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应用.doc
5页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应用【摘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出现 了一系列的阅读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有三种为:自下而上 式的阅读模式、自上而下式的阅读模式和交互作用式阅读模 式交互作用式阅读模式弥补了前两种阅读模式的局限性, 对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 师应该充分运用交互作用式阅读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以更 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交互作用阅读模式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一、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传统的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被动的解码过程, 即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后,由大脑运用已有的词汇和语法 知识对信息进行解码和再次编码,最后形成对文字的意义理 解因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像精读教学一样侧重语言知 识的讲解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课,对阅读课程 鲜有兴趣和热情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阅读理解 的题目,主要的课堂活动就是用眼睛读和用耳朵听教师的 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单纯强调阅读技 巧的使用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动性的启发这样一来学生 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二、 阅读与阅读模式20世纪60年代,阅读理论有了跨越性的发展。
阅读过 程的发生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 式(bottom-up reading model)>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top-down reading model )和交互作用阅读模式 (interactive readin model)o“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都把阅读看成是单方向的认知过程,因此对阅读过程的阐释 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结合以上两种阅读模式,鲁姆哈特 (Rumelhart)在1977年提出了交互作用阅读模式这种阅 读模式认为阅读不单纯是线性的过程,而是“自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两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阅读模式的关 键是认知加工在自下而上的解码过程中信息出现匮乏时, 阅读者必须借助大脑中已有的背景图式对刺激做出预测、推 断反之,当阅读者背景图式出现匮乏时,就要借助文字解 码来获取意义交互作用式阅读模式肯定了 “自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式的优势,真正体现了阅读的本 质,对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三、 交互作用式阅读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模式理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交互作用阅读模式既重视低层次的解码能力又强调对阅读者已有 的背景图式的刺激;既注重语言知识的强化又侧重背景图式 的构建和激活。
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系将成为提高英语专业学 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 丰富多样化词汇教学迅速准确的词汇辨别能力是决定阅读者语言解码能力 的重要因素阅读速度的快慢并不取决于猜测能力的强弱, 而是取决于迅速、自动识别单词的能力词汇是流畅阅读和 精确理解的前提,是阅读技巧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在阅读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背景词汇归类法,将阅读材料的背景 词汇一起讲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扩大背景知识,也 能通过归类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在词汇教学中,应该 注意避免单一地解释词汇意义,而应该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 境下理解词汇的内涵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同义词汇分类 法、词根词缀构词法、词义对比记忆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扩大 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 侧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意味着与语言相 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良好的文化知识能有效地激发阅读者 的思维和语篇理解能力当阅读者的低层次信息解码过程出 现障碍时,丰富的背景图式可以对信息提供补偿如果阅读 时,阅读者缺乏对文本主题的背景知识,阅读效果就会受到 严重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 背景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课堂上可以安排略高于学生阅读水 平的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 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学 习语言知识,还能增长文化知识课下应该鼓励学生扩大阅 读量,积累常识性知识从而构建丰富的背景图式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阅读过程具象化,通 过小组讨论、话题辩论、故事续写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能 动性,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预测、分析、概括和验证等综合分 析能力三)延伸阅读后活动阅读后活动往往是阅读教学中被忽视的环节阅读后活 动的目的有二: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 将所阅读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经历、已有知识等信息, 构建新的图式,从而为将来的阅读储备更多的背景图式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后活动的习惯四、结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 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如何更好地将交互作用式阅读 模式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值得我们不断地探 索参考文献】[1 ]Gough, P. B. One Second of Reading [M]. Language by Eye and Ear. Cambridge: MIT Press, 1972.[2 ] Smith. F. Comprehension and Learn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eachers [M]・ New York : Rinehart Winston, 1975・[3] Rumelhart, D. E.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A]・ Dornic S (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 [C]・ NY: Academic Press, 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