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研究.docx
5页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2016/03/11 摘要: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反映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对2006-2014年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出口、民间投资等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分析;合理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凸显为此,今年我们随机抽取786户民营企业、422户个体经营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目的在于客观剖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差距,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举措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6—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民营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4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41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9.3%,比200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重稳步提升这九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速经历了先加速后放缓的过程,但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2.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一是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191.3万户,比2006年增长8.0%,其中民营企业21.6万户,增长38.5%;个体工商户169.7万户,增长5.0%二是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4年,全省私营企业实有注册资金总额5937.3亿元,比2006年增长4.8倍;个体户注册资金总额636.4亿元,增长2.2倍3.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2006—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速以年均26.4%快速增长,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12.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5748.3亿元,比2006年增长3.8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4%,比2006年提高21.2个百分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32.1亿元,比2006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1.5%;利润总额301.0亿元,比2006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32.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0.6%。
4.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继续加大一是缴税总额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到862.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倍,占全省税收比重为39.1%,比2006年提升13.6个百分点二是拉动就业能力逐年提高,九年间,民营经济安置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23.3万人,比2006年增长34.2%,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83.6万人,增长33.3%;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39.7万人,增长34.7%5.民营经济成为全省对外贸易主力军从进出口总额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进出口210.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10.3亿美元,增长1.5倍;个体进出口总额1086.0万美元,增长7.0倍从比重上看,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比重为54.1%,比2006年下降12.0个百分点6.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民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为6068.8亿元,比2006年增长7.9倍,年均增长36.6%,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3%,比2006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1.民营经济总量偏少,增速慢,发展差距明显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明显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总量完成7416.4亿元,而河北、山东、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民营经济总量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9894.4亿元、26935.8亿元、35070.6亿元、43869.0亿元和11946.0亿元二是增速相对较低,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速6.1%,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低于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速为7.5%、山东省9.3%、广东省8.3%、江苏省9.2%、安徽省9.2%2.企业规模偏小,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优势不突出,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30户大型企业、284户中型企业、2972户小微型企业,分别占全省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分别为0.9%、8.6%和90.5%,大型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1.3亿元、中型企业户均3.9亿元、小微型企业户均1.5亿元目前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9户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全省民营企业缺少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聚程度偏低,进而影响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我省只有4家跻身国内民营企业500强,排名分别为第123、170、356、397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浙江和江苏两省为民营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地,浙江省入围企业为138户、江苏省91户;与辽宁、吉林两省份相比,位次居中,辽宁省入围企业为6户、吉林省1户从宏观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9.3%,与其他省份相比比重偏低,同一时期,吉林省、河北省、广东省、安徽省这一比重分别为51.1%、67.6%、51.7%和57.3%3.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取消和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从调查中发现,有6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60%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降低优惠政策门槛,加大扶持力度从宣传角度看,知晓率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86家民营企业中,对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了解的仅占26%;部分了解的占58.7%;不了解的占15.3%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相关政策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互动不足。
从政策实施角度看,企业仍有较大期望被调查民营企业中,60%希望进一步增加扶持政策;33.6%希望进一步减少收费;37.5%希望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受益范围4.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全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有一定缓解,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民营企业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仅有33户认为融资容易,仅占被调查企业的4.2%;724户被调查企业是自筹资金,比重为92.1%;244户企业从银行贷款,比重为31.0%,仅有14户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比重为1.8%被调查企业中认为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的企业分别为327户、202户,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41.6%、25.7%5.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全省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整体水平偏低、技术含量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资源型产品、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786户被调查民营企业中,有124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15.8%,其中大型企业10户、中型企业19户、小微型企业95户仅有40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5.1%,其中大型企业仅1户、中型企业仅8户。
6.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管理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本质上是面临着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用好人才更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调查显示,一是学历偏低,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0.3%,大学本科占7.3%,大学专科占15.5%,中专及以下占76.9%二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需求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41.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经营管理人员,位居调查问卷榜首;另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3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高级技工,位居调查问卷第二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不够,据问卷调查显示,6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工资待遇低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33.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理想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多数民营企业用人观念注重现实,愿意接受“招来即用”的有工作经验的实用人才,不愿招收新人培养7.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数起步于小作坊,从门槛较低的领域进入,技术含量低,靠自有资金发展,这是民营经济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民营企业存在着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小微型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78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9.9%其中大型民营6户,中型14户、小微型58户,分别占被调查大型、中型、小微型民营企业的33.3%、17.1%、8.5%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5.3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的1.2%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其中大型企业3.7亿元,占被调查大型企业销售收入的1.9%、中型企业1.3亿元,占被调查中型企业销售收入的0.8%、小微型企业0.3亿元,占被调查小微型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1%8.资源型民营企业面临困难资源型企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链,当主导产业发展受阻,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煤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全省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增加,煤炭价格低迷、能源结构调整、进出煤冲击、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履步维艰三、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用地、财税、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优化法制环境,对我省的地方性行政法规进行清理,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权、财务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诚信社会,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契约精神,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重点民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带动企业的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