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他一定是个乖孩子.doc
5页小时候,他一定是个乖孩子小时候,他一定是个乖孩子 ------林冲人物性格形成原因探究林冲人物性格形成原因探究河南省汝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王占杰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传统文化的“性善论”、“谦让观”、“交友论”、“愚忠思 想”和“惜命哲学”塑造了林冲善良谦逊爱交朋友的美德,同时又畏罪忍让逆 来顺受,甚至“将以有为”的人生理想,又让他似乎怯懦胆小在封建官场的 一陷二害三威逼的情况下,本性刚强的林冲终于焕发了人性的本质“反抗” 所以说,林冲也是被封建社会侮辱损害并且吞唑了的一个人物形象,透析其性 格的形成原因,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认识 价值,对于深入反封建重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关键字:高中语文 人物性格分析 林冲正文:正文:综观《水浒传》,林冲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是最生动最成功的一个, 他善良本分,爱结交朋友,武艺高强,而又胆小畏罪,惜命隐忍从而塑造了 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奴性,可以说,林冲在是非难分黑白混浊的封建社会 里是可怜的但逆反是人的本性,追求自由和幸福是林冲的权利等他终于忍 无可忍,终于走上与奴性决裂的道路时,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并且战 无不胜的伟男子的形象。
笔者试图依文索源,试从林冲性格前后的巨大差异出发,做一点探究,以 帮助当今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本张 目有不当之处,请多批评一,一,““性善论性善论””与林冲与林冲 无庸置言,中国封建文化中中的“性善论”,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塑造都是非常 大的,林冲也不会例外这凸现的是中国儒家对人的教化,对理想社会中人性 的塑造我本善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标签,代表着人们对社会人际关系 感性上和理性上的一种最基本的诉求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材《三字经》开篇 即是“人之初,性本善”,到传统戏剧脸谱化的“好人”“坏人”的教化式的 塑造,无不传递着封建社会基本的价值观与道德倾向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林冲是善良的,极富同情心他主动帮助“不合偷 了主人家东西”的李小二,使“小二哥”免去了“牢狱之灾”,便是具体表现 林冲是一个“好人”,自然要好人做到底,他“赍发”小二,从而“好人也得 到了好报,在落难时又得到了李小二的帮助,但这帮助也是有底线的,最起码 不能使自己受“连累”带灾所以林冲也是幸运的,没有遇到“恩将仇报”的 货色顺便说及,林冲写“休书”,并不像某教授所说的“胆小”有示好衙内解 脱自己的意思,而是不愿意连累妻子家人,也是本性良善的具体表现。
善,应该成为一个正常社会最基本的道理规范但是,能够保持善良本性的, 往往是处在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比如《在上海屋檐下》中的陈二妹,她生活 得那样悲惨,仍然劝作品中的“我”要当好人,不要干坏事而李小二夫妻若 非无亲无故,需要一个人当“靠山”,又假如林冲并非武艺高强,那么他们所 谓的“知恩图报”,就很难付诸行动了二,传统朋友观与林冲二,传统朋友观与林冲 在民主权利缺乏,个体生存艰难的旧时代,人是很需要朋友的在同自然斗争 的生产活动中,在封建等级社会的生存生活中,有兄弟式的朋友,遇到困难时, 就会有帮手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颂扬“高山流水”的知音,管鲍 的大度与左伯桃羊角哀式的生死之交在俗文化中也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 个好汉三个帮”,“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形象化比喻于是民间带有强烈 朋友互助式的帮会组织出现,就不难理解了朋友就是异姓兄弟,最高境界应该是“桃园三结义”,但似乎受歌颂的对 象,往往都以归附为标准,比如战国四公子,都是与某一政治集团为中心的 至于平民式的纯朋友,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常见的 林冲是个下层武官,他 的朋友圈应该不大,但在《水浒传》中,他却有了两个朋友,一个是惺惺相惜 过命交情的“花和尚鲁智深”,另一个就是陷害他谋杀他的陆虞侯。
