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鸿伏 得一佳砚胜如拱璧.docx
4页刘鸿伏 得一佳砚,胜如拱璧古砚总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有一脉相传的文化在涌动,古砚就是活物养一方石砚为伴, 是人生一境界藏砚把玩, 权当握住一段历史, 留住一种旷远的回味刘鸿伏 著名作家、书画家、收藏鉴赏家;1995年涉足古砚收藏,至今已藏得上至汉晋下至明清古砚300余方著有文学作品及文物专著34部古文物代表作《刘鸿伏说古砚》《遥远的绝响》《刘鸿伏砚话》等《遥远的绝响》因“创造了文博图书写作的崭新文本”而入选国家二十世纪“百年文博图书精华”汉有十二陶峰,魏晋有三足瓷砚,唐有石渠,宋有抄手,明有木骨,清有洞天一品,刘鸿伏娓娓而谈,道出中国古砚文明的一路壮观;石砚、瓦砚、铜砚、瓷砚、漆砚、玉砚、铁砚、木砚,银砚、纷至沓来,在刘鸿伏的书房中五色灿然;端溪、歙溪、洮河、澄泥、溪石、水冲石、红丝石,在刘鸿伏的笔下墨香横溢刘鸿伏爱砚如痴,以四大名砚为主要收藏类别,而尤以古人铭文砚为最爱余之藏砚,工不精绝俗恶无雅趣者不收,无名款者不收,不古者不收首次买砚就中招1995年暮春,湖南长沙出现了自发的古玩市场一条叫宝南街的几百米长的巷子,一溜一溜的古玩摊五色杂陈,一片喧嚣刘鸿伏第一次逛宝南街,觉得很新奇他一直以为文物交易是犯法的,从未听说文物古玩可以像摆小菜一样在街巷里叫卖。
走走看看,刘鸿伏突然发现一乡下老头和一干部模样的人在大声争吵,围了不少人看热闹老头手里拿着一方古砚,说是乾隆下江南时用过的老板,你看这雕工,九条龙、五爪的,只有皇帝才能用的你再看看,这砚台有八个活眼,过去是一个眼卖一万块钱刘鸿伏驻足听了个大概,老头家里老伴得了癌症,一万元贱卖这方古砚救急此时,干部模样的人脸涨得通红,“你的砚虽好,一万块钱我买不起,八千块怎么样?”老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相劝,最后,那个干部耸了耸肩,叹一声走了刘鸿伏忽然心里一动,这个干部肯定是个懂砚的,如果有假,他能出八千?那个老汉,忠厚着急的样子,应该也不会骗人刘鸿伏从老汉手里接过古砚认真瞧九条龙很威猛,也雕得好,砚面有几个黄绿色的眼,看起来很灵动很漂亮砚背刻有两行字,落款为“乾隆丙午御书”,还有印刘鸿伏心里一激动问:“九千块卖不卖?”老头一直盯着他看,似乎能看透他的心思,“您一看就是个行家里手,一万块钱买一件国宝值啊这样,您再加500元,东西就是您的了刘鸿伏咬咬牙,把砚台买了下来把古砚抱回家,刘鸿伏把它像宝贝一样泡在水里反复擦洗不料,出现了异常情况砚首的几个黄绿色的眼不见了,老旧的颜色经水一洗也不见了。
用手摸砚台,很粗粝的感觉,手上粘一层很油腻的黑色刘鸿伏心里开始发慌,请来文物专家的朋友一看,果然是假的第一次搞收藏就“赌”回一个教训,这反倒激起了刘鸿伏对于古砚的强烈兴趣此后,刘鸿伏一发不可收宝砚与我失之交臂”1995年冬日,刘鸿伏与朋友去宝南街逛早市,他走走看看,砚台摆得不少,顺眼的不多在一转角处,看到一位面熟的常德汉子在地上摆了一堆木雕菩萨,少有人问津,于是他蹲下与汉子闲聊汉子知他想买古砚,从一个黑布包里取出一方砚,“你看看,中意你就拿去,卖3000元,不中意我留着只见这砚尺把长,六七寸宽,十分压手砚有天地盖,是整木雕成,砚盖上满雕山水人物,并刻有题句和名款所雕山水人物线条全用银丝镶嵌,看起来很华丽打开砚盖,里面是一方石砚,砚首有五行篆刻铭文,砚堂边上刻有江崖海水和流云,刀法流畅优美砚之四侧均有刻铭,多落人名款砚背亦刻山水和题句以手抚砚面,如小儿肌肤,石色是纯净的天青彼时,以我少得可怜的玩砚经验,初步判断是大西洞水岩佳石就在刘鸿伏心旌摇荡的当口,他忽然生出疑惑来,这么好的砚台,为什么只卖3000元?