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课件--2.1 春江花月夜课件.pptx
63页篇目通览】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主题悟读】“置身诗境”,“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界置”,则是“把放在”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四个字就是说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缘景明情”,“缘”,沿着,顺着景”就是景物,诗歌写的内容明”,弄明白,读懂情”,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志”这四个字是说根据诗歌写的景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钩玄】1春江花月夜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发展了诗歌的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的出现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2夜归鹿门歌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3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
其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4登岳阳楼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5菩萨蛮(其二)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6积雨辋川庄作是首七律,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7旅夜书怀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对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8新城道中(其一)是苏轼写景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描写山村风光的七律,既赞颂了雨后山村风光的自然美,又讴歌了山村人家充满生机的劳动生活9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10长相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的这首思乡之曲,成为千古名篇学法导引】这个单元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作为学习目标教科书编者列出四类作品,相应介绍了四种欣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对于读者来说,要品味、感受意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应该暂时忘记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古人说过:“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迁序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感受者与艺术家那两半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艺术论)品味意境,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比如,我们本来有过某种审美经验,然而那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忽然读到一首诗,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于是置身诗境得到快慰有些古典诗歌所写的根本不是生活中的现存之物、实有之景,尽是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经验过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因为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是现实生活的曲折的反映 我们必须凭借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审美经验,沉浸于诗中超现实的境界中去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要贯通视觉、听觉和触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的认识,产生一种惊讶、愉悦与向往的感觉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知识知识与能力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过程过程与方法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赏析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赏析情、景、理水乳交融、气象宏伟情、景、理水乳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的艺术特点情感态情感态度价度价值观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由对春、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月夜 (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赏析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三、名句填空(1)春江潮水连海平,_2)江畔何人初见月?_?(3)人生代代无穷已,_4)_?何处相思明月楼?(5)_,应照离人妆镜台6)江水流春去欲尽,_7)不知乘月几人归,_自我校对】一、ynxinpinzhndinfjioxunxinpi huipji二、(1)波光荡漾的样子(2)曲曲折折开满花草的郊野(3)雪珠(4)追随(5)离家在外的人,此处指思妇(6)波纹(7)极言离人相距之远三、(1)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月何年初照人(3)江月年年望相似(4)谁家今夜扁舟子(5)可怜楼上月徘徊(6)江潭落月复西斜(7)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作家档案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二、背景回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一、重点突破1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完美地结合起来,构成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美丽画卷请在诗歌中找出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参考思路】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简要分析简要分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把江畔人望月、月照人巧妙地把江畔人望月、月照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示诗人对人生结合起来,展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代代相继,无的思考:人生代代相继,无穷无已;个人的生命何其短穷无已;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但明月与江水永恒暂,但明月与江水永恒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愿逐月华流照君交代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交代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以月传情,表达人生不能长以月传情,表达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遗憾与惆怅。
相厮守的遗憾与惆怅2.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那么,此诗应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思路】第一种:此诗应分为三部分层次层次起止起止描绘的内容描绘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情感第一第一部部分分开头八句开头八句摹写春、江、花、月、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夜的幽美景色,侧重写皎月当空,光照整写皎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明的美妙境界表达了对大自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的的奇丽景色的喜爱之情喜爱之情层次层次起止起止描绘的内容描绘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情感第二第二部部分分九至十九至十六句六句由描写景色转向由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第三部部分分余下二余下二十句十句写人间思妇游子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的离愁别绪讴歌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讴歌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幸福的憧憬第二种:分为两部分层次层次起止起止描绘的内容描绘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情感第一第一部部分分从开头至从开头至“但见但见长江送流水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夜的美景引发出对宇宙、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无限感慨考和无限感慨第二第二部部分分从从“白云一片去白云一片去悠悠悠悠”至最后至最后白云、扁舟、高楼、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镜台、长飞的鸿雁、不眠的思妇、雁、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等组漂泊的游子等组成了一个情思更成了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意境为浓郁的意境表现游子、思妇表现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相思之情3.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思路】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这是一个永恒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谜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4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意象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等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等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