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乌旗全旗概况.doc
7页全全旗旗概概况况[1] 西乌旗资源富集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镍、铅、锌、钛、钨、银、 锰、大理石、莹石等现探明煤炭储量达185 亿吨,其中白音华煤田探明 储量 141 亿吨,为优质低硫褐煤,已被国家 发改委列为“十一五”期间重 要能源基地之一全旗有天然可利用草场2029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8%西乌旗认真落实抓转变、促调整、谋开放的各项措施,有力推进了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6 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04 亿元,同比增长 18%;实现财政总收入 2.5 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 1.2 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 66.4%和 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7908 元和 4820 元,同比分别增长 7.5%和 12.5% “十一五”期间,西乌旗将逐步建设成全盟重要的能源及有色金属生产 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旅游胜地力争到2010 年,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0 亿元,财政收入突破 1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 过 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在2005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8000 元以上。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自自然然地地理理西乌珠穆沁旗地处 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大气运动在西风带环流中,在这种大气候背景下的基本气候特征是:春季风 多易干旱,夏季温热雨不匀,秋季凉爽霜雪早,冬长寒冷冰雪茫 西乌珠穆沁旗年平均降水量为 350 毫米,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 势,最多年降水量为 564.5 毫米,最少年降水量为 189 毫米;年平均气温 为 1.2℃,极端最高气温为 37.4℃,极端最低气温为 38.6℃;年平均无霜 期 105 天,最多年 136 天,最少年 84 天;年平均大风(七级以上)日数 62 天,最多年 148 天,最少年 28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900 小时 西乌旗可利用草场面积达 88%草场类型有山地草甸草原、低山丘陵草 甸草原、半荒漠草原、河泛地湖盆低地草甸草原等几种类型灌木、林地面积 7.45 万公顷境内河流有 14 条,其中主干流 7 条,大小湖泊 326 处, 山泉 60 处,矿产资源蕴藏量较大,主要有煤、铁、铅、大理石、莹石等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行行政政区区划划与与人人口口西乌旗现辖 5 个镇和 1 个苏木,人口 7.2 万人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历历史史沿沿革革“乌珠穆沁“系蒙古语,译为摘葡萄者。
据历史记载,乌珠穆沁部落早在 13 世纪就生活在新疆北部 蒙古国边界阿尔泰山脉 葡萄山一带17 世纪中叶 迁至这片风水宝地 1641 年部落首领 道尔吉恢复其“乌珠穆沁“名称1949 年在此成立了东部联合旗(乌珠穆沁右冀旗、乌珠穆沁左冀旗和浩沁特右冀 旗),1956 年改称为西乌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建旗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锡 盟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草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 极大提高,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草原旅游 为特色和优势行业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2002 年底全旗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 7.3 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 3.9 亿元,二产增加值 1.3 亿元,三产增 值 2.1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53:17.5:29.5财政总收入完成 2768 万 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乌旗的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文 化、科技、卫生、旅游事业日新月异,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得 到加强,为草原经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昔日“游牧为生,逐水 草而居”的草原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丰美、辽阔的大草原上,以自 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和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建设着美丽的家园。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地地理理位位置置西乌旗位于华北、东北结合部(东经 116°21′-119°23′,北纬 43°52′-45°23′),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京津地区的重要屏障 旗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距北京直线距离500 多公里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名名优优特特产产在西乌旗 2.3 万平方公里的这片热土上,矿产资源蕴藏量较大,主要有 煤、铁、铅、大理石、莹石等林区和草原有蘑菇、蕨菜、黄花等特产和黄 芪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文文化化教教育育一一、、基基本本情情况况全旗现有公办幼儿园 4 所,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 1217 人;现有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 6 所,其中蒙、汉语授课小学各 2 所,蒙、汉语授课初中 各 1 所全旗小学教职工 361 人,初中教职工 198 人有综合高中 1 所, 高中阶段在校生 1419 人,高中教职工 94 人 1999 年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 “两基”达标验收,2002 年通过了自治 区人民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复查评估验收 2000 年我旗被自治区教育厅 评为全区“扫盲工作先进集体 ”,2005 年被评为自治区 “两基”巩固提 高先进旗县 2007 年作为锡盟唯一推荐旗县代表自治区接受 “两基”国检。
近年来西乌旗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 2003 年以来投入资金达1.3 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 7 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危房,教学用房全部 实现了楼房化 2006 年集中建设以蒙古族第二小学、旗综合高中 新校区、 旗第二中学新校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内的 “教育园区”,三所学校及青 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 3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3000 平方米,预计校 舍投资 7000 万元,加上仪器设备等投资总额将超过1 亿元教育园区还包 括为教职工建设的园丁 住宅小区,购买园丁小区住宅的教职工,旗政府每户 将给一万元的资金补贴 2002 年以来共投入 597.8 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配备了标准的语音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教育技术 设备, 其中计算机室达到每所学校 2 套,按国家新行业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和图书2006 年在全盟率先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将全部牧区学校撤并到旗 政府所在地集中办学,使广大牧区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同时实现了 “学生不失学、教职工不下岗、国有资产不流失、农牧民负担不增加”, 2006 年我旗被评为全盟 “学校布局调整先进地区 ” 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005 年在全盟率先实施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改革,实现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和教职工全员聘任。
