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正念正知的力量.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71610973
  • 上传时间:2019-01-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8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迷悟之间,灵犀一念,——正念正知的力量,迷悟之间,《坛经》: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灵犀一念,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如何做到?,大念处经 「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盘,此即是四念处 哪四种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随观受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心随观心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法随观法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念处,念处 (satiptthana)是以Sati和patthana两个字组合成的这有几种说明,其中之一是「以设立念为主」注释也有这样的说明: *念的设立性 *以念为主的设立性 *与念一同建立 *念已建立 *念契入和系住 在这之中,最后一句被加以解释。

      它的意义是:「念的意思是回忆,Patthana的意思是契入和系住念进入和停留因而被称为念处」 Patthana在这里是被指为「upatthana」(显现)--契入和系住即是:一位有正念者是因为他拥有觉念和随时保持念念分明 由于念是个重要的因素,它也被解释为「patthana」(建设/基础)那是说,念是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就因为它的重要性,理所当然的每个人应先明白它正念,念(Sati) 什么是念? (一)随念、 (二)记忆、 (三)觉察、 (四)忆起、 (五)忆持、 (六)紧系(事物)、 (七)不忘觉知的持续,从早上起床到入寝睡觉为止,不管你是在任何姿势中,你都必须不断的觉知自己的心不要让你的心处予懒散中,或者四处游荡让这心不停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那即是说让你的心一直处在觉知中不管你做什么,能觉知才是最重要的 能持续的觉知需要正精进在我们的诠义中,正精进是一直的提醒自己去觉知正精进是一种毫不中止的努力它并不是用精力去专注在某一事情中它只是用在把心带回觉知中这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你并不需要知道你经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只需要觉知,以及知道你所觉的对象问你自己,「我正在觉知些什么?」,「我是真正的了知或者只是表面上的觉知?」,这样将有助你持续不断的保持正念。

      记住,觉知并不难,难的是要怎样去持之以恒 继续的努力是很重要的,它让你更有力去修习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正念才能增进自己的修行如果我们继续的正精进, 我们的正念会有进展,并且愈来愈强当我们的正念有持继力时,我们的心会更壮一颗强壮的心是充满了正念、正定与智慧 你必须持续不断的努力,一直要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这样做时,你的正念就会愈来愈有持继性仅仅觉知是不够的!,正念的禅法并不是一味盲目的,机械性的,或毫不思考的去观察接收外在的事物你必须懂得运用你的知识与理解力,这样才能活泼的修行你必须注意以下之事项才能觉知中带有理解力: ● 正确的资讯,并且清楚知道如何的禅修 ● 正确的动机或者兴趣 ● 正思惟、反省或发问,觉知中带有理解力,阅读适当的书籍,以及在法的议论中让我们得到正确的资讯以及清楚了知如何的修行 正确的动机或兴趣是基于清楚了知此时此刻的禅修情况你是否曾经问自己这些问题: 比如「为什么我要禅修?」,「我期望得到些什么?」,「我是否明白禅修的意思?」 当你回答这些问题时,它会给你带来正确的动机与兴趣你修行时,正确的资讯以及动机会强有力的影响你的想法与反省它们会在适当的时刻助你问一些有智能的问题。

      正思惟、反省与发问,这些思维帮助你走上修行的正途如果你是刚开始修行的话,你会面对某些情况,你应该反省你所给过的指导解决这些事情的方法,并且试着把它运用在修行中如果你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可以问自己,如:「我的态度如何呢?」,「我正面对怎样的烦恼?」 然而,你不要想太多,做太多的反省,特别是一个新手因为这样做时,你也许会陷入妄想里这些问题与思惟应该只是用来提高自己的兴趣 虽然你已经拥有正确的资讯,正确的动机与反省,你还是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在觉知中带有理解力这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去认知自己的错误我们都会犯错,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你发觉自己的犯错误了,接受它,知道它的存在,并且试着从中学习 当你的正念愈来愈能持续不断时,你对修行的兴趣就会增长当你能以觉知中带有理解力时,它会帮你深入的修行,你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说得比较究竟一些帮你达到正念禅法的目的,那即是禅观的洞悉力 正念禅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要在觉知中带有理解力信息--智力—智慧,问:你一直强调,拥有正确信息的重要性,以便于正确的修行你可以阐释一下这个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 禅师:我最近听说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模式。

      你开始于收集资料,积累的资料成为信息,信息发展为知识,而以善巧的方式运用这所有知识,即是智慧 这正是我们在禅修中所做的事当我们注意我们的体验时,我们收集资料一旦我们有了许多资料时,我们称之为信息就这样,习禅者保持滋养着几个信息流:有关身体的资料滋养着关于色法的信息流,关于心法过程的资料积累作为感受、情绪等的信息整合所有这些信息,能使心了解色法和心法过程如何相互作用,而这就是知识 觉知工作在资料水平;觉知只是收集资料我们内在的智慧,我们的智力,积累和引导资料成为信息流,而凭借比较这些信息流,产生了知识然后,智慧善巧地运用这有关色法和心法过程相互作用的知识,为了积极地影响事件到智慧了解因果的程度,它知道如何在因缘和条件上工作正知,四正知(Sampajannas):(一)有益正知,(二)适宜正知,(三)方法正知,(四)无痴正知 当你要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你应考虑它是否有益于他人,因此只做或说那些有益的这样的考虑就是有益正知即使是有益的,你也应再考虑它是否适合,并只做或说那些适合的,这是适宜正知这两种正知如应用在世俗上的事也会有利的当修禅时,你也许会想行走或端坐,经过考虑了有益和适合之后才作决定。

