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五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6页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五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2003·北京卷)13.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份,两组份各取1 mol,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 A.乙烯和乙醇B.乙炔和乙醛C.乙烷和乙酸甲酯D.乙醇和乙酸参考答案:D略2. 如图,将纯Fe棒和石墨棒插入1L1.0 mol/L的NaCl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掉电源,a与b直接连接,则Fe棒上产生气泡B.a连接电源正极,b连接电源负极,则Fe棒被保护不会溶解C.a连接电源负极,b连接电源正极,当两极产生气体总量为22.4mL(标准状况)时,摇匀后,溶液pH≈11D.a连接电源负极,b连接电源正极,如果把溶液换成1L1.0 mol/L的CuSO4溶液,一定时间后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参考答案:C3. 下列物质作漂白剂时,是利用该物质还原性的是 A.SO2使品红褪色 B.H2C2O4使蓝墨水褪色C.臭氧使有色布条褪色 D.H2O2使石蕊褪色参考答案:B4. 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则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O2-、NO3-、CO32- 、Na+ B. Na+、Al3+、H+、Cl-C.NO3-、NH4+、K+、Cl- D.NO3-、K+、AlO2-、OH-参考答案:C略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B.玻璃、水泥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C.常用危险化学品酒精和甲烷的标志都是易燃液体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种类不同参考答案:D略6. 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6 B. 6∶3∶2 C.4∶3∶1 D. 3∶2∶1参考答案:B略7.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参考答案:B略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轻质油 D.要除去乙烷中少量乙烯杂质,简单可行的方法是通人过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洗气参考答案:C9.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D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参考答案:D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浓度为0.1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过程中,C( H+ ) 和C ( OH—)都会减小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将SO2通入一定量KOH溶液,所得溶液呈中性,该溶液中一定含KHSO3 D.用0.200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 的HCl与CH3COOH的混合液,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恰好被完全中和参考答案:C略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向盐酸中滴加Na2SO3溶液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非金属性:Cl>SB向废FeCl3蚀刻液X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未出现红色固体X中一定不含Cu2+C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褪色乙醇具有还原性D用3 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 Cu(NO3)2浓溶液迅速产生无色气体形成Zn-Cu原电池加快了制取H2的速率 参考答案:C【详解】A.盐酸中滴加Na2SO3溶液反应生成SO2气体,只能说明盐酸酸性大于亚硫酸,无法比较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Fe先与FeCl3反应,再与Cu2+反应,由于加入少量的铁粉,Fe3+未反应完,所以无红色固体生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u2+,故B错误;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加入乙醇,溶液褪色,说明乙醇被氧化,体现了乙醇的还原性,故C正确;D. 用3 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 Cu(NO3)2浓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D错误,故选C。
12. 实验室用Zn与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t3=t4 B.V4=V5=10 C.V6=7.5 D.V1<V2<V3<20参考答案:C略13. 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L-1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略14.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A.①②⑤ B.④⑥ C.②⑤ D.③④⑤参考答案:C1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常温下,c(H+)/c(OH一)=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②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一 ③中性溶液:Fe3+、Al3+、NO3—、SO42— ④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中:Al3+、Na+、SO42—、Cl一 ⑤无色溶液中:K+、Al3+、NO3—、HCO3— A.②③ B.①③ C.① D.①④⑤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3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一种消毒液,运用下列实验,检测该消毒液的性质。
①将少量消毒液滴入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溶液中出现蓝色;②用pH试纸检测消毒液,试纸边缘为蓝紫色(pH=13),中间部分为白色;③向2 mL消毒液中逐滴加入Al2(SO4)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④向消毒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变为黄绿色,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备该消毒液的原理 ;(2)该消毒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 ;(3)实验①表现出该消毒液具有 性;(4)实验②用pH试纸检测消毒液的操作是 ;(5)实验④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将该消毒液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10 s后将电解液摇匀,整个过程中阳极产生的现象为 ;其原因是 班级 姓名 分数 参考答案:(13分)(1)Cl2 + 2OH— ==== Cl— + ClO—+ H2O ……………………………………2分(2)Cl—、ClO—、OH— ………………………………………2分(3)氧化性 ………………………………………1分(4)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取溶液的pH …………………………………………2分(5)Cl— + ClO— + 2H+ ==== Cl2↑ + H2O ……………………………………2分(6)阳极产生白色沉淀,将电解液混合均匀,白色沉淀溶解 ……………………2分 铝为阳极,放电产生Al3+,消毒液中有过量OH—(且阴极H+不断放电,同时剩余OH—),故阳极附近先产生白色沉淀,将电解液混合均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
………………………2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2000·京皖卷)33.已知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2KNO32KNO2+O2↑②2Cu(NO3)22CuO+4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