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73782978
  • 上传时间:2023-12-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9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1),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 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6),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答案解析】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研究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赢:担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查【答案解析】 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弃甲曳兵而走不拘于时,学于余吾尝终日而思矣【答案解析】 D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解析】 A5翻译下列语句( 7 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分)答:(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4 分)答:【答案解析】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初,权①谓吕蒙曰:“卿今当途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就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注:权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答案解析】你说你事务多,比我的事还多吗?我常常学习,自认为还是大有好处的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答:(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 (3 分)答:【答案解析】(1)(3 分)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 “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漂泊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苦之感点出 3 个意象 1 分, 4 个以上意象 2 分,指明情感 1分)( 2)(3 分)“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

      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涛声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倍感旅途凄凉的心情 (析字和结合诗句分析 2 分,指明情感 1 分)8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0 分)8. 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字数 100 字左右)(5 分)答: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②疑,慎言其余,则寡尤③;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注】①干禄:干,求;禄,古代官吏的俸禄②阙:通“缺” ③尤,过错 2)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注】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同“汝” ,你阅读上面两个选段,你认为这两段共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5分)答:【答案解析】 8.(5 分) 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黛玉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得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下凡, 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这就是所谓“木石前盟” 。

      9. (5 分)孔子提出,不管是当官,还是治学,都应当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这样虚心,才能提高自己的为官水平和知识水平9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 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 ,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 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 ,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④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⑤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 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 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 ,又是一种味道。

      所以, 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 ,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 《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 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⑥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 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 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 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 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 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灵魂的化身, 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①,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摘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有删改10.下面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读书艺术的话题B.第⑤段引用宋儒程伊川谈《论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作用C.第⑥段“以中国的语法说来” ,其中“语法” 在文中有特定的意思,是指语言习惯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深刻独到,思路明晰11.作者把“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称之为“艺术”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分)答:12.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关键是“风味或嗜好” ,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5 分)答:【答案解析】 10.(3 分) B11.(4 分)这里说的读书艺术是强调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好的读书心态2 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①照应文章题目的②表明作者的观点③引出对急功近利读书法的批评 (2 分,说出两点即可)12.(5 分)认可,不认可,辨证从三个角度均可评说。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0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 威严如皇帝老子, 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认得, 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 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 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 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 那蓝翎爷也不搭话, 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 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 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