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0.docx
12页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1 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念: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能够相对持久的行 为变化,这是红行为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可以是内隐的行为变化 2 2 经典条件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巴甫洛夫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 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2、泛化和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 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为了避免有机体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别向有 机体呈现条件刺激与与之类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强化,对无关刺激 则不给强化,这样就可以使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与相似的无关刺激产生分化,对 前者作出反应,对后者不予反应 3、高级条件作用律: 华生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 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贡献:l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2 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局限:l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不适用于复杂的学习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奥奥苏苏伯伯尔尔有有意意义义学学习习观观 ((条条件件,,实实质质,,先先行行组组织织者者 )1 有意义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 有意义学习的意向2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 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 相联系。
布布鲁鲁纳纳学学习习理理论论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可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1、强调学习过程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在动机 4、强调信息提取强化: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动动机机的的概概念念及及其其分分类类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 (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 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目标; (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动机的分类(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学学习习动动机机的的理理论论1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马斯洛(Maslow,1970)是这一理论的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3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 (Bandura,1977,1986,1995)最早迁迁移移的的概概念念及及其其分分类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 (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 (即顺向迁移 ),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而且,迁移不只局限于认知领域,在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也存在迁移的问题相相同同要要素素理理论论;; 这是桑代克于 20 世纪初的一种学习迁移说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而且,迁移的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寡也就是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的程度越低这种理论是建立在桑代克与伍德沃思在1901 年从事的一项实验研究基础上的。
定定势势: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 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 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势虽然有时可 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 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进行一些别的工 作,过一会儿,定势会自然消除知识的分类及概念知识的分类及概念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 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可以表述为:陈述性 知识、记忆性知识、直接表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 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 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 操作和实践 变变式式: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过过度度学学习习: 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图式图式: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表征表征: 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记记忆忆及及其其分分类类和和三三阶阶段段 :所谓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瞬时记忆;0.25~2 秒短时记忆;5 秒~2 分钟长时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遗遗忘忘的的解解释释及及其其规规律律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以往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具体遗忘的速度情况详见下表:艾滨浩斯曲线遗忘规律结论表学习后的时间 20 分 1 小时 8 小时 24 小时 2 日 6 日 31 日记住率(%) 58 44 36 34 28 25 21遗忘率(%) 42 56 64 66 72 75 79麦麦克克卡卡关关于于学学习习策策略略的的结结构构元元认认知知策策略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体验以及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认认知知策策略略: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资资源源管管理理策策略略 :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个体对于自己认知过程的 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的认知和控制人人本本主主义义学学习习观观及及其其启启示示(一)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二)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三)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一般说来,学生感兴趣并认为是有用处、有价值的经验或技能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而那些学习者认为是价值很小或效用不大的经验或技能往往学习起来很困难,也容易遗忘如果某些学习内容需要学习者改变自己的兴趣或自我结构,那么这些学习就可能受到学生的抵制四)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迁迁移移在在教教学学中中的的应应用用“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其影响有两种:一种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例如,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后,同样可以用拼合的方法去学习梯形面积一种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起消极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例如,学习了求比值后,再学习化简比,有些学生常常将二者混淆由于数学知识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数学教学之中影影响响学学习习迁迁移移的的主主要要因因素素1 似性: 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2 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经验特性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 3 定势: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 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 成熟 :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顺序;儿童的生理成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教育 (三)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就有所差异,生活在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 的儿童, 在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心理发展就不一样 拷贝世界:电影、电视、广播、 书刊、报纸、计算机, 网络等大众传媒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四)教育因素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班班都拉观察学习理论都拉观察学习理论班都拉(A.Bandura)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了观察学习理论。
班都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班都拉认为,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