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我国媒体“拟态环境”的问题和建设.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80937951
  • 上传时间:2022-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国内媒体“拟态环境”的问题和建设作者: 郝晓云 核心词: 媒体 拟态环境 问题 建设 措施和措施┊阅读:2105次┊内容摘要:“拟态环境”是李普曼在20世纪代提出的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大众传媒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拟态环境对社会 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的拟态环境还存在着信息量失衡、内容娱乐化等诸多问题,对国内的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分析总结国内媒体 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某些建设措施和措施,但愿对国内的媒体工作者能有所启示和协助 核心词:媒体 拟态环境 问题 建设 措施和措施 在古代社会里,人类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规模有限,人们往往可以根据“第一手信息”来感知和结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但随着近代技术的革新,大工业 生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现代社会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畴当人们无法亲身去感知这个浩大无比、不可揣摩的现实世界时,只得通过 大众传媒来获得信息、理解世界20世纪代,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她的《舆论学》等论著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 一、拟态环境和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1、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也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构造化后来向人们提示的环境[1]。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结识是何等的间接”[2],“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种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入物—— 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做出反映但由于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目前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中 [3]” 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是有区别的,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而把拟态环境当客观环境来看待因此人们通过结识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 境做出调节,其所采用的行动最后是作用于现实环境的对此,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制作了一种“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图式[4],较好地表 达了李普曼的结识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概念的是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1968年在李普曼的观点的基本上提出的藤竹晓觉得,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 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结识环境和采用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 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辨别[5]她指出,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最初并不见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 入了大众传播渠道,不久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中的流行现象。

      这就是她所说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二、信息时代,媒体在建构拟态环境中的作用 在今天资讯空前发达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越来越进一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结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信息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实环境逐渐有了信息环境化的趋势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现实 1、媒介技术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遥感技术、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印刷媒体、电脑网络的互相融合与渗入越来越明显,信息的穿透力也越来越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界线逐渐被消除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地球村”的说法不再是幻想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多种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和频繁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最一般的生活工具美国成年人中有75%的人要看报,大概每天 耗费30分钟的时间;美国99%的家庭和90%的汽车上有收音机,每天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约有1.5亿小时除美国外,其她国家媒介的拥有数量也已基本普 及并呈明显的增长势头,日本人每天的媒介接触时间为4.4小时,中国人为3.7小时[6]人们用大量的时间来接触媒体获得信息,获得对客观环境的结识和 见解 2、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信息技术和媒体的发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生存空间,让人们可以生存于大大超过自身可感知环境之外的其她环境之中。

      对于超过自身感知之外的 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多种大众传媒来理解,这也让人们更加依赖大众传媒提供的多种信息作为拟态环境信息把关人的现代传媒,其影响力与辐射面不断扩展虽然 大众传媒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但传播者在对信息进行选择时,要受到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传送的内容不仅仅是告知性的信息,还涉及 着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解,因此会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和结识、影响受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 现代传媒在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广、更快的信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步,也不断强化着传媒所营造的信息环境及其对现实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一定限度上模糊了拟态环境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差别使得“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具有更大的也许性与现实性 三、媒体拟态环境建构中的问题 国内的大众传媒在为人们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服务的同步,其构建的拟态环境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现阶段国内媒体拟态环境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重要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 1、话语权集中,信息量失衡 大众媒介构造的拟态环境应当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缩影,应当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画面,保证各类信息量的平衡,社会中的各群体都 能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目前国内的媒体信息环境却是失衡的各大媒体无不把目的锁定在社会的主流群体上,有关社会中的官员、明星、大款、学者、名流 等强势群体的内容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她们的言行频繁地被关注并加以持续不断地报道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广大农民、都市失业人员、老弱病残等却没有接 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地接受大众媒介的信息,无法看到与自身利益有关的内容,虽然自己形象被扭曲、利益被侵害时也无法得到真正 意义上的关注 据有关调查成果显示,国内上千家电视台中,只有不到1%的节目波及到农村、农民和农民工;1984年6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成立,至今 为止也仅有五十多家会员,重要是各省级党报办的农民报,有的甚至只是某个报纸的一种版面而已,并且大部分经营状况不看抱负[7]与之呈明显对比的是都市 报、晚报、商报的白热化竞争;各类财经、娱乐、房产、饮食、旅游等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而与弱势群体有关的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媒体却报道不多这种失衡, 势必引起弱势群体的不满和失望,加剧贫富对立,既使大众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极大地偏离了现实生活,也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规定 2、为利益减少责任,虚假信息广泛流传 当今媒介的“公司化”生存使其在制作内容时不得不考虑广告商的需要和对“四有”(有点权、有点钱、有点品味、有点闲)人群的吸引力,在经济 利益的驱动下,媒介的内容就会向有购买能力的人群靠拢,媒介应承当的社会责任因过度“亲近”市场利益而受到消弱。

