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理论和人物.doc
28页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实验中学 程良清 15972570909主要理论和人物1、 冯特1879 莱比锡大学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构造、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艾宾浩斯 长过去、短历史记忆实验研究创始人、 3、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主要看重潜意识和性人非理性的部分4、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 S-R行为 早期巴甫洛夫、沃森5、巴甫洛夫经典、斯金纳操作 6、魏特海默 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 7、杜威、安吉尔机能主义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机能作用8、人本主义 罗杰马斯洛 第三势力、第四浪潮 关心人的尊严和价值、马斯洛层次需要9、认知心理学 60年代 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 皮亚杰 麦赛尔 1962年《认知心理学》 10、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汤姆金斯--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11、智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 二因素 、 赛斯特 群因素 、 吉尔福特 智力结构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2、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 体液说 希波克拉 黄胆汁、血液、黏液、黑胆汁 体型说 克雷奇米尔 德国精神病医生 血型说 古川竹二 激素说 伯曼 美国心理学家13、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兴奋和抑制 兴奋和抑制又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三个基本特征。
兴奋 神经活动由静或弱转为活动或较强的状态 抑制 神经活动由活动或较强活动状态转为静或弱的状态 兴活安胆多黏强 兴奋胆汁不平衡 安静黏液不灵活 抑郁抑制只有弱14、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有特色 容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卡特尔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奥尔波特特质创始人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艾森克人格结构维度 科斯塔和麦克雷的人格的大五理论 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认真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艾宾浩斯自己给自己做记忆实验 他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1、霍兰德三阶段哲学思辩 19世纪上半叶之前 、经验描述 20世纪初 、实证分析2、经验描述1908 英麦 独孤 美罗斯3、勒温B行/P个/E处/f函 4、奥尔波特 1924年《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5、巴甫洛夫学习三机制 联想 强化 模仿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过程 注意 保持 动作 再现动机6、霍曼的社会交换理论 五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与满足、侵犯与赞同 7、符号源于詹姆斯、米德 最早还是布鲁默 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9、新精神霍妮“文”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10、海德 归因创始人 态度平衡理论、改变态度遵循费力最小原则、态度平衡P-O-X 凯利归因折扣 11、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 詹姆斯1890提出了自尊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12、侵犯理论 弗洛伊德侵犯是性本能或生本能和死本能 洛伦茨侵犯是本能保护 多拉德的挫折——侵犯学说、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到致的结果是愤怒 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
13、凯尔曼 美 态度三阶段 服从、认同、内化 14、霍夫兰德态度转变模型 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 接受者 --情境 15、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 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护态度的三因素一致 失调原因 两矛盾 逻辑和观念 、一冲突 文化价值 、一相悖 新旧经验 16、安德森 美 六品质 两真 真诚、真实 两诚 诚实、忠诚 一理 理解 、一信 可信1、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认知四 感知 0—2 、前运 2—6、7 、具运 6、7—11、12 、形运 11、12—14、15 道德三 前道德判断 4-5 、他律道德判断 4、5-8、9 、自律道德判断 8、9- 2、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五阶段 口 0—1 、肛 1—3 、前 4—5 、潜 6—青 、生殖(青) 3、埃里克森人格八 婴儿前 0—2 、婴儿后 2—4 、幼儿 4—7 、童年 7—12 、青少年 12—18 、成早 18—25 、成中 25—50 、成晚 50—死亡 4、柯尔伯格道德三期六阶段 三种水平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六阶段 一服从、二比较、三好孩子、四秩序、五契约、六道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8、关于发展心理学人物理论总结 1 准备 达尔文、福禄贝尔 2 创始 普莱尔 3 遗传 高尔登 4 环境 华生 5 认知 皮亚杰 7 情欲 弗洛伊德 8 人格 埃里克森 9 先天成熟、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 10 皮亚杰道德三阶段、环境主体相互作用 11 斯金纳、班杜拉后天学习 12 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 13 柯尔伯格道德三期6阶段 14 维果斯基 文化发展理论考点一 心理异常的诊断 方法一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识记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②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方法二 心理冲突的性质 ①常形冲突 ②变形冲突 方法三 自知力完好程度 ①完整 ②基本完整或部分完整 ③没有 自知力 1、能认识到自己的异常2、能对处已的异常进行客观归因和解释。
