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的几个重要推论课件人教版.ppt
43页[例3]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共历时20 s,行进50 m,求其最大速度[思路点拨] 汽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间的最大速度既是第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第二阶段的初速度思路点拨拨】 根据题题意,画出汽车车运动动草图图如下:图图2-4- 1图图2-4- 1[答案] 5 m/s[借题发挥]2.假设某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B 专题专题1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位移公式:1、速度公式:v=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优点:不涉及到时间t,用这个 公式方便.3、当v0=0时,1、注意:公式是矢量式答案 5 m/s1.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 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 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 )A.2 m B.4 mC.8 m D.16 m答案:C前提条件:质点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
推论一: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v0 + v 2=v = ——v_2tv0ttv0v_2tv_2t推论二:某段位移中点瞬间的速度等于初速 度和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 v_2xv0 + v2 2 = ———2v0tv0v v_2x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1 m/s,车尾经过站台的速度为7 m/s,则车身的中部经过站台的速度为( )A.3.5 m/s B.4.0 m/sC.5 m/s D.5.5 m/sC v0ttv0v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思考:比较 与 的大小v_2tv_2x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v0ttv0v结论: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 >v_2tv_2xv_2xv_2xv_2tv_2t公式法比较此推论常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用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是用以求加速度 [重点诠释]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情况,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解析:由于油滴分布均匀,即在每秒钟内车通过的位移相同,故正确;由Δx=aT2知,如果Δx都相同,车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Δx逐渐变大,则a变大,B错,D正确;Δx逐渐变小,a变小,C正确答案:ACD•2.对推论Δs=aT2的拓展 •(1)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Δs为连续 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的位移差 . •(2)进一步的推论 •sm-sn=(m-n)aT2 •要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m、n、T的含义 .现举例说明:3.一辆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测得相邻1 s内的位移差为3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 B.2 m/s2C.3 m/s2 D.1.5 m/s2C •【即时巩固1】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的质点,在计时起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个时 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 画出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 •由题意:Δs=s2-s1 •=64 m-24 m •=40 m, •T=4 s.[特别提醒] (1)以上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性质的运动不能套用推论式来处理问题。
2)推论式xⅡ-xⅠ=aT2常用于实验中,根据打出的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滑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每两 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没有标出.测得各段长度为:OA=6.05cm, OB=13.18cm,OC=21.40cm,OD=30.70cm,OE=41.07cm, OF=52.52cm,OG=65.06cm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小车做什么运 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OO A B C D E F G 讨论:如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OA=6.05cm AB=13.18cm-6.05cm=7.13cm BC=21.40cm-13.18cm=8.22cm CD=30.70cm-21.40cm=9.30cm DE=41.07cm-30.70cm=10.37cm EF=52.52cm-41.07cm=11.45cm FG=65.06cm-52.52cm=12.54cm△x1=7.13cm-6.05cm=1.08cm △x2=8.22cm-7.13cm=1.09cm △x3=9.30cm-8.22cm=1.08cm △x4=10.37cm-9.30cm=1.07cm △x5=11.45cm-10.37cm=1.08cm △x6=12.54cm-11.45cm=1.09c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x恒为1.08cm.该小车做的是 匀加速直线运动.A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 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 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 中X1=7.05cm、X2=7.68cm、X3=8.33cm、 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 果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860.64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个推论1.1T末、2T末、3T末……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3∶5∶…∶(2N-1)[特别提醒](1)以上比例成立的前提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比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5.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3 s末与5 s末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3 s与前5 s内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 s内与第5 s内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93∶59∶25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位移是 ( )A.3.5 m B.2 mC.1 m D.0答案:B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 s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3∶5 B.5∶3∶1C.1∶2∶3 D.3∶2∶1解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B • 末速度为零零的匀减速直 线运动也可以认为是反向的 初速度为零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千万不要忘了 : 小结:小结: 1 1..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 ,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 若采用若采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去反面推敲,则去反面推敲,则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 解答解答;; 2 2..熟悉推论熟悉推论并能并能灵活应用灵活应用它们,即能它们,即能开拓解题的开拓解题的 思路思路,又能,又能简化解题过程简化解题过程;; 3 3..图像法解题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有些问题借助图像 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 4 4.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 高的要求.高的要求.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 望望 大家用心体会.大家用心体会.2.关于基本公式的理解及应应用x x = = v v0 0t t+ + a ta t1 12 2——2 2•1、若题中无位移x,也不求,一般选用速度公式;•2、若题中无末速度v,也不求,一般选用位移公式;•3、若题中无时间t,也不求,一般选用位移-速度公式;•4、若题中无加速度a,也不求,一般选用平均速度公式;运动学公式的选用技巧v= v 0 0+atv v 2 2 – –v v0 02 2 = 2 = 2 a xa x (1)这这四个公式共涉及匀变变速直线线运动动的初速 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时间时间 t、位移x这这 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涉及其中的四个量, 若知道任意三个量,则选择则选择 合适的两个公式 即可求出剩余两个未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