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doc
3页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班级:自动化082 姓名:吴风喜 学号:0841752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我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交际语言的差异、餐饮礼仪的差异(重点说明)、服饰礼仪的差异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二. 餐饮礼仪的差异 1、座次安排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 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
2、上菜顺序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3、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三.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四.总结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
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
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