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第1课时《捐书活动》示范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10页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1课时 捐书活动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所呈现的“捐书”情境的数量关系也很简单,只是每个数据都比较大,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计算,特别是计算过程中出现连续进位的情况,提醒学生要多加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验算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的大致范围,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72+28= 100+805=16+47+3= 20+67+5=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可真强,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学校举办捐书活动,三年级捐书146本,四年级捐书157本,两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师:谁来列式计算一下呢?师: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两个数相加,那么三位数连加该怎么计算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生1:100;905生2:66;92生:146+157=303(本)答:两个年级一共捐书303本通过比赛口算这个小游戏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的学习环节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学校在举行什么活动呢?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同学们真棒,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师: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多啊!现在老师挑出这一道题: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师:说得对老师想先请大家来估计估计,大约会在多少本左右?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师:你能根据估计的结果,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师:除了上面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脱式计算,先把118+104算出来是222,再加上95,结果是317本列式为:118+104+95=222+95=317(本)竖式计算如下(课件演示)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写在一起进行计算,如下所示:计算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样,都说个位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不过三个数连加,计算时更要细心哦师:大家喜欢哪种竖式计算方法呢?为什么你喜欢这种方法?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年级的捐书情况,现在来看看四年级同学一共捐书多少本,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完整地说说题意,并独立解决问题师:经过刚才的计算,到底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呢?与之前我们的估计一样吗?试着列式计算一下吧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生1:这是捐书活动生2:三(1)班捐了118本书,三(2)班捐了104本书,三(3)班捐了95本书生3:四(1)班捐了103本书,四(2)班捐了109本书,四(3)班捐了98本书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5本;三年级(3)班捐的95本比四年级(3)班捐的98本少3本。
这样综合起来看,三年级捐的比四年级捐的还要多15-5-3=7(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生2:我们可以先算出三年级一共捐多少本书,然后算出四年级一共捐多少本书,再进行比较生1:三(1)班和三(2)班共捐书多少本?生2:三(1)班和三(3)班共捐书多少本?生3:三(1)班和四(1)班共捐书多少本?生4: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生5: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生:计算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应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18+104+95生:因为这三个班捐书的数量都接近100,所以我们就都当作100来计算,100+100+100=300(本),所以三年级捐书的数量应该在300本左右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生:我们可以先估算每个加数最接近的整百数:100+100+100=300,然后把少估的加上去,多估的减去:18+4-5=17最后两数相加:300+17=317生1:我喜欢把三个数列出来一起加,这样计算更简便生2:我喜欢列两个竖式,这样不容易出错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生1:我们可以脱式计算:103+109+98=212+98=310生2:我们还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写在一起进行计算,如下所示:生1:三年级捐书多一些,跟我们估计的情况一样。
生2:先分别算出每个年级总和,再进行比较:118+104+95=317(本)103+109+98=310(本)317-310=7(本)答:三年级捐的多一些,多捐7本让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来解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对较大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先估算,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可以检验后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教科书呈现了一种可能的估计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估算,积累估算活动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运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时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教科书安排了一个小提示:“三个数连加,计算时要更加细心哟!”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大数目的计算容易出错,要养成随时检验的好习惯环节三巩固新知1.填一填,算一算 (1)计算309+197+98,计算之前,可以先估算,309接近( ),197接近( ),98接近( ),估算结果是( )2)可以这样算: 300+200+100=( ) ( )-( )-( )=( ) ( )+( )=( ) 2. 用竖式计算727+114+86 397+304+1203. 张阿姨买了一个电饭锅、一台录音机和一块手表;李叔叔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台录音机和一个台灯。
1) 谁花的钱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张阿姨花了多少元?李叔叔呢?(3)如果每种商品只买一个,买哪三种商品能获得大礼包?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生1:(1)300;200;100;600生2:(2)600;9;3;2;4;600;4;604生1:方法一:张阿姨花的钱:300+300+140=740(元)李叔叔花的钱:400+300+70=770(元)答:李叔叔花的钱多一些生2:方法二:两人都买了录音机,所以只比较另外两件商品的价格就可以了295+140=435(元)408+65=473(元)答:李叔叔花的钱多一些生:295+320+140=755(元)408+320+65=793(元)答:张阿姨花了755元,李叔叔花了793元生:295+408+320=1023(元)答: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录音机能获得大礼包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积累估算活动的经验这道题是本节课的重点,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和做题的细心程度这道题有点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拓展学生思维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生2:相加的数中有接近整十整百数的,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生3:三位数连加时,可以直接把这三个数列竖式计算。
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环节五拓展延伸诗歌中的数学—加法入曲汤式的《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全曲如下: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曲中除运用一千里、孤帆一夜、三处等数字外,加法分析运用巧妙,城头+江心+山顶=三处,渲染出作者处处忧愁的孤旅以及悲寂的游子情怀了解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环节六布置作业教材P18 第3、4题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