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天水市八年级语文上册《月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
8页甘肃省天水市八年级语文上册《月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2.学习诗人运用想象和对面着笔来表情达意的写法3.培养学生在比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炼字、比较、揣摩等过程来赏析诗歌,采用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教师启发点拨,比较鉴赏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读本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2.通过比较掌握对面着笔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品味 比较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背景资料: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玄宗南逃,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今属宁夏)杜甫得知肃宗即位的消息后,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困在沦陷后的长安,在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学生说杜甫:(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说说对杜甫的了解多媒体展示)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又称“杜工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二、品读诗歌,读准读畅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出示难读字字音,正音3.听录音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速及语气)4.指名学生读三、自主学习,梳通诗意1.自己对照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自译2.说给同桌听,合作解决疑难词句3.学生自主展示教师点拨指导四、精读细品,探究新知一)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意境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诗人在诗中共写了几个场面?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想象)诗人与妻子团圆的美好场面(想象)诗人思念妻子儿女的场面(现实)(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思念之情二)研读诗歌,探究情感1.细品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想象)(1)探究: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为什么说是“独看”呢? (学生抓住“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思考分析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得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所以,妻子只能“独看”,突出了那个“独”字。
)———活动:设身处地的揣摩妻子“独看”时的心理活动教师以写作背景和杜甫被困的处境加以引导)(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更是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进一步映射出了是人的心理2)赏析:妻子独看时的的情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①再说说诗句的大意,思考:最能体现伫立之久的字,进行赏析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湿”和“寒”的精妙之处③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突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明写妻子思夫至深,暗写作者的思妻至切,突出了作者的思念之苦2.细品团圆的美好场面(想象)学生自读诗歌,思考:作者通过想象团圆幸福的情景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想象一个团圆的幸福场面反衬作者思念之情———与《夜雨寄北》比较,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出示《夜雨寄北》,进一步分析借助团圆的美好反衬分隔两地的思念之苦——与杜甫的《述怀》比较,进一步深层探究主旨出示《述怀》的相关诗句,通过分析《述怀》,结合写作背景及杜甫济世情怀点拨学生进一步研读诗歌主旨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 ,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明确: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不仅表现了对妻子思念之情,也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在“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鉴赏比较教师出示《望月怀远》,进行鉴赏比较)1.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诗意(1)借助资料,学生自译2)交流展示2.学生自读,思考:同为思念之作,两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以表格点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明确:作者主要通过对方着笔、借人映己的表现手法,通过想象家人思念自己的画面,突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六、拓展运用,自主提升出示《邯郸冬至夜思家》,学生自学,进一步学习对面着笔的写法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坐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呆坐的“影”陪伴着抱膝呆坐的“身”,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的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写得怎样?(明确:作者主要通过借人映己、对方着笔的表现手法,通过想象家人思念自己的画面,突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七、课后小结以“月”为线索,贯通全诗,采用对面着笔、借人映己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八、布置作业1.背诵《月夜》 2.搜集关于“月”的古诗名句,制作名句卡片。
板 书:月夜 杜甫想象思亲之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对面着笔 借人映己)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诗人与妻子团圆的美好场面诗人思念妻子儿女的场面现实-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