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青年网民社会心态研究报告.docx
14页广州青年网民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一 调查背景和样本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迎来重要战略的机遇期:在媒介发展方面,“南方+”等传统媒体逐步向新媒体形态和平台转型,不仅强化了互联网资讯的聚合能力和传播能力,而且提高了广州媒体在互联网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在城市互联网普及方面,广州为东南沿海的一线城市,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并且在战略规划上广州市培育了一批高度发展的互联网通信企业、新媒体企业,在5G即将推广的技术背景下,广州拥有网民人口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与此同时,广州位于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一方面承担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大湾区战略实施过程中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也面临粤港澳跨境舆论场的交流与融合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在社会心态、社会价值观深受互联网信息传播影响的同时,其网络参与的行为、网络舆论话语的建构又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形态与治理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广州青年网民的社会心态进行研究,探索不同背景的青年网民关注的社会议题、担忧的社会问题,社会情绪变化、价值观取向等现实问题,并且试图找出影响广州青年网民社会心态的因素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联合共青团广州市委在2018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向广州14~40岁青年网民进行关于社会心态及典型行为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40份。
所有数据统一录入Epidata软件,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详细样本情况见表1表1 样本构成N=1895组别样本数百分比(%)社会群体在读中学青年(包括中专和职高)52434.4在读大学青年65142.8机关事业单位青年1389.1企业、社会组织青年20913.7性别男73649.0女76551.0学历(含在读)初中及以下926.1中专或职高1258.4高中30520.4大专16010.7大学本科67445.1硕士及以上1409.4年龄15岁及以下463.116~20岁62442.421~25岁50834.526~30岁16311.131~35岁855.835岁以上453.1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845.82000~6000元40528.16000~1万元35124.41万~1.5万元25918.01.5万~3万元18112.63万~4.5万元664.64.5万~6万元362.56万元以上574.0户口广州城市户口66345.7广州农村户口986.8非广州城市户口38226.3非广州农村户口27919.2港澳台籍110.8外籍181.2|Excel下载表1 样本构成本报告以“社会群体”为切入点,根据青年群体的职业背景将广州青年网民划分为中学生、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青年(下文称单位青年)以及企业、社会组织青年(下文称企业青年)四大类群体。
本报告主要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和社会参与、价值取向对广州青年网民的社会心态进行探索关于社会心态的概念,杨宜音将之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社会类别中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和感受,以及社会价值取向”[1]杨宜音、王俊秀及其团队相关的研究者结合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成果[2],将社会心态通过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行动五个一级指标及一系列二级指标来对社会心态的结构进行操作化和测量[3]该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并且每年发布《中国心态蓝皮书》尽管研究者已经关注到社会心态的重要意义并开展相关研究,但是直接关注到网民群体社会心态变化规律及其作用的研究还非常少从目前为数不多的涉及网民社会心态的研究来看,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1)在概念内涵上,关于网络社会心态和现实社会心态的关系尚不清晰,现实社会情绪、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如何影响网络意识形态演变和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晰2)在研究对象上,以往研究注重从网络舆情研究网民社会心态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2014)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对1800名网络用户近两年来的网络表达与网络行动进行了跟踪分析。
[4](3)在研究问题上,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网民的负面社会心态本报告在综合以往对于社会心态,尤其是中国网民社会心态研究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广州青年网民的社会群体特征,侧重从网络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的视角切入对该群体社会心态倾向进行分析二 广州青年网民的社会心态特征(一)广州青年网民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情况本报告将2018年以来受关注较多的社会问题归纳为:贫富差距、物价上涨、房价高企、就业难、制假贩假、就医难、刑事犯罪、老龄化与养老、食品安全、劳动生产安全、国际社会威胁、环境污染、司法不公、人身危险、女性歧视、同性恋歧视、言论限制等17项通过对中学生、大学生、单位青年和企业青年四类青年群体对于各项社会问题的严重度评价、关注度以及对具体议题的心理距离的分析,探讨不同的广州青年网民群体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差异1.房价高企、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整体上看,广州青年网民认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房价高企、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分别有80.55%、73.18%、72.58%的受访者认为上述问题很严重或比较严重其中,房价问题位列广州青年网民感知的“最严重社会问题”的首位,特别是拥有工作的广州青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知更加深刻,分别有90%的单位青年和80%的企业青年认为“房价高企”,而这在学生青年中不足80%。
