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例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4129138
  • 上传时间:2017-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人教新课标版(2012 教材)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例题一、长度的测量:典型例题 1: 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B、测量长度时,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测度尺面垂直D、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思路点拨:掌握刻度尺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初中物理著重要的一项技能,要求层次较高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认:人情刻度尺的零刻线位置、量程、分度值2)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3)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4)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解答: D规律方法:(1)长度测量的读数要求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出来的初中阶段的读数要求只有长度测量才要求估读,其他的都不要求估读2)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一定要看清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如果不从零刻度线量起,所记录的结果要用右端所对测度值减去左端所对的刻度值。

      典型例题 2:小聪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2.357 m,这一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她所用尺的分度值是 思路点拨:这却的测量记录结果包含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解析:2.357m 这个数据中最后一位 “7”的是估读数字,并不准确,前面的是准确的,所以准确值是 2.35m,估计值是 0.007m7“的前一位数字“5”是所用尺的分度值所对应的数字,小数点左侧数字“2”的单位是 m,小数点右侧数字“3”的单位是 dm,小数点右侧第二位数字“5“的单位是 cm,它的下一位单位应该是 mm,所以小明所用尺的分度值是 l cm答案: 2.35m, 0.007m, l cm 2规律方法:正确的记录结果从后面数第二位的数字是分度值所对应的数字,它的单位是什么,分度值就是什么典型例题 3: 一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四次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依次是 18.47cm、18.48 cm 、 18.26 cm 和 18.48 cm,这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更接近 思路点拨:多次测量的目的就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解析:18.26 cm 这个数据域其他数据相差甚远,是错误的,取平均值是应去掉这个错误数据所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 18.477cm=18.48cm348.1.47.18cm答案:18.48cm规律方法:最后的记录结果应与原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致若计算平均值未能除尽或除尽但位数较多时,应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若平均值达不到与测量值相同位数时,应以“0“补足位数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判断典型例题 1:中央电视台准备用三颗同步卫星向全世界转播 2008 年奥运会盛况.这里所说的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卫星思路点拨:参照物是指观察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解析:“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指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即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答案:B规律方法: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也不同平常讲的运动和静止一般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但不能由此就认为只有地球才能作参照物典型例题 2: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3思路点拨: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同一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本题中,树木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地面静止,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说明甲车在向东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说明乙车相对甲车静止,由于甲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乙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运动且与甲车速度相同答案:D规律方法: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被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为静止的三、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典型例题: 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1s 内走 5m,2s 内走 10m,3s 内走 15m……,则此车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思路点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进行判断选择解析:从字面上看,物体每 1s 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但每 0.1s 内通过的路程是否一定相等呢?在以后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情况是否出现了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其运动情况答案:C规律方法:本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在学习中对重要的概念要理解透彻。

      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比值 是恒定不变的不能说 v 与tsvs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但 s=vt, v 恒定,所以可以说 s 与 t 成正比四、有关运动的计算典型例题 1: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有一处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 4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计算题,首先明确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找到相应的计算公式解析: 由确标志牌上数字可知 s=58km v=100k m/h由 v=s/t 得 t=s/v=58km/100km/h=0.58h=0.58×60min=34. 8min答:至少行驶 34.8 分钟才能到达答案:34.8 分钟规律方法: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典型例题 2:长 200m 的火车以 43.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 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 。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火车穿越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可以借助示意图来理解解析: 将火车通过隧道的过程用示意图反映出来,如下图,由图可知火车穿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即 s=L 隧道 +L 车 =200m+1000m=1200m而 υ= smhkm/12/6.324/.3 5所以: .smst10/2答案:100s101 小贴士:本题的关键就是路程的确定,在学习中可以借助作示意图的方法来分析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典型例题 3: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位 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 B.4.8m/s C.5m/s D.6m/s思路点拨: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不能混为一谈,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析:设总路程为 s,前后两段的速度分别为 υ1 和 υ2,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12st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 ,总时间 t=t1+t2= + ,则平均速度:2ts2.smsmts /8.4/6/421 答案:B 101 小贴士: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的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不能精确的描述每一时刻、每一位置时物体的运动情况。

      典型例题 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5:2 路程之比为 4:3,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思路点拨: ,分别把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表达式写出来,再比tsv解析:甲的速度 甲甲甲 t,乙的速度 乙乙乙 tsv,又 34乙甲, 25t乙甲所以 =乙乙甲甲乙甲 tsv乙乙甲甲 st甲乙乙甲 tS答案:8:15 6101 小贴士:对于 s、t、v 三个量中,已知任何两个亮的比,都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的比在计算时,注意运算运算公式五、运动图像问题典型例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 s=υ t,在下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 s 和时间 t 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υ 甲 >υ 乙 B.υ 甲 <υ 乙C.υ 甲 <υ 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思路点拨:利用速度图像、路程图像分析问题时,注意每一点都有对应的路程速度、时间解析:本题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方法一:时间相同比路程 如下图, A、B 两点,根据公式 υ= ,甲、乙两物体运ts动的时间相等,但 s 甲 大,所以 υ 甲 大;方法二:路程相等比较运动的时间.如下图,在 C、D 两点,根据公式 υ= ,甲、乙ts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但 t 甲 小,所以 υ 甲 大。

      答案:A 7101 小贴士:利用速度图像还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如图下,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典型例题: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 (2) (3)A. (1)和(2) B. (2)和(3)C. (1)和(3) D. (1)、(2)、(3)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 s-t 图像中一条倾斜的直线,v-t 图像中是平行时间轴的一条直线解析:“s-t”图像描述了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斜线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越陡,物体的速度越大v-t”图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直连离时间轴越远,速度越大因此本题选 C答案:C规律方法: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动态变化,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正确区别物体运动时的“s-t”图像和“v-t ”图像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形状理解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s- 图象与 图象中的比较 8图象 图象①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始路程为 s0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路程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共同速度⑥ 0~t 1 时间内物体路程为 s1 ⑥ t1 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在 0~t 1 时间内的路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