“以常情论,这方砚如果真是清代名人铭砚,十万块也不为过内心斗争了好久,刘鸿伏最后想起古玩界“多看少买”的老话,他决定放弃这方看不太懂的大砚。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遗憾了1996年5月,湖南省首次国际古玩艺术品拍卖会,刘鸿伏应邀参观了预展,在大厅的宝笼里,他赫然发现了那方华美大砚,标价竟是30~40万我的心被提了起来,瞬间有种难言的滋味再看标签,上头写着“清乾隆吴荣光等五名人题刻镂雕山水紫檀盖盒错银大西洞端砚”,还有简短说明―“砚中极品,传世罕见”刘鸿伏第一次痛彻地领悟到与宝物失之交臂的彻头彻尾的遗憾三天后,这方宝砚被一个香港投资商以46万元买去从此,我再无缘见到刘鸿伏摇首苦笑爱砚如痴,举债购宝2011年夏天,刘鸿伏参加法国巴黎一家中小型艺术品拍卖会,捧回了一方清代象牙雕刻的海水龙纹砚当场钱货两清后,刘鸿伏捧着砚来到了朋友的市郊别墅,两人细细把赏此砚取材象牙,色泽金黄,牙纹细腻坚密砚面以圆雕、镂空雕、浮雕、减地阳雕、阴刻等多种技法,一丝不苟地精琢出海水纹和双龙纹,龙首相向,下有一火焰大珠,龙身涌动,龙爪张扬砚背正中有一阳文篆书方印:“乾隆年制”,印两侧刻铭曰:“以静为用,是以永年朋友对古玩艺术品颇有研究,他对刘鸿伏的这方象牙古砚十分喜爱,央其割爱,并提出以价值不菲的宣德青花瓷洗和邓渭竹刻笔筒作为交换刘鸿伏大爱这方古砚,实难割舍,朋友大憾。
当晚,两人醉饮人头马一瓶,刘鸿伏返回旅馆,将砚和拍卖文书藏在行囊中,激动得一夜未睡八国联军侵华,无数秘藏皇宫的国宝流失海外幸运的是,这位砚痴在离乡万里的巴黎把这方象牙古砚捧回了国若非老天垂顾,宿世有缘,我又何能与它邂逅爱砚之人,听闻有珍宝,心心念念直至失魂落魄刘鸿伏的一次举债购砚记可谓悲喜交集 2002年中秋,藏友圈中传出消息,古砚商K君有方唐代三足石渠圆形歙砚,底有铭文刘鸿伏为这个消息激动了好久,一时担心价钱自己是否可以承受,更怕被其他藏家捷足先登他犹豫再三,决定赶赴湘北见个真章他和妻子在车上商定,“只要东西真,高价也要定了果然是方好砚,体大面阔,包浆亮润,砚作辟雍式,底心篆书“建中三年”,刀法圆劲大气,苍古中透出一种大气象K君一口价,一分不少,天价,刘鸿伏早已料到,他岔开话题:“不谈这方砚了,看看其他砚罢”K君遂又捧出5方古砚,都是不错的东西,开价6万,刘鸿伏一口价不还,全部收下K君乘胜追击,刘鸿伏表示唐砚价太高不想要了,这招果然灵验K君做古玩生意,却也爱砚,难得一遇我这样的砚痴,见我买砚很有孤注一掷的气派,动了惺惺相惜的念头 K君让步,让刘鸿伏再开一个价:“这方唐砚是稀罕物,钱不够,隔些时日再给我。
两大欢喜成交后,刘鸿伏每每灯下面对此砚,却一时默然欠债的滋味不好受,商借于平日若干好友,都道抱歉最后坎儿过去了,刘鸿伏临窗发了一声长啸砚田风雨,砚中滋味刘鸿伏立于案前,一方方古意盎然的砚台在他手中变换,“古人以血为汁,以砚为田砚田砚田,古人的粮食稻田古人在斑驳的简牍和发黄的纸笺上劳作,一行行的文字便如饱满的稻谷,养己养人端详着眼前的钟爱之物,刘鸿伏说,收藏古砚二十年,视砚如命的他,早已把砚看作有灵性的生命他说,宁可千金买砚田,也不肯千金买良田美屋端砚好像风流学士,朗润倜傥;歙砚如同清寒道人,聪俊清癯;洮河砚像青春才彦,生机勃发;澄泥砚似高人隐士,朴茂内敛在刘鸿伏看来,这些他钟爱的砚台个个都有呼吸,个个都会说话因藏砚日富,刘鸿伏遂将自己的书斋改名为“百砚斋”,起先他的意愿是想着能收藏一百方上好的古砚,不知不觉竟收藏了三百余方,这三百方宝砚,刘鸿伏坚定地表示,不出让任何一方他的每一枚古砚都有“量身定作”的盒子,装帧精美一斋之中,以砚为主,供役的毛颖(笔),进饮的墨翟(墨),陪侍的楮先生(纸),也都极尽精良刘鸿伏说藏砚有三难,识真砚难、辨砚料难、寻珍砚难他说:“砚,特别是古砚,是一部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雕刻、书法、金石、考古和矿物等多学科的书,让人一辈子也读不通、识不透。
