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王道”思想.ppt
22页以以“ “王道王道” ”思想思想 指导德育指导德育 吴鑫朋吴鑫朋 王道持德,在于行教化,王道持德,在于行教化, 施仁义,以儒家为代表施仁义,以儒家为代表 霸道持力,在于行惩戒,霸道持力,在于行惩戒,施威慑,以法家为代表施威慑,以法家为代表 德育是一个德育是一个道德认识道德认识的过程,是的过程,是从从道德认知道德认知内化为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落实到,落实到道德行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进而形成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最后,最后固化成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固化成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道德道德品质品质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 ,核心是,核心是 自律自律稳定稳定知识即美德知识即美德 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 班主任职责:班主任职责: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善良和正确的前提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善良和正确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条件和形式把自己的思想下,通过一定的条件和形式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本班学生,并督促其形成习惯灌输给本班学生,并督促其形成习惯 什么是什么是“王道王道”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孟子 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中孟子答齐宣王中孟子答齐宣王 “ “昔者王之治岐也,昔者王之治岐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王道王道”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 礼记礼记:“礼、乐、刑、政,四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 一、礼导其志一、礼导其志 二、乐和其音二、乐和其音 三、政一其行三、政一其行四、刑防其奸四、刑防其奸 孔子曰: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或曰典章制度,或曰自然法,或曰宗教,或曰民仪 “礼”在字典里的含义有三种: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2、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一、礼导其志一、礼导其志 1 1、什么是、什么是“礼礼”?2 2、如何以、如何以“明礼明礼”指导意志呢指导意志呢?首先,牢固树立首先,牢固树立“成才先成人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的育人理念 其次,清醒认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其次,清醒认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 规律最后,选择比较完整的国学启蒙经典最后,选择比较完整的国学启蒙经典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弟子规是除是除三字经三字经以外影响最大的以外影响最大的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撰而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撰而成它原名成它原名训蒙文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求学的道理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丛书二、乐和其音二、乐和其音 1 1、什么是、什么是“乐乐”?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2 2、 “ “乐乐”有何作用?有何作用?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贝多芬贝多芬 3、精选班歌,唱出同一个声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超越梦想超越梦想everyone is no.1everyone is no.1、 承诺承诺 真心英雄真心英雄 、壮志雄心壮志雄心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 朋友朋友相亲相爱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家人 三、政一其行三、政一其行 1、什么是、什么是“政政”? “政”在这里指“政策法令”对于治国之君而言,就是以自己的意志颁布国家法律和圣旨以统治人民2、什么是班级管理中的“政令”? 我们所谓的“政令”就是校纪班规、班级口号、班级宣言等,这些规章制度基本上是在维护绝大多数同学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甚至我们有的班级管理规定还可以全班同学参与建言献策并通过民主表决制定的基本的原则是: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利为人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利为人人 “ “1 1班!挺住!相信明天会更好!用班!挺住!相信明天会更好!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重新打造新我们的努力和汗水重新打造新1 1班 就职演讲摘录“奋战一年,幸福一生。
奋战一年,幸福一生 初三(1)班班级口号“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初三(1)班班级口号四、刑防其奸四、刑防其奸1、什么是“刑”? 在法律范畴中,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的否定评价2、正确区分班级管理中 “刑” ? 我们班级管理中,这个我们班级管理中,这个“刑刑”则主则主要表现在各种惩罚制度和批评行为要表现在各种惩罚制度和批评行为 新义务教育法第29条规定: 严禁教师严禁教师“体罚体罚”、“变相体罚变相体罚”学学生 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有一则故事,当年她在北京实验二小任教时,一名非常固执的学生犯了错后拒不认错,霍老师于是也非常固执地说,如果他不认错,她就一直不离开这名学生于是,这名学生去班里,霍老师就跟他到班上,学生去操场,她就跟他到操场,这名学生说回家,霍老师就跟着他回家,他们从西单附近开始沿长安街步行向西,一直走到今天的军事博物馆这名学生最终还是“屈服”了,诚心向霍老师认错在这个事例中,不知霍老师的“跟随”算不算一种变相体罚呢? 没有哪一种教育手段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哪一种教育手段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结论结论: 适当的惩诫是教育过程中所必须的,惩戒的目的,不仅仅要教会一个人在社会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培养一种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如果说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话,那么惩戒教育,则可以告诉学生,任何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这是文明社会中所有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然,惩诫教育的关键是要适度,因此,法律当然,惩诫教育的关键是要适度,因此,法律要禁的,应该是要禁的,应该是“失度失度”的体罚与变相体罚的体罚与变相体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