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课件.pptx
57页010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目目 录录0202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0303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l 2016年6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l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习近平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
l 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教师要求教师要求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通知l 目的: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l关注层面:教师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l要求标准具有层次性: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 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l标准的维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维度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技术术素素养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5. 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5.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 教的工具什么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什么是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 学的工具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 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SakaiBlackboardMOOLEWeeblySchoology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可汗学院可汗学院MOOC2006年起,萨尔曼.可汗为了表亲的数学而录制了许多视频,大受欢迎。
可截至2012年7月,视频教程被点击数已超过1.6亿次视频超过3500个,其中近3000为可汗本人录制 “他(他(萨尔曼萨尔曼 可汗可汗)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 比尔比尔 盖茨盖茨什么是MOOC?l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可能l 2012被称为MOOC之年l MOOC热潮,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创造了“指尖上的学习”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 课的形态变化学的方式l自主性l碎片化l泛在学习教的方式教的方式l面对面面对面lOnlineOnline(计算机、联机)l混合学习混合学习l翻转课堂翻转课堂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 评价变化评价工具评价方式评价方式l投票器(clickers)l测验(online quizzes)片化l网络调查(web-based surveys)l数字日志(digital logs)l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s)l学生自评 l小组互评l教师点评 技术在改变着教育!技术在改变着教育!教的工具变了学的工具变了评价的工具变了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优化优化变革变革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必须作出重大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必须作出重大调整!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理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论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方案的过程 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信信息息化化环环境境下下u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立u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u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u 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u 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u 教学评价的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作业设计)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l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设计由三个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目标基本环节构成: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我要去哪里?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达了那里?梅杰梅杰三环节六要素模型三环节六要素模型u学的教学设计过程学的教学设计过程u教的教学设计过程教的教学设计过程u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过程过程1.微课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微课不是微视频!2.微课的主要特征主持人讲授性主讲人可以出镜,可以画外音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2分钟以上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为主供学生自主学习,是一对一的学习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实用为宗旨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3.微课应用泛在学习 随时随地重视评测 自动检测全面应用 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云课堂融合课堂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 4.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设计、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4个环节;微课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格式与课堂教学设计相近;微课教学设计建议按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要求进行设计三、微课设计与制作 5.微课课件设计微课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字体、字号搭配协调合理;46原则微课课件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新颖、活泼、有创意,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所使用的微课课件(PPT、动画等)版面大小应根据录屏画面实际大小来确定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6.微课视频制作 微课视频资源开发一般包含微课设计、微课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视频制作三个步骤。
微视频制作技术:PPT录制office2010以上(需要WIN7WIN7系统)如为PPT为2003或2007版则需要用“狸窝”等第三方软件进行视频转换;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录屏软件录制;微课宝,拍大师, Camtasia Studio等、摄像机录制;其他工具软件录制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PPTPPT20132013录制录制微课微课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PPTPPT20132013生成生成微课微课视频视频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手机A AP PP P录录制制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7.微课评价王竹立论微课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微课制作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要对原有的内容重新设计与组织,要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讲解要准确清楚,言简意赅音视频及多媒体技术实现要准确规范学习者使用的效果要明显有效学习者的评价数据综合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l 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教师要求教师要求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l 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通知l 目的: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l关注层面:教师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l要求标准具有层次性: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 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l标准的维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一、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维度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技术术素素养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