世有“得一佳砚,胜如拱璧”之说刘鸿伏说,砚中逸品,可遇不可求在刘鸿伏看来,砚缘是识宝加爱宝见宝不识宝,如见泥土;识宝而不爱宝,往往会见钱眼开,得而复失古砚无语,浸墨深深诚然,砚不盈尺,却如一幅宣纸,可以有中国画的雅趣,可以有王摩诘与齐白石的意境,刀凿往往胜过画笔,一砚带来画外心情赏砚就等于赏画,读砚常能悟出画外之意刘鸿伏说,对砚如赏山水,读铭如晤古人赏一佳砚,如赏一方好山水;读一佳铭,如读古人一段好心情磨墨日日短,相思日日长;人生如大梦,磨短又磨长近乎打油,却颇机智,赏玩之际,刘鸿伏常能莞尔一笑,这是所谓能愉神添寿者在刘鸿伏看来,养一方石砚为伴,是人生一境界藏砚把玩,权当握住一段历史,留住一种旷远的回味砚的本性是爱水而不溺水,需水而不吸水,这恰如养砚者的人生养砚的过程,也就是藏家自身逐渐改变的过程流转红尘,度尽劫波,一方方古砚略无浮薄之气,朴实厚重尽显作为一种人生的姿态,这何尝不是刘鸿伏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呢?[对话刘鸿伏]迅速断代,过手即知记者:外界评价你是中国推动古砚文化第一人,你怎样评价自己的收藏?刘鸿伏:收藏与写作一样,纯粹是个人兴趣,讲的是一种器识与颖悟,一种内在修为收藏于我而言,完全是一种养心养身的兴趣。
它可以让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为古砚文化做些研究记者:你有怎么样的鉴赏绝活?刘鸿伏:绝活谈不上,熟能生巧罢了对于新老与材质,我能用手一摸就知不仅知道材质,还能判定是否是出土,是老还是新再就是能够快速断代藏者如果不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学识水平,对一件东西就无法断代,不识新旧,注定要吃大亏记者,你有什么样的择砚标准?刘鸿伏:嗜砚之道,在求其质美,求其真,求其文化意蕴与研究价值比如古玩界的一位朋友邀我去看一块墓志铭,并强调是汉代的我兴冲冲赶去,才知这是一块汉故繁阳令碑砚此砚通体蕉叶白,石中生一极美的玉带,名玉带端砚砚面为平板,砚的一侧用汉隶刻铭“汉故繁阳令杨君之碑缩本”,砚背作碑式,碑首镌刻“汉故繁阳令杨君之碑”,书法与刻工一流,碑文数百字汉隶,书体秀润典丽,结构匀整,极具艺术魅力和史料研究价值记者: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捡漏故事吧刘鸿伏:百砚斋最早吃进的一方宋砚购此砚时,砚主人说是从古井中挖淤泥时发现的,出土时砚背隐约有字农民不识,但知石质极佳,故要卖500元我看到砚背直排刻了“元符三年仲秋佳制”八字,砚背和右边也刻了字我见字心喜,连忙掏了腰包后来赏玩之余,我忽然发现包浆厚重的砚首隐约有字,用水清荡,用细细的纱布轻轻打磨,便赫然出现了几行文字。
此砚铭是苏东坡所作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从谪居之地奉命北返湖南永州任职,后在北返途中仙逝此砚刻于元符三年秋季,正是苏东坡去世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