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ppt
24页第三第三节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与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主要的主要的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性腺、 胰岛、胰岛、胸腺、胸腺、甲状旁腺、松果体等甲状旁腺、松果体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如胃、肠中:如胃、肠中、肾、肾中的内分泌细胞中的内分泌细胞一、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的组成: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腺细胞腺细胞导管导管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血管血管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名称名称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导管导管 分泌物去向分泌物去向 腺体举例腺体举例没有没有激素进入血液激素进入血液 有导管有导管进入体内、外的管腔进入体内、外的管腔 垂体、甲状腺、胰腺垂体、甲状腺、胰腺中的胰岛、肾上腺等中的胰岛、肾上腺等胃腺、肝脏、唾液腺等消胃腺、肝脏、唾液腺等消化腺以及汗腺、皮脂腺化腺以及汗腺、皮脂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垂体甲状腺甲状腺胸腺胸腺肾上腺肾上腺胰岛胰岛性腺性腺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功能激素激素作作用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
殖等生理活动胰腺胰腺长约长约15厘米,厘米,位于胃的正后方位于胃的正后方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部位:甲状腺分泌部位:甲状腺•种类:种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成分: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成分: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功能功能①①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②②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尤其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尤其对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影响)③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肥大症地方性甲状腺肥大症巨人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侏儒症侏儒症1 2 ::2 3 ::切除母鸡的卵巢植入公鸡的睾丸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血糖 80—120mg/dlCO2+H2O+能量能量 氧化分解氧化分解 肝糖元肝糖元 肌糖元肌糖元 合成合成 脂肪、某些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氨基酸等 转变转变 消化消化,吸收吸收食物中食物中的糖类的糖类 分解分解 肝糖元肝糖元 转化转化 脂肪等脂肪等 非糖物质非糖物质ββ细胞细胞分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作用用①①促进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摄取、贮存脂肪细胞等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和利用葡萄糖;②②抑制抑制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化成葡萄糖αα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作用 促进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糖物质的转化分泌分泌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降降低低血血糖糖升高血糖升高血糖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胰岛胰岛β细胞细胞++组织加速摄取、利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用和贮存葡萄糖胰岛胰岛a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构构建建血血糖糖调调节节的的图图解解式式模模型型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胰胰 岛岛 β细胞细胞++组织加速摄取、利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用和贮存葡萄糖胰胰 岛岛 a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糖元分解,促进非促进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构构建建血血糖糖调调节节的的图图解解式式模模型型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平衡的意义1 1、当血糖浓度低于、当血糖浓度低于5050——60mg/dL60mg/dL时出现时出现低血糖早期低血糖早期症状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水,就可以恢复正常2 2、当血糖浓度低于、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45mg/dL时出现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惊厥和昏迷等只要及时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惊厥和昏迷等只要及时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缓解症状就会缓解3 3、当、当空腹空腹血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130mg/dL时叫时叫高血糖症高血糖症,血,血糖浓度在糖浓度在130130——160mg/dL160mg/dL时不会出现糖尿时不会出现糖尿4 4、当血糖含量高于、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60——180mg/dL180mg/dL的范围时会引发的范围时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此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出现尿中,此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出现尿中含糖现象含糖现象 近近20 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糖尿病患病率年糖尿病患病率0.67%1994 年年25~64 岁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 2002 年全国年全国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世世界糖尿病日界糖尿病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总,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总院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院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万左右,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一,一,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人,万人,预测至预测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至万至1亿亿人。
人 3.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每1 kg体重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中的胰岛素浓度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其中表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2)下列甲~丁四种曲线图中能正确下列甲~丁四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是______ B丙丙(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时往往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时往往______,而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B.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肝糖元的分解C.促进糖元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促进糖元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________的使血糖浓度升高。
的使血糖浓度升高 不足不足持久不降持久不降AC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人除了有糖尿病人除了有高血糖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外,还具和尿糖的症状外,还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人逐有多尿、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人逐渐消瘦,请分析原因(渐消瘦,请分析原因(三多一少三多一少) ((1 1)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能量)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能量 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多食多食,多食又进一步,多食又进一步 使血糖来源增多;使血糖来源增多;((2 2)当血糖含量高于)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16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时,糖就从肾脏排 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 量水分,于是会出现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多尿多尿多尿、口渴、、口渴、多饮多饮多饮多饮的现象3 3)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 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减轻减轻减轻等。
等 下丘脑下丘脑 垂垂 体体 甲状腺甲状腺寒冷等刺激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促进促进抑制抑制抑制抑制新陈代谢,抵御寒冷新陈代谢,抵御寒冷促进促进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寒冷寒冷皮肤皮肤冷觉冷觉感受器兴奋感受器兴奋下下丘丘脑脑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中枢中枢的分析综合的分析综合刺激刺激刺激刺激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皮皮肤肤血血管管收收缩缩→→血血流流量减少量减少→→散热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皮肤立毛肌收缩立毛肌收缩,,产生产生“鸡皮疙瘩鸡皮疙瘩”骨骼肌骨骼肌不自主不自主战栗战栗→→产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和肾上腺肾上腺素增加素增加→→代谢增强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炎热炎热皮肤皮肤温觉温觉感受器兴奋感受器兴奋下下丘丘脑脑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中枢的分析综合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刺激刺激刺激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皮皮肤肤血血管管舒舒张张→→血血流流量增加量增加→→散热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腺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散热量增加骨骼肌、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内脏大脑大脑大脑大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产热产热产热产热散热散热散热散热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体温调节 垂垂 体体促促× ×激素释激素释放激素放激素下丘脑下丘脑通过对通过对 活动的调节来影响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垂体垂体下丘脑下丘脑促促× ×激素激素 × ×腺体腺体××激素激素 调节和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
调节和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垂体垂体激素调节模式激素调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