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传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导师介绍.pdf
10页中传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导师介绍中传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导师介绍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介绍一、廖祥忠,男,出生于 1968 年,汉族,籍贯湖北,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十部委扶持动漫产业部级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年鉴》主编、“全国新媒体艺术”院长论坛首任轮值主席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 学习简历:1990 年 7 月,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获得学士学位 1996 年—1999 年,获得电视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1.07—2005 年,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2002.09—2002.11 在日本朝日电视台研修日本广播电视业务;2002.06—2005.05 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科学艺术系主任;2005.06—2007.2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7.02—至今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 科研状况:(一)发表的论文:1、《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2003 年,《河南师大学报》 2、《信息社会与数字艺术》2003 年,《社会科学辑刊》3、《走向未来的网络文学》2005 年第六期《河南大学学报》 4、《网络游戏——带刺的玫瑰》2005 年第五期《现代传播》5、《“超越逻辑”:数字人文的时代特征》2005 年第六期《现代传播》 6、《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 2006 年第三期《现代传播》 7、《网络艺术及其发展态势》 2002 年,《现代传播》(二)已完成项目:专著《数字艺术论》(上下):该项目为国家 211 重点学科项目,此论著共五十万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本专著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艺术著作评选一等奖”;(三)作为主编完成的项目有:1、《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优秀论文集》2、《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优秀作品集》 3、《 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优秀作品集》 4、《中国动画年鉴》2006 5、《中国动画年鉴》2007(四)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有:1、国家 211 重点科研项目——《互动艺术研究》 (五)在研项目(部级):1、《面向二十一世纪电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架构研究》:该项目为部级科研项目,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教育部 2008 年度人文社科重大科研项目:《我国动画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3、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动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区》,负责人;二、贾秀清,女,出生于 1964 年 11 月,教授,现任动画学院副院长。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 学历背景大学 1985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1995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人类文化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博士 2002 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会员,韩国中央大学访问学者,南昌大学特聘教授,浙江传媒学院“中国动画教育基地”专家,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专家库成员等 个人工作简历:1985 年 7 月-1999 年 9 月,就职于甘肃电视台,从事纪录片、电视剧创作,编导、制片人; 1999 年 9 月-2002 年 7 月,就学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 年 7 月-今,先后在信息工程学院科学艺术系、动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 科研项目:《21 世纪电视文化生存》,项目成员 2,2004 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结项,成果出版《数字艺术设计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十五”211 重点科研项目,2006年结项,成果已出版,学术著作 10 册;《经济全球化、文化本土化与现代电视传媒》,项目主要成员和执行主编,国家教育部人文基地重点科研项目;《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研究》 , 十五 211 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结项,成果出版;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新探》,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十一五”教改项目;《动画教育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博士后研究项目;《动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专著:《纪录与诠释:电视艺术美学本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年国家邦博电影电视总局科研项目评奖一等奖;《21 世纪电视文化生存》,合著,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美学重构: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年版;《数字媒体艺术系列丛书》(10 册),执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中国动画年鉴 2006: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编》,责编/撰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论文:《关于电视文化发展的三个重要关系》,《中国电视》2004 第 5 期,2004 年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届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种值得关注的电视剧创作理念》 , 2004 年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届优秀评论二等奖; 《冷思数字媒体艺术建构》, 2005 年,中国首届杭州国际动漫节高层论坛二等奖; 《“故事”氤氲中的中国电视》,《南方电视学刊》2005 年 4期;《“实用”所带来的——电视艺术创作中价值链研究》,《当代电视》2005 年10 期 《“娱乐”:从功能到本质》,《现代传播》2006 年 1 期;《动画频道广告运营瓶颈的突破》,《当代电视》2006 年 2 期;《核心竞争力中的动画产业》(合作),《当代电视》2008 年 1 期;三、李停战,女,1953 年 6 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 年毕业于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大学本科),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剪辑师。