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8350412
  • 上传时间:2018-10-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3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的蒙学 ——李传康,蒙学,是启蒙之学的简称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 “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 蒙卦》,蒙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书识字 ,认识汉字 2000 个左右第二阶段是写字训练 ,在认识的基础上 ,要求孩童会写第三阶段是为文作赋 ,为日后考试策论、 诗赋及八股文打基础蒙学教材的发展,蒙养教材:童蒙阶段使用的识字课本自西周至清末,绵延数千年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周—秦汉:以识字为主,姓氏名物的堆积西周《史籀(zhòu)篇》,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秦代《苍颉篇》《爰(yuán)历篇》《博学篇》汉代《急就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 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语义更加鲜明 《千字文》,,,,《急就篇》,汉元帝时,史游所作全书2144字,共34章开篇——以七言句式自序姓氏名字三言句式正文——服器百物七言句式文学法理七言句式 篇末——四言句式,歌颂汉德,,,开篇自序:“急就奇觚(gū)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篇末歌颂汉德:“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

      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博士先生”《千字文》,南北朝周兴嗣所作,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四字一句,共250句精妙佳作基本内容: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传统纲常;宫廷宏伟,达官显贵;名人伟绩,名胜古迹开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二)隋唐五代时期,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三)宋元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传统蒙学读物大约2000种,此阶段占90%体裁日益多样化综合性蒙学教材《三字经》《幼学琼林》伦理道德教材韵语体——《弟子规》《女儿经》《教儿经》散文体——《童蒙训》《童蒙须知》《小学》小儿语体——《小儿语》《续小儿语》格言谚语体——《增广贤文》《名贤集》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咏史绝句》《叙古千文》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

      《对类》《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名物蒙求》《算学启蒙》,《三字经》,宋人所作,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几乎成为蒙书的代名词全文1086字成功的奥秘: 第一,内容丰富,知识密集第二,句子短小,便于诵读第三,语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易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声律发蒙》,元代学者祝明所编, “对偶浑成,音响自合”开篇段: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联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增广贤文》,辑录先贤的格言名论 ,作者不详 清后期风靡全国 形式——两两对偶,读来上口读了《增广》会说话” 内容——广收博采,不拘一格是古代人处世诀窍、生活经验的总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弟子规》,清代李毓秀所著,伦理道德类蒙学读物 三言句式,共360句,计1080字 主要特点:简短押韵,便于诵读;孝弟内容,切于伦常 “开蒙养正之最上乘”,清代蒙学必读书开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谨而信)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泛爱众而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第一 ,集中识字 ,注重实用《急就篇》 和 《百家姓》 均是这类教材的代表 第二 ,句式简短整齐 ,讲究押韵对仗《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五字鉴》 等 第三 ,内容丰富 ,知识面宽 涉及山川地理、风俗人情 等 包含有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知识 第四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注重儿童人品志向培养 ,如《弟子职》《弟子规》《孝经》以及各种家训,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作用,蒙学教材 ,相当于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

      它具有双重品格: “在内容上包容了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 ,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 ,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古代的蒙学教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一)道德启蒙“蒙学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进行道德的启蒙他们在教育教学中 ,往往把道德训诫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儿歌与韵语的形式把艰深的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除伦理道德外 ,蒙学教材中还蕴含着另一种德 ,那就是对国家、 对事业、 对他人、 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坚定的、 高尚的行为古人利用蒙学教材对孩童进行道德启蒙 ,其目的在于最终达到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最高境界二)习惯培养古人十分重视孩童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朱熹曾首创 《须知》 《学则》 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习惯首先 ,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他说: “古者小学 ,教人以洒扫、 应对、 进退之节 ,爱亲、 敬长、 隆师、 亲友之道 ,皆所以为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 ,欲其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 ,而无性格不胜之患也 ” (《小学书题》)在他看来 ,只要从孩童时抓起 ,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的培养 ,就容易收到 “习与智长” 、 “化与心成” 的效果。

      其次,在生活习惯方面 ,他对孩童的身体、 冠巾、 衣服、 鞋袜、 洒扫、笔砚、 饮食等都有具体要求朱熹十分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求 “凡读书 ,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 ,对书册 ,详缓看书 ,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 ;“凡写字 ,未问写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笔一划 ,严正分明 ,不可潦草” 三)语言积累古代蒙学教育 ,强调学生的熟读和背诵 ,重视语言的积累如宋代一些教育家认为 ,童蒙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因而应很好地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学生强闻博记程颐说: “勿谓小儿无记性 ,所历事皆不能忘 ” (《二程集》 )朱熹则强调 “读多自然晓” 在古人看来 ,要学有所成 ,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要学会写诗填词 ,除了要熟悉诗词规律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熟读和背诵成百上千篇诗词名作 ,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就说明这个道理要学会写文章 ,如果不能反复诵读一些优秀佳作 ,甚至 “倒背如流” ,作文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而童蒙教材就因为句子简短 ,通俗易懂 ,注重押韵 ,琅琅上口 ,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那些含意深邃、 富于哲理、 具有表现力的词汇和语句四)知识扩展古代蒙学教材 ,就像是一本本小百科全书它不仅具有应学习的语文知识 ,而且扩展到社会的、 自然的、 人生的许多知识其内容涉及古代的社会生活、 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大到历史巨变 ,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 ,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 ……如 《千字文》 由自然名物到历史名物 ,由自然景物描写到人类的起居饮食 ,由为人处世、 待人接物再到修身养性全书条理清楚 ,内容丰富 “有裨幼学” 、 “逸而功倍” 的 《龙文鞭影》 一书 ,是一本介绍自然知识、 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它 “几乎涉及到政治、 军事、 文艺、 儒林、 方术、 怪异等方面的人物和事件 ,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而 《幼学琼林》 凡三十余类 ,自然、 社会、 历史、 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凡所应有 ,几乎尽有从上述例子可见 ,古代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知识 ,是以丰富、 广博取胜 ,使知识伴随着孩童奔涌的感情潜流 ,令他们读后终生难忘。

      此外 ,蒙学教材还具有人格修养、 意志磨炼、 语文砺练等功能古代的 “小儿书” 作为孩童的语文教材 ,与当今的语文教材异曲同工 ,它给学生传递的、 让学生接受的 “不仅是语文载体所承载的内容 ,包括思想、 知识、 情感等等而且更主要的是语文载体的本身 ,包括文字、 词汇、 语句等语言材料以及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等等” ,这就是古代蒙学教材特殊功能之所在历史学家周谷诚在 《传统蒙学丛书》 序中说: “有的蒙学书能够长久流行 ,为社会长期接受 ,在传授基本知识 ,进行道德教育 ,采取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的形式等方面 ,确实有其长处和优势 ,是不能也不应该一笔抹杀的 ” (岳麓书社出版的《龙文鞭影》 序),古代蒙学教育对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从古代蒙学教育的经验中,可以吸取一些可借鉴的成分用于改进当前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一)构建 诵读 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小学教材文言文内容的编制需向生活化转型三)注重精选语言形式,易读成诵,适当应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