怎么看待 “好交朋友的中国人”呢?从“君子之交淡如水”到“小人之交爱哦甘如醴”,从“物以类聚”到 “人以群分”,朋友这个名词,似乎很神秘,因为有很多“伪朋友”,他们以 交友为名,干着有损朋友利益的事,就像陆虞侯所以我们感叹林冲“误交匪 人”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审视朋友这个概念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说的最透彻,“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事实上,朋友是最了解你的人,帮你容易,害你也最容易,因为你对朋友最 没有戒心所以传统文化也告诫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中国人时刻生活在防人害的生活中,因为总有人在以朋友为名在害人中 国人真累呀!林冲因为善良,只知道帮人助人,却疏于防人,所以他是被自己假想中 的“影子”害了这也就可以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在残酷的生存中逐渐“狡猾” 起来,又逐渐缺少真正的朋友了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友情沙化的现状呢?也相 信在民主法制高度发达之后,生存不再艰难了,中国的林冲就幸福了三,忠君爱国教育与林冲三,忠君爱国教育与林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封建时代的忠君爱国教育是成功的,虽然它很背离了 孟子“君无道,小子可鸣鼓而攻之”的主张,却总要比抗战时的 650 万伪军要强得多。
《水浒传》中没有出现林冲的出身背景,但根据封建时代婚姻礼俗讲 究“门当户对”来推测,林冲出身也当是殷实富足的士绅之家,因为他岳丈也 是位教头同时,根据封建时代“穷文富武”的风气,也可印证这一点 我们知道,封建时代是讲家族乡绅教化子弟的,多以“一条心忠君爱国,两件 事读书耕田”传家林冲虽然习武,但也逃不出“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的祖训因此,林冲和其他的农民起义者一样,都是爱国的都是忠君的,都是 只反贪官不反皇上的,都是只反把经念歪了的官员们的所以是不到万不得已 是决不造反的就像阿 Q 的名言,“妈妈的,造反便是与我为难”,也就可以印证,封建 时代在国君与国家之间画上恒等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也已经成了 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教育往往也是血淋淋的,与统治者的最残酷 的镇压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性善良的林冲,虽遭陷害,他总对皇帝抱着幻想, 希望有朝一日遇到赦免,或者刑满回家,还会有“幸福的生活”如果杀官, 就等于造了皇帝的反,这是林冲思想上接受不了的,这也就形成了林冲逆来顺 爱的性格在这种性格基础支配下,自然会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因为他有幻 想,他还是一个社会这本大书的“书呆子”。
即使被逼上了梁山,阵上的林冲往往出马必胜,也是生擒活捉的多,很少 杀伤,决不像黑旋风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只图杀个痛快,出一口胸中的鸟气 所以说,林冲性格中这些柔得近懦的性格,不是林冲性格的本源,是他性格中 的支节,是他在畸形社会心态中很难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四,四,““惜命惜命””哲学与林冲哲学与林冲 自从司马迁忍辱“发愤著书”,到文天祥“不死,将以有为”以及韩信忍 受“胯下之辱”,我们就能读懂“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背 后的深邃,诚然,现实与理想之间是矛盾重重的,但中国人发明了许多“惜命” 的方法,诸如“忍忍忍,绕绕绕,忍字没有绕字高,忍了也没事,绕了法更妙” ,虽然荆轲刺秦王流芳千古,但中国人是很能分清轻重缓急,生活与大义的 在这一点上,林冲也算一个典型高衙内侮辱了他妻子,他认为少外出就能无 事,防着点就行了,是一忍陆谦设计陷害,高俅把他刺配沧州,他又忍野 猪林险遭杀害,他还忍棒打洪教头,他一忍又忍到了沧州,他忍得更厉害 只是等到了敌人彻底要他命时,他才被逼着反抗了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是林冲抗打击能力强,还是怯懦呢?我想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林冲有着强列的正统思想,他想留着有用之身, 将来在国家的框架内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祖宗,这应该是封建教育的下 做人的最高境界了,所以林冲惜命,是可以理解的。