      当然,当你正认真观照时,你不必考虑到这些事,你只是继续观照 第三是方法正知这对于修禅者而言只是无间断地观照那连续生起的色法和心法当你继续“方法正知”地观照,你的定力会变得更强而你会亲自观到一切都在不断生起和灭去你非常清楚地明白心、色法是多么的无常、多么的苦、多么的无我主宰这明白心色法就是“无痴正知”如理作意,如果只是提醒自己去觉知,或者保持正念,这还不够为了使正念增长得更壮,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一颗没有烦恼及善巧观察的心比如说,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进展的程度,你就会很难有善巧观察的心首先你必须觉知这个烦恼,然后把它做为目标来观察此外当你心中生起了怀疑之心、不自在、不满、紧张、失意、或者兴奋的种种感受时,也可将它们成为目标,观察它们检查它们问自己这些问题,如:「我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的态度如何?」 这将能帮助你理解你是怎样的被这些烦恼所影响你需要有耐心,保持兴趣,以一颗好奇的心来这样做当你渐渐更能善巧以正确的态度来观察时,正念会加强及有持继性这样它帮助你更有信心去修行 在此阶段,你会看到一些效果,正念的修习不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乐趣你会发觉较容易提醒自己去保持正念,以及看到烦恼结果是你的正念更会有持续性,过了一些时候,当你的修行成熟时,正念就会有连续性。

      一旦,你的修行上有了连续的力量,你会自然的处在觉知中这种自然的觉知是一种很肯定,清楚的感觉你会感受到从未有的自由你自己会知道它的存在,多数时间你都会体验到它那就是说,你能觉知那颗正在觉知的心,你的心就成为觉知的目标当你达到这层次时,心会处于安详中 现在,你的觉知的心是壮了你需要非常少的精力去持续它你不必刻意下功夫,自己则时时能觉知各种不同的目标修行的精华,对修行有正确的理解 继续修行这是必须的,为了让你的修行有所进展 放松自己! 要保有正确的态度接受自己的经验,不期望其它 在觉知中带有理解力的去观察 认知烦恼四念处~唯一之道,世尊训示我们:「比丘们啊!众生想得到清净,想克服忧伤,想摒除苦恼,想得正理,证涅盘,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条路就是四念处」 因为有烦恼如贪欲和嗔恨,众生造作恶业如杀生、伤害、偷窃、盗抢和妄语由于这些恶业,他们轮落回恶道而受苦即使是有某些善业之故而出世于人界,他们将会遭受到苦难和早亡、患病和贫困这些烦恼使他们轮回生死,而且经受苦难如衰老、病患和死亡如果一个人想要解脱这一些苦难,则应勤奋净化自己□除烦恼 要净化自己,断除烦恼只有一个方法,那是修四念处,观照个人的心识和身体所正发生的一切过程。

      如果一个人要清除烦恼例如贪欲和嗔恚,他必需依从四念处法门Ekayana的意思是「唯一之道」--没有其他之道或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你依从唯一的道路直走,你将不会迷失,因为它是没有歧路的,你肯定能达到目的地相同的,四念处是唯一之道而无其他的如果你连续修行四念处,你将会证得阿罗汉果,那完完全全的清净和脱离一切烦恼的圣果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依从这四念处法门,以断除所有烦恼 往昔诸佛,辟支佛和阿罗汉皆修练此四念处法门,而皆清净和证到涅盘,苦恼永灭将来亦然,一切摩诃萨也将依从四念处法门而证得涅盘在今劫,乔达摩佛及其众弟子皆依从这四念处法门净化自己以□除烦恼和证觉涅盘这事实是沙婆主梵天向佛陀指出并得到佛陀的同意而将它传授给我们 失去了丈夫、妻妾、儿女、父母和亲人,人们感到忧伤和悲痛;他们也为了失去的财物而悲伤;当患病并受苦时,他们也感到悲伤当然,这些都是可怕的事,如果没有这些痛苦那将是多么的安祥!因此人们应勤奋了断这些痛苦但他们不能单靠祈拜神灵而脱离它们只有修练这四念处法门,他们才能了断一切的苦禅观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圆满人生禅修是为了学会面对自己真的理解和落实了禅修的理念,我们会觉得死过一次,又有了新的生命。

      禅观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禅修是一种彻底学习的过程,跟自己的身心、生命沟通,向自己学习,向周围所有的事物学习,甚至从错误当中学习;轮回,就是不断地重复同一种错误,一次又一次掉在同一个阴沟里我们要看清楚,希望下一次不掉进去禅观,会使我们干每一件事,在每一个当下,都有全新的体验 觉悟人生——必须承认,我们处在迷惑当中,但有意愿来禅观这种迷惑,这就是觉悟人生的开始觉悟,并不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就在当下觉知每个动作和心念时,我们已经让沉睡了很久的心觉醒过来 奉献人生——有了觉悟人生,必然会自愿奉献自己的人生,因为奉献中有最大的幸福我们原来的身语意三行属于三恶行,要将其转化成三妙行这样开始奉献,就能改变周围的环境,不总是心随境转 圆满人生——南传中有“十种波罗蜜”的说法:布施、持戒、忍辱、慈心、智、出离、精进、舍、决意、谛圆满人生的含义,可参考十种波罗蜜该宽容的宽容,该看破的看破,该放下的放下这样,人生之路可能越来越宽广,走向八正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