自知力 1、完整 2、基本完整 3、没有 考点二、 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方法一 看六大症状 1、幻觉 2、妄想 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6、紧张症性行为 特点 1、有其中任何一项 2、持久性 3、非反应性 并非直接的刺激引起的如急性应激障碍 有以上三点 则肯定是精神病性障碍 方法二 求医行为和自知力 考点三、神经症的的诊断 神经症的定义 持久的心理冲突 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 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但 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关键词 1、 持久 三个月以上 2、 心理冲突的性质 常形和变形 3、 痛苦 4、 泛化 充分泛化 5、 社会功能 6、 无肯定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相关知识 1、是一非神病性障碍的总称 2、症状 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 3、 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依其主要临床表现 又可区分为若干类型 神经症的诊断程序 1、 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非精神病性障碍 2、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 判定心理异常 3、 符合神经症标准。
四个标准 四个符合 ①症状标准 ②病程标准 大于等于三个月 惊恐发作例外 ③严重程度标准痛苦中度以上 社会功能中度以上 主动求医 ④鉴别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考点四、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心理问题是心理正常当中的心理不健康是 非精神病性的 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 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 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 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2、严重心理问题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 初始反应强烈 如在暴怒情况下 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 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 内容充分泛化 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 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一种边缘状态 是指时间尚短, 心理异常但又无法纳入含神经症诊断标准, 是神经症的前期 小结区分健康不健康 1、一般心理问题 事出有因 时间不长 功能轻微受损 没有泛化 2、严重心理问题 刺激剧烈 时间较长 功能受损 行为泛化 3、神经症情绪不可以理解 行为不可以接受考点五 识别各类症状 一、认知障碍 1、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强制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妄想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自罪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3、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错构、虚构 4、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衰退5、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二、情绪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 2、情绪低落 3、焦虑和恐惧 4、情感脆弱 三、意志行为障碍 1、意向缺乏 2、意向增强 3、意向倒错 4、强迫意向 5、强迫动作案例类型一 摄入性谈话考试案例分析 对话案例 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 知识点 摄入性谈话 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收集临床资料中的提问方式和方向、识别症状、判断关键点、做出初步诊断、做病因分析、识别个体咨询技术、识别阻抗、沉默、多话、依赖和移情 1、识别初诊接待准备工作的错误 2、是否使用接待的礼貌用语 3、识别开场的提问方式 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 4、识别结构化技术的使用 表明能否帮助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咨询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收费设置、时间安排]、协商咨询方式 5、识别收集资料的提问方式 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6、识别控制会谈方向 转换话题 的基本方法 7、选择结束首次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8、指出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和识别凯利的六种不恰当提问方式 9、指出会谈中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中咨询态度的不恰当 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10、识别个体咨询技术的使用 11、判断会谈中还应收集哪些资料 12、识别求助者的各类症状 13、综合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14、做出初步诊断 属于哪类心理问题、属于哪种疾病 15、判断可能的病因 生物、心理、社会 16、识别阻抗原因、沉默类型、多话类型、依赖和移情的区别 17、可能会考查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
具体可根据测验工具选择的四个基本目的做出判断 18、谈话使用了何种咨询方法 重点是合理情绪疗法、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 19判断各疗法使用中各阶段的核心技术 重点是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产婆术 、黄金规则、语义分析技术、设身处地交流技术 言语、非言语、沉默 、坦诚交流技术 利己性交流 、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 20、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使用和结果解释的具体过程 让考生识别以上过程中咨询师在测验选择、使用上的失误 21、同摄入性谈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