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7944242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3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从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什么关系(P144)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关系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实践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国家垄断资本注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什么(P18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3.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市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4.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哲学的基本问题(P28)1.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和这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4.辩证的否定(P47)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闻事务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检验真理的标准(P7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因此,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6.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P9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可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议事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7.新生事物(P4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 新事物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2.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P4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起食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1.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9.剩余价值规律(P156?此题请参考书本,有较好答案者,务必告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

      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10.三个代表:(P?)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P202)原因:1.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严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2.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3.劳动力与商品和货币关系,(P15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出,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4.论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P147)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2. 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和技术水平的不同,生产中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 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P57)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对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是基本途径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7.意识能动性表现(P56)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1.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这就是同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并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认识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的创造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其变为客观现实改变世界或者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4.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和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总之,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18.实践与认识的关系(P64)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作用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作用 19.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2)1.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因此,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2.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使其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