具体而言,广州青年网民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呈多样性接近八成中学生和大学生倾向于认为房价和环境问题严峻,“就业难”“制假贩假”和“贫富差距”也被青年群体认为是相当严重的问题而单位青年和企业青年两个群体认为,“房价高企”“食品安全”“贫富差距”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单位青年更担忧人口老龄化问题(约占68%),而企业青年更担忧物价上涨的压力(约占75%)可见,除房价和贫富差距问题外,学生青年群体认为有关生存环境的就业发展、环境污染和消费问题(假货)更加严重,而工作青年群体认为具体社会治理层面的老龄化、食品问题更加严重此外,仅三成青年认为女性歧视和人身危险严重,而刑事犯罪、国际社会威胁都排在靠后位置,换言之,广州青年网民对于社会治安和国际关系的认可度较高2.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等社会问题最受关注整体上看,广州青年网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位列前三的分别是:食品安全问题、物价上涨、房价高企,分别有65.43%、61.15%、59.88%的被调查者关注或很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广州青年网民更关注相对微观的、高频率发生的、会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社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与社会问题严重性感知比较,食品安全、就业难、人身危险、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属于受关注度较高,但严重性相对较低的问题;而房价高企、制假贩假、贫富差距、老龄化与养老等,则属于严重性较高但青年普遍关注度不高的社会问题。
具体而言,不同广州青年网民群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表现有差异中学生最关注国际社会威胁、司法不公、食品安全和女性歧视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公平正义感,对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考量不多大学生对就业难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最高,其他关注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人身危险等,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关注较广泛但没有重点领域而单位青年和企业青年类似,这两个群体最关注房价、物价、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就医难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但两类群体的关注焦点略有差异,单位青年对贫富差距、物价上涨、房价高企、就医难、老龄化和养老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相对更高其中,超过八成的单位青年关心房价问题,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住房保障需求应当引起广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企业青年而言,除上述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外,还有六成的受访者关心人身危险问题3.企业青年对社会问题关注程度最高,大学生和工作青年对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感知相对强烈本报告分别把17项社会问题的严重度感知得分和关注度得分相加,得到普遍的社会问题严重性感知及关注度,分值范围在17~85,分数越高代表广州青年网民的社会问题严重性感知越高或关注度越高。
调查发现,大学生是对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感知和关注度差异最大的群体,即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感知最高(62.21分),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较低(58.55分)也就是说,大学生对社会问题不太关注但主观感受比较严重这显示出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偏表层化,对社会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受周围环境、媒体等影响,从而主观认定社会问题很严重具有这种特点的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倾向于浅加工模式,态度易变,引导空间大而中学生对社会问题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严重度感知(58.72分)和关注度(57.96分)都不高相对学生青年群体,单位青年和企业青年对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感知和关注程度都较高(皆高于60分),说明这两个群体对社会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倾向深加工模式,并且他们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引导空间相对较小4.学生群体对于青年活动的心理距离较近,而工作青年对青年阶段面临的住房、生子问题的心理距离较近本报告对近年来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议题心理距离指数进行测量社会议题的心理距离指数范围是1~5,1代表心理距离非常远,5代表心理距离非常近数据显示,中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心理距离最近的前三位为:“青创杯”广州青年网民创新创业大赛、韩国部署萨德、315曝光无印良品(MUJI)食品来自福岛核辐射地,心理距离指数分别为3.27、3.12、3.10。
大学生对“青创杯”广州青年网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裸体借条事件、韩国部署萨德的心理距离最近,分别以3.44、3.22、3.14分位列前三单位青年对楼市限购令、延迟退休、全面“二孩”的心理距离最近,分别以3.68、3.65、3.57分位列前三企业青年对全面“二孩”、楼市限购令、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的心理距离最近,分别以3.62、3.46、3.45分位列前三可见,不同青年群体对社会事件的心理距离不同中学生和大学生认为与青年相关的活动和事件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近单位青年和企业青年对楼市限购、延迟退休、全面“二孩”话题的心理距离近对14~40岁的全体广州青年网民来说,相对于其他社会议题,他们更倾向认为雷洋涉“嫖娼”致死事件、王宝强离婚的社会议题离自己最远5.低收入家庭青年和女性青年对社会问题的严重感知更强烈,而年龄较大的广州青年网民更关注社会议题,年龄较小的广州青年网民更关注环境和就业问题人口学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不同广州青年网民对于社会问题的感知和关注从收入水平看,相比于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在6000~30000元)、高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年轻人,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广州青年网民认为就业难、刑事犯罪、环境污染问题更严重。
相比中、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青年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从性别差异看,广州女青年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比男青年更悲观,女青年普遍认为社会问题更严重(t=-4.814,p=0.0000),也更关注社会问题(t=-2.779,p=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