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b6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42321306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 号编辑 -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材料之一与修订大纲的有关背景我国基础教育经历几个阶段的简要回顾 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50 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致经历了 6 个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制定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课程发展政策,对课程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产生了不同作用⑴1949 年-1956 年: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时期这段时期的课程政策经历了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课程到建设新课程的过程,确定了统一性的课程政策 ①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经验,发展新课程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借助苏联的经验来建设中国的教育此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活动,在普通中小学普遍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 。

      1951 年 1 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参考苏联的教科书,改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教材1954-1956 年,正处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学习苏联达到了高潮1956 年 2 月,教育部作出决定,要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部改革制定了新的学制1951 年 10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制作出了新的规定小学部分,缩短了修业年限,改“四·二“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 7 岁;中学部分,也明确了要求此外,所颁发的中小学几个规程,就是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的经过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为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1950-1952 年,国家改造制定了第一套教学大纲1951 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当时比较好的教材加以修订或改编而成的②课程教材由国家制定,全国推行基本统一的课程教材这个时期,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主要标志是:(A)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950 年 8 月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 。

      1951 年 3 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 (1952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以及中学政治等 7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1951 年 8 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 (1952 年颁布) ,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 B)确定了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1950 年 9 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会上确定了这一方针C)决定成立了国家统一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1950 年 12 月,由出版总署和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任务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的《1951 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统一供应的基础用心 爱心 专心 118 号编辑 - 2 -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部于 1950-1952 年和 1956 年分别颁发了第一、第二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年和 1956 年出版了第一、第二套教材。

      ③课程政策的政治性很强④学习苏联经验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实际和绝对化现象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教育部门在实行改革的时候也发生若干偏差,主要是否定了旧教育的某些合理的部分,对解放区革命教育的经验没有作出系统的总结,加以继承,并且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不够⑵1957 年-1965 年:全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1957 年-1966 年,是中国开始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教育上,也开始了自我探索时期这十年的课程探索,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可划分为特点不同的小阶段①调整放权,允许自编教材(1957-1958)② 再调整,再统一(1958-1960) ③ 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1-1963) 1960 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张磐石领导下,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1963 年 3 月,中央正式颁布《全日制小学工作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 (《小学四十条》 ) ;教育部在这一年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第三套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这套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个方面好评,并成为以后 30 多年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⑶1966 年-1976 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草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其一,以前的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程教材建设因“大革命“而一片混乱其二,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性、“革命性“,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穿帽戴靴“,充斥着同学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教材的编写成了任意行为自 1972 年开始,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虽然又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夺等原因,根本无法进行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写⑷1977 年-1985 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77-1985 年,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入了第三个改革发展时期。

      这 8 年,根据课程教材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用心 爱心 专心 118 号编辑 - 3 -①第一阶段(1977-1980):恢复重建,再度统一,继续实行课程教材国定制教育部根据小平的指示,制定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为组长,领导教材编写工作;--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确定 1978 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教育部于 1978 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这是第四套教学大纲) ,1978 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 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②第二阶段(1981-1985):调整修订课程大纲,酝酿课程多样化和教材审定制⑸1986 年-1999 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 1986 年 4 月,经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用四五年时间,编写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求达到大纲规定,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学校的六·三制和五·四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此两类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教材内容要求程度,适当高于大纲,主要面向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编写;教材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和学校,由四川教委和西南师大编写;八所高师出版社协作委员会编写一套1986 年 9 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聘任了 20 名审定委员和 200 多名审查委员,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这是我国教材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审查委员会成立后,1986 年 11 月,首次审查通过了中小学 18 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高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 年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试行) ,1993 年在全国实施;1996 年审议通过了新的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 年开始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试验。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⑴新课改的背景背景一:社会背景(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使课改势在必行新理念(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对学科的影响;七大科学领域:①数学系统科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②物质科学(极端条件下物性;创造新材料、新能源)③生命科学(农业、健康、医疗)用心 爱心 专心 118 号编辑 - 4 -④信息科学(电信部门)⑤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⑥宇宙科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认识宇宙的起源、演化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合理资源开发)背景二:教学相关(从内部看)国家意识:课程必改旧教材:“繁、难、窄、旧”A:从教学内容看:高考改革与课改紧结合B:为学生减负:第一个切入口应是课程改革C:改革人才培养模式⑵新课改的意义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②将决定我国国民 21 世纪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的未来《新大纲》制定过程的简要回顾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 2002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 2003年。

      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 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 12 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 1997 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 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这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高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普遍好评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高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人教社不仅为这套新教材的研究编写出版,而且为这套新教材的试教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验中有充分的数据可以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正因为试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试验的过程是科学的,试验的成效是显著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修订,从 2000年秋起扩大到 10 省市进一步试验推广。

      高中语文新教材将在全国推广1999 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的精神,针对试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 2000 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原两省一市的基础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