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必修三测试题(1月较好).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717909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3M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地地 理理 必必 修修 3 3 复复 习习 题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 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 1~2 题: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 1985 年与 2000 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007 年 9 月 19 日 2 时 30 分,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苍南县登陆,台风给浙江、上海、 福建等地区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 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 围困3.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4.上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5.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 要是: ①GIS 技术 ②GPS 技术 ③RS 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下列研究项目中,主要是应用 GIS 进行的有:①近 20 年来广东省 GDP 的增长情况分析 ②近 10 年来珠江三角洲花卉基地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 ③广州市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 ④近 10 年来广州市城区建设情况调查与居民住宅小区布局研究 ⑤中国银行广东省分 行基金走势和投资项目分析研究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读图 9,回答 7~8 题:7.图 9 中灌溉农业区的发展容易造成明显 的荒漠化问题,其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是 A.土地沙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石质荒漠化 D.水土流失 8.上题所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2A.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 B.河谷地区排水不畅 C.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D.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读图 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 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 9~10 题。

      9.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0.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000 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示据此回答 11~13 题1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1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13.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 14~16 题14.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的规律是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315.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呈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每年 2 月 2 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 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 17~18 题:17.图中非湿地为A.① B.② C.③ D.④ 18.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 19~21 题19.造成田纳西河流域土地肥力消耗大、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是 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 B.为扩大耕地和炼铜而毁林、烧炭C.大规模开采当地矿产 D.炼铜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0.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 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河流的洪涝治理 C.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 D.流域内的矿产开发 21、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4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一曲《松花江 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22~30 题:2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2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2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 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5.以下哪项不是东北的农产品 A.大豆、甜菜、鹿茸 B.春小麦、高粱、人参 C.油菜、冬小麦、柑橘 D.玉米、水稻、灵芝 26.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主要原 因是 A.秸秆还田 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 D.黑土被冲刷变薄 27.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C 处 B.B 处 C.A 处 D.D 处 28.A 平原宜农荒地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是 A.引水灌溉 B.排水减湿 C.发展水田 D.土体脱盐 29.从 2000 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 2 中的 A 平原,主要是因为: 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粮食生产过剩 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530.C 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 答 31~34 题。

      3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 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3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3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3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 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 35~38 题3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 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6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36.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37. “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行能力 38. “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其中送往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来自 A.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B.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 C.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 D.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 39~41 题。

      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广东、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北京39% 广东26%上海35%、广东28% 江苏20%39.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40.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41.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读“工业地区迁移示意图”, 回答 42~43 题42.20 世纪 60~90 年代初最有可能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微电子工业D.化学工业43.影响该产业部门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7A.劳动力的数量 B.技术因素 C.政府政策 D.优越的自然条件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 44~46 题。

      44.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45.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46.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 18 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