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一篇基础过关课时训练02质量守恒定律试题.pdf
10页1 课时训练 ( 二) 质量守恒定律| 夯实基础 | 1.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正确的是 ( ) A.将 10g水加热产生10g水蒸气 ,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15g 木炭和 15g 氧气完全反应后, 生成物质量为30g D.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 2019 黔南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A.B.C.D.3. 2019 邵阳 某纯净物X 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 则 X 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SO4 C.FeS2D.Fe2O34. 2019 西宁 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 属于有机化合物B.X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X 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D.X 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 2019 绥化 在一定条件下 ,5gA 物质和 7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只生成 C 、D两种物质。
若生成6gC, 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5g B.6g C.7g D.4g 6.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图 Z2-1 7. 2019 烟台 2018 年 10 月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 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 反应的2 微观示意图如图Z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Z2-2 A.甲、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8. 2019 湘潭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Z2-3 所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Z2-3 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9. 2019 益阳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 , 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 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10. 2019 滨州 在密闭容器内,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Z2-4 所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图 Z2-4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11. 2019 河北 根据如图Z2-5 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 Z2-5 (1) 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 造成的后果是; 当观察到时 , 停止加热2) 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 实验现象是 : 红磷燃 烧 , 产 生, 放 出 大 量 热 实 验 中 气 球 的 作 用 除 了 使 装 置 密 闭 之 外 , 还 可 以 防止;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 或“没有” ) 影响 拓展提升 | 1. 2019 广州 超氧化钾 (KO2) 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 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H2O2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2. 2019 天津 在化学反应A+2BC+2D中, 已知 16gA与 64gB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则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4 3. 2019 攀枝花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 测量反应前 (t0) 、反应中 (t1) 、反应后 (t2)三个时刻甲、 乙、丙、丁 4 种物质的质量分数, 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 图 Z2-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 , 乙是反应物 , 丁是生成物B.t1时刻 , 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7 C.若丙是 Cu,丁是 CO2, 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g, 如果再增加20g 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4. 2019 深圳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 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 化学式为CH2O), 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Z2-7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Z2-7 A.物质甲为甲醛 , 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5. 2019 随州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2.4 5.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2.0, 乙可能是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单质5 6. 2019 衡阳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g 6.0 14.8 0 0.4 0 反应后质量 /g 0 2 7.2 9.2 aA.表中a的值为 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X 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7. 2019 衡阳 已知 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1- ?%3C.2(1- ?%)3D.无法计算8.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图Z2-8 中 A、B 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图 Z2-8 (1)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 所示 , 反应前 , 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 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 偏转2)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3) 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6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装置中进行4) 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 原子种类分子种类原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数目原子质量(5) 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如图C根据实验目的, 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填序号 ) 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 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 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 使天平平衡后, 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 反应结束后 , 气球鼓起 , 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6)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华设计如图D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 添加砝码 , 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如图 D 所示 ), 然后取下装置, 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 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 观察到, 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 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E所示X 的化学式是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 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7 【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B 解析 水加热至沸腾变成水蒸气, 属于物理变化 ,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 原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木炭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38, 所以 15 g 木炭和 15 g 氧气完全反应后,木炭有剩余 , 生成物质量一定不为30 g; 铁丝燃烧是铁丝和氧气发生了反应, 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B 解析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同, 因此 ,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 形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该过程中 ,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 分子数目可能不变, 原子种类、 数目一定不变 , 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综合以上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3.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X 的化学式为FeS24.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 可知 X的化学式为SO2X中无碳元素 ,不属于有机化合物;X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32+162100%=50%;X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X 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5.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为5 g+7 g=12 g,生成 6 g C, 则生成 D的质量为 12 g-6 g=6 g6.C 解析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有氧气参与反应, 由于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 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7.D 解析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 甲是氧化物 , 丙、丁两种物质不是氧化物;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CO2、H2O属于无机物 ,CH4属于有机物 , 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8.C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 个甲分子与2 个乙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2 个丁分子所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反应前分子数为3, 反应后分子数为3, 数目不变 ; 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9.D 解析 Z 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 根据数据分析Y物质增加 25 g, 是生成物 ,M 物质减少20 g, 是反应物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另一反应物X质量应该减少5 g, 所8 以该反应是X与 M反应生成Y,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参加反应的Y、 M的质量比为25 g20 g=54; 待测值应为20-5=15 10.B 解析 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 A正确 ; 通过分析计算可知生成甲、丙的质量比为18,故 B错误 ; 由于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 C正确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和, 故 D正确11.(1) 液滴飞溅出现较多固体(2) 大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