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农垦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7页全国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发布单位:农业部农垦局 日期:2006-11-06 00:00 关键词:null 下载文件: “十一五”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1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十五”期间,农垦系统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垦区内外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了农垦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一)形成了一批具有农垦特色的优势产业农垦的粮棉胶乳种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湖南、湖北等主要产粮垦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农垦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800万吨左右,粮食商品率达到80%以上,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南、云南、广东三垦区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干胶总产量达到32万吨,占全国干胶总产量的62%左右,并示范带动了当地民营橡胶的发展大中城市垦区和部分东、中部垦区的牛奶产业也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系统牛奶产量达到245.5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以新疆兵团、新疆(农业)、河北、湖南、湖北等垦区为主的棉花产业,其年产量突破125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1.9%此外,具有区域特色的甘蔗糖、剑麻、啤酒花、番茄、茶叶、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也迅速发展广东、广西垦区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剑麻产业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9.4%和43.4%二)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农垦系统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 有龙头企业86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9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98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29家,实现净利润40.5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直接带动农户约216万户,农户增加收入45亿元,增加就业110万人一些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地区,为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各垦区在继续保持规模化生产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了基地的优质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农产品优质化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目前,全系统建成了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20个绿色无公害农业示范监测基地,总监测面积1140万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到313个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95%,带动农户13.8万户同时,通过加强对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四)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农垦的各种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中,由龙头企业带动的组织形式有868个,占68.5%;专业市场形式的有40个,占3.2%;中介组织形式的有129个,占10.2%;其他组织形式的230个,占18.2%一些垦区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组织,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在利益联结机制上,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利润返回、股份分红等方式联结的占67.2%,较好地保证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有的龙头企业还让农户参与“二次”分配,分享龙头企业在加工、流通环节新增的利益十五”期间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经验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垦区实际出发确立主导产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培育壮大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推进龙头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产业集团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坚持以增加职工收入为出发点,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完善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企业和农户两个积极性,作为确保产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农户降低市场风险,有利于增加经营收入,而且也使龙头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原料来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龙头企业普遍重视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努力延长加工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在农垦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垦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够强,新的优势产业成长慢;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精深加工品比重低;龙头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产权结构还比较单一,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方式落后,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还不强;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很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的上升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有利于农垦系统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农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龙头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参与境外资源开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地将加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等方面都将有更多的措施出台,这些也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有利于农垦发挥产业优势,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水、能源等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力也会不断增强;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实力增强,国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不断涌入中国,也将加大对农垦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压力。
农垦产业化经营自身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都将制约农垦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增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要认真分析形势,切实做好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准备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经营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促进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改革创新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深化农垦改革相结合,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推进企业集团化、股份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注重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参与两个市场竞争的能力2.因地制宜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优势产业区域,以资源为依托, 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发展符合精深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具有优势特色的标准化的产业集群。
3.示范带动坚持把发展产业化经营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相结合,在平等自主、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示范带动周边农村的产业化发展4.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发展产业化经营与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资源,注重垦区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产业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发展目标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在农垦系统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示范能力大幅度提高;在现有优势产业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和明显区域优势的专业化产业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高效和规范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使龙头企业效益和农户收入稳定增加;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主要发展任务是:----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在适宜地区,利用垦区内外资源,做强做大粮食和天然橡胶两个战略性优势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做优做精棉花、乳业、种业、甘蔗糖、葡萄酒、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剑麻、番茄、枸杞、啤酒花、咖啡、参茸、木薯、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努力开拓园艺、物流、连锁经营、特色专业市场、电子交易市场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1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力争稳中有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0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69家;实现净利润48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直接带动农户达到270万户,农户增加收入65亿元,年均递增7.6%,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240万人巩固和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基地优质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农业示范监测基地的建设规模,大力增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四、主要措施(一)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造继续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推进集团化、股份化改革。
吸收集体资本、私有资本及国外资本等参股,改变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比例过高的格局,使大多数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根据产业化发展需求,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二)增强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垦区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创新的机制,放开自主创新的战略眼光,开拓自主创新的思路,培养和引进自主创新的人才,增加自主创新的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管理和品牌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各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要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