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圃地下害虫防治一黑龙江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课件.ppt
22页苗圃地下害虫防治苗圃地下害虫防治 主讲主讲: : 陈钦华陈钦华 2012年8月30目1苗圃地下害虫防治苗圃地下害虫防治n一、金龟甲类一、金龟甲类n金龟甲类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金龟甲类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又称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幼虫取食又称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幼虫取食萌发的林木种子,造成缺苗成虫也萌发的林木种子,造成缺苗成虫也可吞食花、叶、芽和嫩茎,喜食豆科可吞食花、叶、芽和嫩茎,喜食豆科植物 2(一)东北大黑鳃金龟(一)东北大黑鳃金龟n1.分布及危害:分布及危害:n东北大黑鳃金龟又称东北大黑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地危害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赤松、杨、榆、桑等苗木根部n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成虫:体长16~21mm,宽8~11mm,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10节鳃片状触角体胸腹面有淡黄细毛,头、胸背板、鞘翅密布刻点,鞘翅各具明显纵隆线前足开掘式不发达,胫节外缘具齿3个,臀部隆起中部凹陷n卵:乳白色椭圆、长2.5mm左右,宽1.5mm左右n幼虫:乳白色体弯曲成马蹄形,体长31mm左右、宽4.7mm左右,只有胸足3对。
n蛹:黄色至红褐,长约20mm,宽约8mm,头部褐色,臀未有1对突起 3东北大黑鳃金龟成 虫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4n3.生活史及习性:n在东北及华北地区2年发生1代,以成幼虫越冬,少数有世代重叠现象次年5月上、中旬幼虫上移表土为害,7~8月间,在化蛹、成虫羽化即在原处越冬,越冬成虫在4月中下旬出土活动,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活动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为产卵盛期,成虫白天在土壤中潜伏,黄昏活动,有假死及趋光性,♀虫产卵平均193粒,卵期19~22d,老熟幼虫化蛹于土室中,蛹期15d左右此虫在厩肥和腐质的地块发生最多5(二)黑绒鳃金龟(二)黑绒鳃金龟n1.分布及为害:分布及为害:n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fsohulsky)又名天鹅绒金龟、东方金龟鞘翅目,金龟科分布东北、华北等全国大部地区,主要为害杨、榆、柳、桑等n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成虫:体长7~8mm,宽4.5~5mm,体表有具细绒毛且有光泽,鞘翅上各有9条浅纵沟纹n卵:圆形,褐色至黑色n幼虫:乳白体长14~16mm6黑绒鳃金龟成虫黑绒鳃金龟幼虫7n3.生活史及习性:生活史及习性:n1年年1代,一般以成虫越冬,翌年代,一般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月中旬出土活动,旬出土活动,4月未至月未至6月上旬成虫盛发月上旬成虫盛发期。
成虫有夜出性,飞翔力强,期成虫有夜出性,飞翔力强,5月交月交尾产卵,卵期尾产卵,卵期5~~10d,幼虫以腐殖质和,幼虫以腐殖质和嫩根为食,幼虫嫩根为食,幼虫3龄,预蛹期龄,预蛹期7d,蛹期,蛹期基本不取食羽化盛期基本不取食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当月中下旬,当年羽化成虫大部分不出土即蛰伏越冬年羽化成虫大部分不出土即蛰伏越冬 8(三)铜绿丽金龟(三)铜绿丽金龟n1.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n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又称铜绿金龟,除西藏和新疆外,其分布遍及全国各省,但以气候较湿润而多果树、林木的地区发生较多幼虫和成虫都能为害,幼虫为害各种苗木的根部,而成虫为害各种针阔叶树种的叶部n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n成虫:体长18~21mm,铜绿色,有光泽前胸背板侧缘黄色,鞘翅上有栗色反光头、胸部和腹面暗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明显凹进,前缘角突出足的基节和腿节黄色,余部均为深褐色而带枣红色光泽;前足胫节外侧有2齿,中、后足胫节外侧生有2排小齿,有爪2个n卵:略呈球形,长径约为1.5mm,初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n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33mm肛门一字形,其前方中央有2列针状刚毛。
