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6L 、1.4STI发动机结构.ppt
52页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TT-056/1 EA111系列发动机结构(1.4L/1.6L和1.4TSI ) 1.4L/1.6L 气缸体发动机气缸体由含片状石墨的铸铁 制造密封法兰安装在曲轴上,该法兰上 也装有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28气门正时壳体通过密封垫与缸体和 缸盖保持密封,而与油底壳是采用 液体密封形式 正时壳体的其它功能: - 集成油气分离器的曲轴箱通风系 统 - 机油过滤器壳体密封法兰气缸体气缸盖衬 垫正时护罩发动机转 速传感器 G28轴瓦轴承盖 螺栓正时壳体 衬垫主轴承油底壳曲柄连杆机构曲轴曲轴后油封总成密封法兰PTFE密封环转速传感器信号轮曲柄连杆机构涨断式连杆 连杆根据制造方式,有两种配对方法: 切割和断裂曲柄连杆机构导向板凸轮轴曲轴链轮机油泵链条张紧器链条驱动系统机油泵配气机构带油道的柱塞缸上油室下油室压力弹簧单向阀进油口四气门滚柱液压气门机构滚珠轴承配气机构气门传动机构工作原理调节功能: 存在气门间隙时,柱塞 由柱塞弹簧从气缸中压出 直到滚轮贴到凸轮之上, 在柱塞被压出时,下油室 中的油压减小,单向阀打 开,机油进入 当下油室和上油室之间 的压力达到平衡时,单向 阀被关闭。
配气机构气门传动机构工作原理气门升程 当凸轮紧贴滚轮时,下 油室中的压力上升,由于 封闭的机油不可压缩,柱 塞无法被继续压入液压缸 如同一个刚性元件,支撑 滚轮摇臂使相应的气门 打开配气机构链条罩盖壳体机滤器油气分离器链条罩盖壳体密封垫壳体通过密封垫与缸体和缸盖保持密封,而与油底壳是采用液体密封形式•供给系统–主要由燃油供给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电控单元组成–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将汽油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的 可燃混合气,并按需要输送到各缸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作功,最后排 出废气供给系统燃油系统供给系统燃油泵燃油滤清器 带有压力调节器分配管放气阀喷嘴活性碳罐电磁阀带压力调节器汽油滤清器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压力调节器4bar供给系统节温器位置(87度)冷却系统水泵采用单节温器•发动机机油–功用: 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润滑类型: 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机油更换: 每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加注: 请参照维修手册–机油牌号: API SJ级/或以上或SAE5W-40.请根据发动机型号不同选用不同的机油牌号润滑系统•机油泵润滑系统小循环冷却系统原理大循环冷却系统•节温器–冷却液变热以后,石蜡变成液体,并因此而膨胀。
导致被主轴固定 的蜡芯脱离主轴并打开阀门于是冷却液将会流向散热器–节温器在 87℃±2℃开始打开,102℃全开,开度至少7mm冷却系统•膨胀箱盖–发动机运转时,若系统内压力增加到 超过预定压力时,减压阀开启,释放 压力–发动机停转时,压力逐渐降,为避免 散热器变形通气阀开启,进行必要 的控制冷却系统链条传动机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高压燃油泵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进气凸轮轴调节发动机控制系统1.4TSI TT-056/1 EA111系列发动机结构(1.4L/1.6L和1.4TSI ) 链条传动装置链轮 带叶片调整器的进 气凸轮轴凸轮轴传动链条张紧导轨液压链条张紧 器排气凸轮轴链 轮滑轨用于驱动凸轮轴 和机油泵的链轮机油泵链轮润滑系统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油滤 清器活塞冷却 喷嘴机油泵机油进 油口机油回流机油泵驱动机油泵链轮机油泵链条张紧器润滑系统弹簧(预 压密封圈 ) 密封圈(当滤清器螺栓 拧紧时密封机油回流管 ) 回油底壳机油滤清器通往涡轮增压器通往润滑点来自机油泵在发动机运行时当更换滤清器时润滑系统带油气分离器的曲 轴箱通风系统来自油气 分离器的 机油回流 管进气歧管 入口阀门单元涡轮增压器 入口压力管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通向曲轴通风系统 的阀门单元油气分离器机油回流管机油收集腔曲轴箱通风系统阀门单元曲轴箱窜气由集成在通风管路上的阀门单元控制 。
在发动机低转速时的位置 在发动机低转速时,来自曲轴箱的窜气允许通过 节气门下方进入在发动机高速时的位置 当废气涡轮增压器产生压力时,阀门单元关闭了 通向进气歧管的管路同时,另一个支路打开, 通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入口处 在这个工作状态中,来自活性炭罐滤清器的气体 ,也要通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入口处阀门关闭来自曲轴箱通往进气歧管阀门打开节流阀阀门打开通往废气涡轮 增压器入口处来自活 性炭罐阀门关闭来自曲轴箱曲轴箱通风系统通向进气 歧管活性炭罐 容器通向燃 油箱碳罐回收系统活性炭罐滤清器管路直接和邻近的阀门单 元通风管路的连接插头相连接冷却系统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冷却液节温器壳体节温器1(83度) 