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诗歌的方法之四.ppt
26页读懂诗歌的方法之四柳送别月亮思乡船思乡、漂泊大雁思念落日年老古代诗歌中意象的指代意义•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 依依不舍之情,或叙 写别后的思念) • 杨柳 • 长亭 • 古道 • 南浦、津渡 • 酒 • 船 •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 对家乡的思念,或表 达对亲人的牵挂) • 月亮 • 鸿雁 • 双鲤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 鱼代指书信 • 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 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 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 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 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 船 • 捣衣•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 忧愁、悲伤心情,或 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 • 落叶 • 梧桐 • 芭蕉 • 流水、雨 • 斜阳、晚霞 • 猿猴 • 杜鹃鸟 •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 对战争的厌恶,或表 达对和平的向往) • 投笔 • 长城 • 楼兰 • 柳营 • 请缨 • 羌笛 • 马 古代诗歌中意象的指代意义•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 达爱恋、相思之情) • 红豆 • 莲(怜爱) • 连理枝、比翼鸟 • 闲适类意象(或表达 清闲恬淡的心情,或 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 往) • 终南山 • 东篱 • 采菊 古代诗歌中意象的指代意义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意象?2.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1)渲染了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2)拿世俗人争着回家和“我”独归鹿门进行对比 3.“惟有幽人自来去”中的“幽人”指谁?他是一个怎 样的人? 隐居山中,与世隔绝,超脱宁静,悠然自得,又孤独寂寞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涵虚指澄澈空明的湖水太清指天空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 》 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夜归鹿门歌》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 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内心有着寂寞孤独,表达了 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归嵩山作 》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归隐的闲 适虽然途中也感到了凄清悲苦,但很快他就调整了 过来,很快趋于淡泊恬静 孟浩然唐朝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 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 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 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 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卿,一座倾服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 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 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 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 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 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诗人介绍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 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 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 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 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 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 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 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 松云”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 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 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 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 为当地的名胜古迹王维(701-761),字摩诘,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太原祁县 (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 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 人物、丛竹、山水诗明净清新,精 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苏轼 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青少年时即富有文学才华开 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回归长安开元二十二年 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张九 龄罢相,王维也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五年,曾 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 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 ,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 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信奉佛教,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 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 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 ,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虽服药 佯为□疾,但仍被送往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 ,因受伪职被定罪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塑造的意境“小桥流水人家”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意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塑造的意境春 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 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春晓》中的意境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塑造了怎样的环境?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幽雅清淡 恬静优美 物我相融远离尘世 怡然自乐 淡泊悠然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唐 李端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苏轼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唐宫)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钱起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王维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遭排挤受压抑的 深沉的苦闷和悲哀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苏轼的《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33页)和《旅夜书怀》(36页),说说杜甫是如何以景衬情的?《登岳阳楼》2、写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它坼吴楚、浮日月,波浪 涛天,浩茫无际这两句诗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人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 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唐子西文录》:“过 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 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写景如 此壮阔,实为千古名句,令人玩索不尽这两句诗将 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 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反衬了国家动荡 不安、诗人报国无门的哀伤 1、久闻洞庭湖大名,今日终于登上了,早年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以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反衬早年抱负至 今未能实现之情《旅夜书怀》星星垂挂在远天,可见平野是多么的辽阔;月 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这两句诗构成阔 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意境雄 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 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而置身其间的细 草、孤舟、诗人,却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 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凄怆之情诗人将“细草”、“孤舟 ”、“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限的星空平野之间, 使景物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 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广阔反衬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