2001 年以来通过人才 交流会在全区范围共引进 88 名优秀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强化教师激励机制,旗政府制定了 《对教学成绩突出教师表彰奖励暂行办法 》 ,教育部门出台了对 体育训练和艺术教师的奖励制度,旗政府为教职工 提供住房补助,并为中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舍务老师提供地方补贴 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扶困助学旗政府出台了 《西乌旗扶困助学办法 》, 将扶困助学列入苏木(镇)政府职责,设立了 “扶困助学专项基金 ”,由 旗财政每年提供 6 万元的专项资金,扶困助学工作走向规范化 2007 年上 半年共为本旗 80 名在读贫困大学生提供由政府担保、旗财政全额贴息的 生源地助学贷款 28 万元 结合全旗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旗职业教育 主阵地的西乌旗综合高中开设了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计算机、畜牧、旅游等 骨干专业和富有地区特色的民族艺术专业课程, 2004 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 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领域,目 前有 70 余名本旗学生在合作的职业院校学习实施劳动预备役制度, 2006 年开始对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人员进行为期一年或短期的职业技 术培训,提高回乡务牧或进城务工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旗政府还对其中的牧 区户籍学生提供全额的学费补助。
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 提升,每年新招聘的大学生优先满足职业教育需要,2007 年春季一次就为 职业教育补充了 24 名本科生 作为典型的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始终优先、重点发展,认真落实全盟民 族教育助学金制度和牧区户籍家庭子女高中阶段教育补助资政策,民族教育 学生高中阶段入学率显著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抓好“双语教育”的基础上突出 “三语教育”特色,全旗现有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 划课题“民族中小学三教整改 ”实验基地 1 处和自治区蒙古语文整体改革 试点学校 2 所充分发挥在 民族传统体育 和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 蒙古中学建立了蒙古搏克训练基地,在2007 年全国首届青少年 中国式摔跤 锦标赛上我旗蒙古中学两名学生分别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民族中学都 开设了马头琴、蒙古长调特长班,培养民族传统艺术人才 规范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持续深入开展 “学校管理年 ”活动 和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创建和谐校园,落实 “安全第一”,坚持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2001 年以来西乌旗连续四年评为全盟 “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 设先进地区”,2004 年西乌旗教育局评为自治区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 理工作先进集体 ”,并荣获 2004 年度盟级综合治理 “长安杯”,2006 年 西乌旗评为自治区 “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旗县 ”。
在近年全盟教育责任目标 考核中西乌旗始终名列前茅, 2006 年获得第一名 不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建立了全旗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04 年全旗汉语授课中小学教师和蒙语授课学校汉语文教师全部完成普通话 培训和测试现有两所全盟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经过不懈的努力,西乌旗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正向着旗委政府确 立的在周边旗县中 “创建一流办学条件和一流教育质量 ”的目标不断迈进,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二、、师师资资情情况况全旗现实有教职工 763 人,小学教职工人,初中教职工人,高中教职工 人,幼儿园教职工人全旗教职工中专任教师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小 学 100%,初中为 97.47%,高中?教职工中具有高级 专业技术职称 的人,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未聘的人教职 工中少数民族教职工,女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人,女教师人 三三、、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建建设设情情况况全旗小学学生图书共 87671 册,生均 19.38 册,教师图书 21390 册, 师均 59.25 册;初中学生图书 66608 册,生均 34.64 册;教师图书 9837 册,师均 49.68 册。
小学校舍建筑面积 23705.59 平方米,生均 5.24 平方米;初中校舍建 筑面积 19939.11 平方米,生均 10.37 平方米全旗小学和初中教学仪器、 器材配备均达到配备标准,配齐率均为100%;小学实验课演示实验开出率 为 100%,学生实验开出率为 99%;初中实验课演示实验开出率为 99%,学 生实验开出率为 96%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列入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共配备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6 套,计算机教室 12 个,多媒体教室 9 个, 电子备课室 6 套,语音室 7 个 2006 年我旗从“教育优先发展 ”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实现教育跨越式 发展,确定建设 “教育园区”教育园区”主要由三所学校和一个青少 年校外活动中心组成(蒙古族第二小学、综合高中、第二中学),三所学校 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 3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3000 平方米,预 计校舍投资 7000 万元,加上仪器设备等投资总额将超过1 亿元 综合高中新校区于 2006 年 6 月开工建设,校园占地面积 150000 平方 米,建筑面积 30000 平方米,计划投资 3500 万元,学校设 30 个教学班。
学校建成后将是一所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教育于一体,包括蒙语和 汉语授课的寄宿制综合高中第二中学新校区于2006 年 6 月开工建设,校 园占地面积 9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计划投资 1800 万元, 设 24 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