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从事剪辑工作三十余年,共剪辑了近四十部电影(文艺片、武打片、歌舞片、戏曲片)、近三百部集电视连续剧及若干专题、广告等所剪辑的影片十几部获国家“华表奖”、电影“百花奖”、电影“百荷奖”、国家电视“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本人曾五次荣获吉林省电影百花奖“优秀剪辑”单项奖其代表作有《蒋筑英》、《毛泽东与斯诺》、《任长霞》获“优秀剪辑”单项奖的影片有:《红、白、黑房间》(1988 年)、《蒋筑英》(1992 年)、《灯塔世家》(1998 年)、《毛泽东与斯诺》(2000年)以及《走向太阳》(2002 年)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有着丰富的影视剪辑实践经验,所授《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著作有《数字影视剪辑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四、曹云生,男,生于 1951 年,汉族1978 年 1 月,北京广播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电视视频指标的测试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 成果名称:1、 字幕信号发生器通用技术条件,1994 年 12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实施, 本人署名次序为第二位2、 电视节目自动播出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1998.1.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怒实施,1999 年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研成果三等奖,本人署名次序为第一位3、数字电视播控中心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2000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实施,本人署名次序为第二位。
4、 会议电视会场环境设计和测试规范,2003 年为化为技术有限公司制定,本人署名次序为第一位五、姜浩,男,1970 年 11 月生,籍贯:江西南昌,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职务:系主任,职称: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 个人工作学习简历: 学习经历:1992 年 7 月, 在南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系,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1997 年 6 月,在北京广播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电视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2006 年 9 月—至今,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动漫艺术与技术” 工作经历:1992 年 7 月—1994 年 8 月,电子部第十二研究所,1997 年 4 月—至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艺术系,副主任 主要科研情况及成就: 科研项目:2002 年完成,第二期教改科研项目,“教材《combustion 教程》”2003 年完成,司局级科研项目“计算机图形图像与数字视频技术及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2006年完成, 教育部211二期 “互动影视艺术”项目的子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 2007 年完成,广电总局高校科研项目,“基于新技术的高校专业课立体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环境构建”。
著作:《非线性编辑技术与应用》,1998 年 9 月,新华出版社,参与编著,主编其中的“技术篇”;40 万字《影视多媒体》,2000 年 11 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副主编,撰写其中的若干章节;59 万字《combustion 教程》,2002 年 4 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第一作者,30万字《中国广告年鉴》参与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的编撰和制作工作 《DV 数字影视制作》,2004 年 5 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第一作者,51 万字,全彩印刷《数字影视合成与特技特效--combustion 3 教程》,2004 年 11 月,清华出版社,第一作者 《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2006 年 5 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一作者六、李海燕,女,生于 1974 年 1 月,籍贯山西,1999 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数字艺术学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个人工作学习经历: 1996 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 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 年留校任教,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主要科研工作:“211”重点科研项目“互动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 2005 年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数字图像合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第一负责人;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移动多媒体传输方式及其仿真”,第三负责人; 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多媒体技术》,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多媒体原理及应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动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主要成员,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发表论文《On the Communication of Space-Time Codes with Eigen-Beamforming in Spatial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数字图像合成技术的实现与发展》、《基于 TD-SCDMA 的蜂窝小区两跳结构的覆盖性能研究》、《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七、王利敏,女,出生 1972 年 3 月,籍贯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任教于动画学院艺术基础部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个人工作学习简历:2000 年至今, 承担本科生的艺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讲造型基础课程。
2002 年顺利完成了在职攻读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习任务, 并取得美术学硕士学位 2004 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进行艺术教育考察活动 2005 年获副教授职称2007 年面向研究生开设数字化与现代艺术课程 主要科研情况及成就已完成项目:与 Adobe 公司北京代表处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的数字艺术教育图书两本1、Adobe 中国教育认证计划规划教材之一:《Adobe Photoshop7.0 中文版设计师常用效果实例手册》,专著,44 万字2、 Adobe College 中国计划标准教材之一:《Adobe College Photoshop7.0C 标准教材》,编委及第二作者,本人承担 10 万字3、 完成教育部 211 重点科研项目“数字艺术”系列丛书之一 ——《数字化与现代艺术》,合著 八、江逐浪,女,主要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