰撞及活动的影响,从而能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留置针穿刺点渗血。
3.2留置针的妥善固定可减少静脉内膜损伤和降低导管感染机率,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留置针固定不当可引起留置针软管部分在血管内滑动,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局部血小板凝聚,释放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炎性因子,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输液渗漏[5]由于新生儿外周静脉壁比较薄弱,肌层发育差,活动相对较少,血流更替较慢,对血管创伤修复能力低下容易导致静脉炎发生[6],留置针固定稳妥可减少技术性静脉炎的发生[7],改良固定留置针后减少了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减少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有效降低不良拔管事件,减少导管感染及静脉反复穿刺风险3.3改良新方法固定留置针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由于穿刺点渗血,临床护士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贴膜,局部进行消毒后再次固定在这过程中因新生儿无法安静配合,需要1-2名护士配合对穿刺肢体进行制动,否则会留置针意外拔出,增加静脉穿刺次数的风险,既耗时又增加护士工作难度,同时也增加患儿的痛苦改良新方法固定,能优化导管留置状态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4.结论改良新方法固定留置针,可增加留置针固定的稳定性,减少留置针穿刺点渗血的发生,优化留置针的留置状态,减少留置针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人经济负担,同时又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玉,许彩虹,王勇.常规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对于导管堵塞及静脉炎预防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57—59.[2]张冉.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选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增刊1):121.[3]杨娜妩,罗志勇,林丛等一次性自行压迫输液贴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88-89[4]郎冉冉,冯莺,俞琦,等.中药外敷防治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1):35-38.[5]满晓洁,高海波,肖静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性并发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当代护士-上月旬,2017,11:88-90[6]赵改婷,李瑞竹,李巧芬等早产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时局部表现与静脉损伤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48-50[7]白妙春,翟晋慧,何冰娟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在降低留置针所致液体渗出及静脉炎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0(8):805-80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