n蛹:长18mm,长椭圆形,淡黄色9铜绿丽金龟成虫铜绿丽金龟幼虫10n3.生活史及习性:n此虫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或少数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份在14~26cm土中化蛹成虫一般在5月中旬或6月中旬始见,盛期在6~8月间成虫活动适宜气温为25℃以上,相对湿度在70%~80%,低温和降雨天气很少活动成虫一般昼伏夜出,盛发期白天亦可外出取食,食性杂,食量大有假死性和强烈的趋光性,对黑光灯尤其敏感成虫交尾多在寄主树上,20:00~22:00时为活动高峰成虫平均寿命为30d卵散产于6~16cm深的土中,平均产卵40粒左右卵期10d,土壤含水量10%~15%,土壤温度在25℃时为最适宜孵化条件幼虫一般出现在8月份,9月份变为三龄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在土中爬至表层,咬食苗木近地面茎部、主根和侧根幼虫期76d左右,蛹期21d114.金龟甲类防治方法:金龟甲类防治方法:n(1)林业技术措施:n①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做底肥,否则,极易滋生蛴螬:冬季翻耕,将越冬虫翻至土表冻死n②在蛴螬分布密度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应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据调查,长期生活在荒地的金龟子,在土壤含水量20%时虫口密度大,17%以下很少发生。
而开垦后土表15 cm以内的含水量一般很少达到18%n③利用蛴螬不耐水淹的特点,适时进行冬灌或秋灌,可减轻其为害有条件地方,可对圃地实行水旱轮作:n④有些金龟成虫嗜食蓖麻叶,饱食后麻痹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可在金龟发生地带种植蓖麻作为诱杀带,有一定效果但中毒后必须及时处死,以免苏醒后逃逸n(2)人工捕杀:n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盛发期,可用人工振落捕杀n(3)灯光诱杀:n利用大多数金龟甲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无风、无月光、天气闷热的夜晚用黑光灯诱杀用黑绿单管黑光灯(发出一半绿光一半黑光)诱杀效果明显据试验,这种灯比普通黑光灯诱虫量提高7.89%~13.68%,尤其对铜绿金龟甲效果更显著124.金龟甲类防治方法:金龟甲类防治方法:n(4)化学防治:n①土壤处理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375ml,加3~5倍水,喷布在375~450kg的细土中,撒施在苗床上,翻入土中;或每公顷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30~45 kg,拌细土375~450kg撒施土中,可杀死土中蛴螬n②苗木生长期发现蛴螬为害根部,可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乙酰甲胺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苗木根际达蛴螬活动的土层深度。
n③用16%的氨水1份兑水12份,于树围10cm处开沟灌浇,施后覆土,既施肥又起到杀虫作用n④利用金龟甲成虫喜食树叶的习性,取30~100 cm长的榆、杨、刺槐等树枝,置于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中,浸泡8~10h后阴干,将药枝傍晚前插入圃地,150~250枝/hm2,2~3d换一次,效果比较理想n⑤对金龟甲成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射幼苗或树叶在越冬成、幼虫出土盛期或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乳油500~800倍液喷洒地面n(5)生物防治:n国外利用较多的是蛴螬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菌粉施入土中,使蛴螬致病而死13n黑龙江省常见地老虎类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灭字地老虎等二、地老虎类二、地老虎类14(一)小地老虎(一)小地老虎n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n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Pott.)又名土蚕、切根虫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地老虎食性杂,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苗,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n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0~54mm,头、胸背面暗褐色,前翅外缘至中横线褐色,内横线外横线暗色波浪形,翅中有肾状纹和环状纹,肾状纹外有尖端向外的楔形纹。
