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doc
2页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1. 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初孵幼虫吃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叶上表皮,大龄后将叶吃成缺刻,严重发生时能将叶吃光,仅留枝杆,大大降低黄杨的观赏价值形态与生活习性成虫翅白色,具淡灰色和黄褐色斑纹卵长圆形,有网纹,初灰绿色,后黑色幼虫老熟时体黑色,前胸黄色,上方有黑斑 5 个,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和腹线为黄色蛹棕色,纺锤形该虫一年发生 2 至 3 代, 以蛹在浅土中越冬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背、枝干和裂缝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2)幼虫危害期喷施 50%杀螟松乳油 5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 至 5000 倍液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2.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和下表皮,留上表皮,大龄后食叶成缺刻形态与生活习性成虫扁圆形,前翅淡灰黑色,略透明,基部 1/3 淡黄色,后翅仅为前翅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块产老熟幼虫长约 17 厘米,腹部淡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形黑斑,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等明显,呈纵贯胴部的青黑色线 7 条,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
该虫一年发生 1 代,以卵越冬,翌年 3 月上中旬卵孵化防治方法幼虫危害期喷施 50%杀螟松乳油 5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 至 5000 倍液3. 日本龟蜡蚧 该虫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枝干,以成、若虫吸取植物汁液,并诱发烟煤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形态与生活习性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一年发生 1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蚧类生存环境,减少危害3)药剂防治:若虫盛发期,喷施洗衣粉柴油乳剂;150 至 200 倍苦楝油乳剂; 虫螨克乳油 1500 倍液;速扑杀乳油 1000 倍液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4.桃粉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叶背吸汁危害,被害叶上常有白色油污状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
一年发生多代防治方法(1)保护瓢虫、大草蛉等天敌2)药剂防治:可选用 20%菊杀乳油 2000 倍液或 2000 至 3000 倍吡虫啉粉剂喷施 5. 白粉病危害大叶黄杨叶片、花和果实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病叶初期形成褪绿色的黄斑,后扩大并着生白粉,出现反卷、皱缩、变厚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防治方法(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2)于发病初期,交替喷施 25%的粉锈宁 13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7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若病发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6.大叶黄杨叶斑病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造成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病害发生在新叶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灰褐色,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隆起的边缘外有延伸的黄色晕圈,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上面密布黑色小点防治方法(1)选取健壮无病苗木栽植2)于 6 月上旬至 7 月,喷施 50%多菌灵 5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 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至 1000 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每 10 至 15 天喷一次,连喷 3 次。
3)冬季将落叶清除集中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