节温器 2(95度)双节温器冷却主冷却循环管路冷却液泵膨胀壶热交换器节温器机油冷却器散热器冷却系统单向阀冷却剂泵废气涡轮增压 器限流阀405_037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却系统双节温器节温器 2 296_020节温器1 热交换器冷却液泵冷却系统三种不同位置296_038节温器 1 节温器2 节温器 1 、节温器 2 关闭冷却系统三种不同位置节温器 1 打开 ,节温器 2 关闭296_038节温器 1 节温器2 冷却系统三种不同位置296_040二个节温器都打开节温器 2 节温器1 冷却系统辅助增压空气 冷却器废气涡轮增压器冷却液循环泵V50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却系统冷却液循环泵废气涡 轮增压 器单向阀限流阀405_037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却系统冷却液循环泵V50冷却液循环泵把冷却液从汽车前端的辅助冷却器中输 送至增压空气冷却器和废气涡轮增压器中该泵在下列条件下开始工作: ·在发动机每次启动后的短时间内,在发动机扭矩达到约 100Nm以上 ·在进气歧管的增压空气温度达到50℃以上 ·当增压空气冷却器前部和后部的增压空气温度差别小于 8℃时 ·当发动机运行时每120秒工作10秒,以避免燃烧积炭 ·根据发动机综合特性曲线而定,在发动机关闭后工作0- 480秒,以避免过热而使废气涡轮增压器形成气孔 ·如果增压空气冷却器前部和后部的增压空气温度差别小 于2℃,说明冷却液循环泵出现了故障。
排气警示灯K83 打开V50冷却系统·发动机的进气空气供 给系统的结构非常紧凑, 目标是尽可能地缩短气 流路径 ·系统无需配备空冷式 增压空气冷却器和相应 的增压空气管路,进气 歧管上直接集成了水冷 式增压空气冷却器进气系统进气系统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却液循环泵 405_027带增压空气冷却器的 进气管拆卸与安装安装增压空气冷却器到进 气歧管,并用六个螺栓固定 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背面有 一个密封条它用于密封增 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歧管, 同时支撑进气空气冷却器 进气系统经冷却的增压空气 废气涡轮增压器 冷却液回流管 经加热的增压空气 冷却液供给管路 冷却液循环泵V50 增压空气冷却器热空气流过这些铝 片,并把热量传递到 铝片上,铝片将吸收到 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 然后经加热的冷却液 被泵到增压空气系统 的辅助冷却器,在那 里得到冷却进气系统进油管 冷却水管 N249废气涡轮增压 回油管 N75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压器管路1.4TSI-Mortonic 原理图高压燃油系统G247N276门控开关J519J632J538 燃油滤清器高压油泵凸轮轴喷嘴 油箱油泵燃油高压系统进气凸轮轴,驱动 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泵低压燃油管路燃油轨道(集成在 进气歧管上)喷嘴N30-N33燃油压力传感器G247 高压燃油管路高压油泵第三代高压燃油泵使 用在1.4L TFSI发动机上,更 小的输油行程(3mm),集成 在泵上的限压阀,无需来自 燃油分配器的回油管.根据发 动机负载,压力可在30bar到 140bar之间任意调节低压高压高压燃油系统进油行程燃油压力调节阀N276在 整个进油行程中由发动机 控制单元控制,由此产生的 电磁场克服弹簧力将阀门 打开泵塞向下运动,导致在 泵腔里的压力下降,燃油从 低压端流入泵腔油压调节 阀N276高压燃油系统回油行程为匹配实际消耗的燃 油供给量,当泵塞开始向 上行程时进油阀仍保持打 开状态泵塞迫使多余的燃油 回流到低压端,通过集成 在泵上的压力阻尼器和燃 油供给管路上的限流器来 平衡多余脉冲高压燃油系统输油行程从已计算的输油行程开 始,燃油压力调节阀就不 再回油了,泵内升高的压力 和阀门滚针弹簧的力会关 闭进油阀泵塞的向上运动在泵腔 里产生高压,如果泵腔内侧 压力高于燃油分配器的压 力,排油阀打开,燃油被泵 入燃油分配器高压燃油系统高压油泵限压阀限压阀集成在高压燃油 泵上,可以在受热膨胀或 在功能故障时保护零部件 不会经受到燃油的高压,这 是一个弹簧按压阀,在燃 油压力超140.0 bar时打开, 当阀门打开时,燃油从高 压端流入低压端 限压 阀低压 端高压 端高压燃油系统喷油嘴N30 – N336孔高压喷嘴的结构,高压燃油系统1. LAVIDA1.4TSI发动机参数正确的是( )A 77Kw/155N.m B 85kw/172N.m C 96Kw/220 N.m D 110Kw/220 N.m 2.节温器在 87℃±2℃开始打开,102℃全开,开度至少________A.7mm B.10mm C.6mm D.9mm 3.1.4L/1.6L发动机 链条罩盖壳体与油底壳接触面采用的密封形式是( ) A,密封垫,B,密封胶,C,无需密封 4. 1.4L/1.6L发动机压力调节器的压力调节值是多少( ) A.7bar B。
4bar C5bar D3bar5.1.4TSI高压燃油泵压力的调节范围是 A.30-140 bar B40-170 bar C30-200 bar 3.1.4TSI电子水泵的工作条件是( ) A在进气歧管的增压空气温度达到50℃以上 B当增压空气冷却器前部和后部的增压空气温度差别小于8℃时 C当发动机运行时每120分钟工作10分钟,以避免燃烧积炭 D根据发动机综合特性曲线而定,在发动机关闭后工作0-480秒,以避免过热而使废气涡轮增压器形成气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