后翅灰白色n卵:单球形,直径0.5mm,高约0.3mm,表面布有纵横交叉的隆起线纹n幼虫:体长37~50mm,宽5~6mm,头部褐色,体灰至暗褐色,体表粗糙,背浅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臀板黄褐,上具2条明显的深褐纵带胸足、腹足黄褐色n蛹:长18~24mm,红褐色具光泽,腹部末端具短刺1对 15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0~54mm,头、胸背面暗褐色,前翅外缘至中横线褐色,内横线外横线暗色波浪形,翅中有肾状纹和环状纹,肾状纹外有尖端向外的楔形纹后翅灰白色幼虫:体长37~50mm,宽5~6mm,头部褐色,体灰至暗褐色,体表粗糙,背浅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臀板黄褐,上具2条明显的深褐纵带胸足、腹足黄褐色16n3.生活史及习性:n黄河以北1年发生3代,在北方以蛹越冬,4~6月是第1代为害期,幼虫6龄,5~6龄食量大,夜间把幼苗咬断小地老虎多发生在雨水充足、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的苗圃成虫日伏夜出,黄昏至午夜前活动最盛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刚羽化的成虫喜欢具酸甜气味的食物,幼虫有假死性,受惊时常将身体卷曲成环17(二)八字地老虎(二)八字地老虎n1.分布及危害:分布及危害:n八字地老虎(Agrotis c-nigrum)在中国内各地都有发生和分布,以东北和西南发生较多。
n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成虫:体长11~13mm,翅展29~36mm头、胸灰褐色,足黑色有白环前翅灰褐色略带紫色;基线双线黑色,外缘翅褶处黑褐色;内横线双线黑色,微波形;环纹具淡褐色黑边;肾纹褐色,外缘黑色;前方有2黑点;中室黑色,前缘起有1淡褐色三角形斑,顶角直达中室后缘中部;外横线双线锯齿形外弯,各脉有小黑点;亚缘线灰色,前端有1黑斑;端区各脉间有中黑点后翅淡黄色,外缘淡灰褐色18八字地老虎成虫19n卵:半球形,高0.8mm左右,宽0.1mm左右,初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褐色n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37mm,头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斑纹颅侧区具暗褐色不规则网纹体表较光滑,无颗粒背线灰色,从背面看呈倒八字形,愈后端愈显从侧面看,亚背线上的斑纹和气门上线的黑斑纹则组成正八字形n蛹:体长约19mm,黄褐色腹端生1对红色粗曲刺背面及两侧生2对淡黄色细钩刺 八字地老虎幼虫八字地老虎蛹20n3.生活史及习性:生活史及习性:n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老熟幼虫在翌年3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进入化蛹高峰期6月下旬进入田间幼虫为害盛期,至7月下旬与8月上旬为止。
7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第一代成虫在8月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有两个高峰,10月下终见第二代卵在8月下旬始见,幼虫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害,11月中旬以后陆续越冬黑龙江、吉林1代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为害盛期,5月中旬化蛹,6月上中旬进入2代羽化盛期成虫具趋光性幼虫在春、秋两季为害214.地老虎类防治方法地老虎类防治方法n(1)清除杂草:在春播幼苗出土前或幼虫1、2龄时除草,可减轻为害如发现1~2龄幼虫,则应先喷药后除草,以免个别幼虫入土隐蔽灌水淹杀 地老虎,将苗圃灌足水1~2d,就可淹死大部分地老虎n(2)人工捕杀:清晨巡视苗圃,发现断苗时,刨土捕杀幼虫;也可以将杂草、树叶直接散堆在田间,次日清晨翻开杂草、树叶捕捉n(3)诱杀成虫: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盛于盘中,于近黄昏时放于苗圃地n黑光灯诱杀:用糖醋酒液再配以黑光灯,或在黑光灯下放一盆水,水中放农药,或倒一层废机油,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n杂草诱杀: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新鲜杂草50kg,用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2.5~5kg,配成毒饵,于傍晚洒于苗床上。
n(4)化学防治:幼虫为害期用50%甲胺磷、8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