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迎接省委巡视新城区工作情况汇报卢凯定稿.doc
20页新城区工作情况汇报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2012年11月20日)新城区因辖区内有“新城”而得名(“新城”的核心区域就是目前省政府驻地,在明朝是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修建的“秦王城”,俗称“皇城”,清代是八旗军驻防地,称为“满城”,辛亥革命后是陕西都督府驻地,改称“红城”,民国陕西省政府进驻后,改称“新城”,沿用至今)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万,下设9个街道、105个社区作为中心城区,区情上有4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名为新城区,实为老城区国家“一五”时期在东郊布局了东方、西光等六大军工企业,占地8.75平方公里2007年之前全区有城中村13个、连片棚户区47个、占地9510亩,占全市二环内棚户区面积的81%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陈旧落后、配套标准低,旧城改造是现阶段城区建设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二是全市、全省的“门户”区,是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是陕西省政府驻地,辖区有西安火车站、火车东站、3个一级客运汽车站,有人行、工行、建行陕西分行等13家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有各类贸易市场80个,是重要的行政中心、交通枢纽、金融信息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辖区中省单位多、重点部位多、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科教、医疗、文化等人文资源比较丰厚区内有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第四军医大学等科教单位,军工企业科技实力雄厚,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科普示范区;有中小学、幼儿园109所,在职教职工6989人,在校学生10万余人,基础教育实力位居全市前列;有医疗卫生机构302家,三甲医院7家,床位数6236张,万人拥有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列全省第一;有大明宫遗址、八办、易俗社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一批老字号商业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好2007、2009、2010、2011年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2006年在全市经济目标考评中列第5名,2007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列第2名,2008、2009、2010年列第7名,2011年列第5名2007—2011年,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等国家级表彰奖励61项,省级表彰奖励145项,市级表彰奖励286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新城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在原原本本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工作研究,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区“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制定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23个专项规划,进一步理清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区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切实把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部署上来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等专家学者就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战略,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区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宣讲,研究完善我区文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我区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的战略举措和一系列保障措施,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三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市党代会闭幕后,我区层层召开班子会议,专题学习传达省、市党代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各区级领导带头学习宣传,先后深入街道、社区和党建联系点开展调研宣讲200余场,切实把省、市党代会精神传达到基层一线和居民群众中将省、市党代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不断深化对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理解按照省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市党代会提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在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推进举措上进行全面对接,制定了我区《关于贯彻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五个新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积极推动落实,确保省、市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四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用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年来,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要求,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注重既解近忧又谋长策,先后出台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省、市历次全会关于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大西安、举办世园会、加快产业调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双十乱”整治、渭北工业园建设、缓堵保畅等重大决策部署,区委先后召开了7次全会、112次常委会和3次务虚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形成了《加快调整转型,发展六大产业》、以旧城改造推动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军民合作会商制度、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缓堵保畅15条等一系列工作思路和措施,组织全区上下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十八大开幕当天,我区组织四大班子领导集中收看了开幕式和胡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各部门各单位也组织了集中收看,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十八大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意见当前,我们正安排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学报告,通过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深刻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推动新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工作简报等载体,加强对十八大精神的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围绕主题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布局、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在加快发展中增强实力、在调整转型中提升水平,区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针对新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科学分析新城发展的现实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阶段性特征,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08年以来,先后形成了“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的发展定位、“四突出,四优先”的发展思路和“四大板块、六个中心”的发展布局,较好地适应了发展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去年以来,围绕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我们通过深入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明确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四个战略,建设五个新城”的总体思路一个目标,即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四个战略,即产业立区、环境优区、文化兴区、科教强区战略五个新城,即建设实力新城、创新新城、人文新城、生态新城、幸福新城这一系列思路和工作部署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委有关决策要求,符合新城实际,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起到了引领方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作用二是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2009年以来,全区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特别是2009—2010年,面对工业企业外迁、大规模拆迁改造造成的大量税源流失,以及后金融危机带来诸多困难,我们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326.02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地方财政收入达16.36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达到22554元,是2005年的2.43倍,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了圆满收官。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9.89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85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77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6.03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57亿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498元,增长17.5%,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趋紧的严峻形势,我们科学应对、因势施策,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抓工业、强基础,抓消费、稳增长,抓招商、增活力,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微进、发展渐好”的总体态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2.6亿元,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96亿元,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5.55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170元,同比增长1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2亿元,同比增长26.4%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度要求三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以项目拉动投资、促进增长、夯实基础,集中力量抓了一批支撑全区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三年来,全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247个、总投资1504亿元,涵盖基础设施、地产开发、商贸、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累计完成投资582亿元,年均增长20.8%,先后引进香港恒隆、大连万达、海航集团、大连大商、台湾蓝天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区发展,累计引进外资2.0085亿美元,引进内资90.8亿元,为全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施了总投资218亿元、涵盖35个项目的解放路地区整体改造建设,民乐万达广场、大商新玛特、民生新乐汇等新型商贸企业建成运营,解放路展现出“西部时尚首街”的全新姿态;打造了新城广场商务金融圈,2011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达43.17亿元,占GDP比重11.4%;启动实施了大明宫遗址公园及周边整体开发,道北城市新区焕发出新面貌;策划和实施了长乐路地铁经济带建设,积极推进长乐路综合改造和沿线14个重点项目建设,长乐路地区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幸福路地区改造整体规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开启了城东地区发展新篇章;在全市率先发展“飞地经济”,启动了新城高陵工业园区建设,全市渭北工业园启动后,我区积极与渭北工业园规划建设相对接,进一步细化新城高陵工业园区产业规划,首批规划实施了占地4600亩的4个专业园区,并积极推进鹿苑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区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对达尔曼大厦、21世纪广场、裕华商厦等10个遗留项目进行了重新盘活,新兴戴斯酒店、锦江汇源酒店等建成开业,闲置多年的万股大厦通过改建后,引进企业50多个。
通过近年来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城区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我们立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调整的主导方向,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业、住宿餐饮娱乐业为先导,以新型商贸、都市型工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为支柱,更加凸显都市化、服务化、外向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意见》、《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