再看他屡受白衣秀士王伦 刁难,都是忍了,最后也实在是忍无可忍,才火拼了了事纵观林冲的惜命,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但是他很幼稚,把希望寄托在邪恶势力能发慈悲上,就让人为他痛惜了,可是,我们又能怎样呢? 总之,林冲的性格是在带有浓厚封建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是可怜的,但可 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的可恨就在于他的觉醒太迟,没有认透封建社会官场的 黑暗,志士廉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五,官逼林冲反五,官逼林冲反我们都很喜欢越调《收姜维》中诸葛亮的唱段“怨山人用兵不到,你莫放 在心上”四千岁打了败仗,诸葛亮会主动替他承担责任可是在《失街亭》 中,马谡打了败伏,诸葛亮却不愿承担用兵不当的责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 为赵云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千岁”,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况且是奉命作 战而马谡只是个小小的参军,又是不知天高地厚,主动请缨的逞能派,杀了 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高俅是太尉,高衙内是“太子党”,自然想要谁就是谁,不给便是与太子 为难,便是与高太尉,就自然是与我陆虞侯为难高太尉的命令,自然是有理 的,他说林冲该死,就是林冲该死,并且决无不死的理由,差拨管营自然是要 当好黑白无常的,越快越干净地送林冲走上死亡之路越好。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 官场逻辑,不问情理与法律,只问上级的好恶下级对上级是唯命是从,从不 敢有思想的正如“阎王叫你三更死,哪个敢留你到五更”,这就是专制下的 是非观黑白论也有强盗逻辑在民间流行,“他打你是你不好”,“抓了你就 有抓你的理由,为什么不抓别人”在这种唯上媚上之风盛行的时代,哪里会有善良人能有尊严并且体面地活 着的所以在林冲一忍再忍的时候,邪恶势力求逼再逼三逼,始终要致林冲于 死地,毁灭林所有生之希望这里就充分透示了善良被侮辱被损伤被吞噬的全 过程这的确是“把人变成鬼”的旧时代好在林冲还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还 有反抗的本领,又在偶然中逃得了阴谋算计,否则就只有毁灭正如施耐庵的 评价“天理昭昭不可侮,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教焚烧化栋枯” ,这里若说是天理,不如说是必然害人害多了,必然有露蹄失手的时候,被 害的多了,也必然有侥幸逃脱而认清黑暗,从而走上反抗道路的六,反抗才是林冲的本质六,反抗才是林冲的本质林冲的幻想破灭之后,正如一向驯顺的农民被副成暴民一样,变得嗜血多 了,才充分展示了英雄的本质逆反是人的天性,本领越大的人,逆反心也越 强另外,随意人阅历的提高,思想境界的提升,逆反会逐渐从自发转向自觉, 最后直到革命性的理智阶段。
没有底蕴的逆反,是盲目的,容易走入毁灭性的 道路,毁灭自己,也毁灭别人,最大的祸患是危害社会所以说,青少年有逆 反之心不可怕,可怕的没有知识和社会良知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冲小时候,一定是个乖孩子,顺风顺水的道路,让他 幼稚而幻想,缺乏对邪恶的认知与防备,以致遭受了侮辱与损害,而事实上,在黑白混浊,是非颠倒的封建专制社会,有几个善良人能逃过“君子们”的迫 害而独善其身呢!好在林冲遭受磨难之后清醒了,勇敢地走上了反抗邪恶势力 的道路,才完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一个转身可以说,反抗是他性格的本质,一旦选择向邪恶势力开战,悲情英雄的本 色才彻底被擦亮他“豹子头”的本性才光华四射但是“豹子头”冲进了林 子里,也终无用,正如“及时雨”“送”进了江里,又对社会有多大的裨益? 所以,梁山好汉覆灭之后,四大奸恶仍在,封建社会仍在运行但是,在文学 史上,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林冲就因为他的反抗而流芳着 总之,可怜的林冲因为敢于反抗而变得可爱而可敬了起来,我们会原谅他的逆 来顺受的窝囊,而看取他的豪爽与人性的纯正今天读林冲,应该看到他的性格是传统文化塑造的,他的反抗是残酷现实 扭曲的认识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研究他性格的成因,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社 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友谊观和尊重生命的意识以及正确逆反, 是顺潮流而动,而不是反动。
综上所述,林冲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包括他也 迷信,另一方面是人吃人的封建专制体制逼出来的但是正因为他的敢于反抗, 才得以具有了人性的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