      有时候,媒体从业人员为了政治上或经济上 的利益,忽视客观事实,以“某种需要”为借口,报道虚假新闻,刊登不实广告,编造所“需要”的信息,欺骗受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有偿新闻”、不实广告、虚假新闻等在媒体上的广泛流传,会使拟态环境和真实世界产生偏离,导致受众错误的认知和判断或对传媒内容的真实性会产生怀疑这对受众、对媒介自身、对社会发展都会导致不良影响 3、追求注意力,内容趋于娱乐化、低俗化 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受众和广告商,媒体的娱乐类、综艺类、游戏类等轻松、搞笑、休闲的内容增多,网络媒体及某些老式媒体,甚至不 惜以色情、暴力内容为招牌来吸引注意力据英国《每日电讯》1995年9月13日报道,英国Middlesex大学的哈罗德—蒂姆莱贝专家发现,互联网上 的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8],如今的状况更甚 低俗化、娱乐化内容的泛滥,会使广大受众变得远离真实生活,失去批判精神与超越维度,习惯于轻软的“表层娱乐”,而不再追问“深层意义” 过多的色情、暴力信息会扭曲、动摇受众的道德观念,增长其对现实社会的不信任感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现实,只是媒介营造出的拟态环境,但却会影响受众对现 实的结识,甚至会影响她们在现实中的行为。

      这种负面效果在“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过程中会形成恶性循环,对社会导致更大的危害 4、媒体角色混乱导致受众对其“变形”期待 现代社会里,传媒越来越进一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社会各方对媒介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媒介获得了往日不曾有的巨大“权力”媒体在运营过程中, 往往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职责和功能结识不够精确,浮现“越权”行为按照媒介权力的最初规定性,其权力应当集中在“检测环境”,增进公共信息的顺畅流 动,社会意义的共同分享等方面媒介没有“裁判是非”“公论对错”甚至“现身执法” 的权力如果媒体意识不到而做出越权行为,对媒介自身、其她社会组织、甚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负面的、否认的因素 “越权行为”还会导致人们对于媒介角色的“变形”期待,在遇到麻烦、不公正待遇、甚至失业、遭抢劫等的状况时都会想到谋求媒体的协助,把媒 体当成了“青天”、救济机构,有位报社编辑说自己曾接到过家里失火祈求救援的受众把拟态环境的构建者当成了现实环境的变化者公众对媒体的超过其功 能的非正常期待不仅影响其她社会机构组织功能的正常实现,还会导致媒介自身角色混乱,社会含义模糊因此媒体的社会定位及存在乎义是其在构建拟态环境时应 该注意的一种重要方面。

      四、媒体进行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和措施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拟态环境可以反映现实环境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拟态环境可以真实 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增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它可觉得受众提供最新信息、传播新的知识观念、检测环境、监督问题,协助人们更好地结识和改造现实环境但如果 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是脱节的、相背离的或者是畸形、病态的,那么拟态环境则会阻碍、干扰甚至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媒体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媒体不仅要认清目前拟态环境中的问题,还要有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原则、措施和措施 1、全面、客观反映社会现实 拟态环境是人们理解客观世界的一扇窗户,媒体在反映现实时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本上,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地原则,给受众呈现世界的真实景象 媒体既要注重反映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等细节真实,还要注重新闻的整体真实,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映自己的真实面貌不能为了某 种利益大量报道部分受众喜欢但现实环境中较少存在的信息如暴力、高品位消费等,从而导致某些信息环境片面的夸张和扩张,另某些信息环境的萎缩和消灭,引起受 众对现实认知上的偏差。

      2、承当社会责任、遵循公益性原则 国内媒体虽然已经走向市场,自负盈亏,但大众传媒仍然是一种社会公器,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密切有关,因此媒体在追求自 身的经济效益时,不能忽视公众的利益和自身所承当的社会责任,而应当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利益制作内容要体现“三贴近”原则,真正服务于民,加深人民与政府 之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理解,为社会的平衡、和谐发展及国内的现代化建设构建一种科学、合理、健康的信息环境 3、建立合理的法规、制度; 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新闻传媒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无法拟定,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得不到法律强有力的 保护,还会受到政治经济力量、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某些新闻纠纷的裁定往往缺少可靠、合适的法律根据,对于如何纠正和惩罚新闻失实、造假、侵权、毁誉等危 及社会或她人利益的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媒体拟态环境的建设不能没有对大众传媒进行约束和保护的规章制度在新闻法出台之前,媒体自身需要有合理合法的管 理媒体从业人员的法规和制度 4、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大众传播过程重要由信息、传播者、媒介、受众等几种部分构成传播者、受众是主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