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反应-讲义.doc
12页第二节 离 子 反 应第一课时一、物质导电的原因:①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的电子 ②电解质溶液: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③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注意:①离子化合物在水溶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可导电 ②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水溶中才能导电,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二、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 H2O、HNO3、HCl、H2SO4、NaOH、KOH、Ba(OH)2、Ca(OH)2、H2CO3、H2SiO3、CH3COOH、NaCl、CaCO3、BaSO4、AgNO3等 理解: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纯净物,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条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③“或”是指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④NaCl溶于水其溶液可以导电,NaCl是电解质但是NaCl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电解质溶于水导电而不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电离导电如:NH3、SO3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非金属氧化物(CO、CO2、SO2、SO3、NO2)、NH3、蔗糖、酒精、甲烷、CCl4、苯等有机化合物、醋酸铅。
理解:①非电解质是指纯净物,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条件: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③“和”是指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④共价化合物有可能是电解质也有可能是非电解质如:HCl、HNO3、H2O、NH3·H2O等3、强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例如:强酸、强碱 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4、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例如: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H2O2也是弱电解质)5、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看是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就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就是弱电解质说明:完全电离溶液中再无电解质分子,部分电离溶液中还有电解质分子注意: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与其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无必然关系②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如:难溶物BaSO4、CaCO3、AgCl是强电解质,难溶性酸和碱都是弱电解质但是NH3·H2O、CH3COOH、HF、H2S、H2SO3、H3PO4、H2O2都是弱电解质[知能深化]电解质相关知识的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定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不论强弱)、碱(不论强弱)、盐(不论难溶、易溶)都是电解质3.电解质一定是指自身电离生成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的,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2、NH3、SO3等非电解质,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H2CO3、H2SO3、NH3·H2O、H2SO4自身能电离,是电解质4.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5.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6.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直接关系7.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它们是弱电解质易错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银和食盐水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3.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4.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5.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离子存在( )6.BaSO4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7.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2-( )[答案] 1.× 2.× 3.√ 4.× 5.√ 6.× 7.×6、分类 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胶体、自来水、雨水等等物 质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蔗糖、酒精、甲烷、CCl4、苯等有机化合物、醋酸铅、非电解质:电解质纯净物强酸:HNO3、HCl、H2SO4、HBr、HI化合物强碱: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盐强电解质电解质金属氧化合物弱酸:H2SO3、H3PO4、H2CO3、H2SiO3、CH3COOH、HF弱电解质弱碱:NH3·H2O、Fe(OH)3、Al(OH)3等少部分盐 H2O三、电离1、电离:电解质(化合物)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实验:NaCl固体不导电,NaCl溶液导电,这是为什么呢?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例如:NaCl=Na++Cl- NaOH=Na++OH-Na2SO4 :Na2SO42Na++S, HClO:HClOH++ClO-②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NH3·H2ONH4++OH- CH3COOHCH3COO-+H+ H2OH++OH- ③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完例如:H2CO3 :H2CO3H++HC ,HCH++C; H2SH++HS- HS- H++S2-Fe(OH)3 :Fe(OH)3Fe3++3OH- Al(OH)3 :Al(OH)3Al3++3OH- ④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情况不同例如:NaHSO4溶液中:NaHSO4Na++H++S ;NaHSO4熔化状态下:NaHSO4=Na++HSO4-NaHCO3溶液中:NaHCO3Na++HC、 HCH++C第二课时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旧教材)2、实质: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改变(增多或减少)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质:强制弱规律)①发生复分解反应(初中)弱酸酸根阴离子:HCO3-、HSO3-、HS-、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如Fe3+与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③发生络合反应:如Fe3++3SCN-Fe(SCN)3AgOH+2NH3·H2O[Ag(NH3)2]++OH-+2H2O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4、离子方程式①书写步骤:“一写二拆三删四查” 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结合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练习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用H++OH-H2O来表示知识拓展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电解质的“拆”分原则:1.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写离子形式1)常见的强酸、弱酸强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弱酸H2CO3、H2SiO3、CH3COOH、H2C2O4、HClO、HF、H2S、H2SO3注意:浓盐酸、浓硝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可拆,浓硫酸一般不拆。
2)常见的强碱、弱碱强碱NaOH、KOH、Ca(OH)2、Ba(OH)2弱碱NH3·H2O、Mg(OH)2、Fe(OH)3(3)酸式盐①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SO4-)在水溶液中写成拆分形式,如NaHSO4应写成Na+、H+和SO42-;而在熔融状态下HSO4-不能拆开,应写成Na+和HSO4-;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如HCO3-、HS-、HSO3-等△2.固体之间的反应、浓硫酸(或浓磷酸)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不写离子方程式如:Ca(OH)2(s)+2NH4Cl(s)=CaCl2(s)+2NH3↑+2H2O↑5、离子共存①本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②、常见离子的性质 (熟记此表)离子的颜色Mn(紫红)、Cu2+(蓝)、Fe2+(浅绿)、Fe3+(棕黄)、Cr2(橙色)、Cr(黄色)氧化性离子ClO-、Mn、N(H+)、Fe3+、Cr2还原性离子S2-(HS-)、S(HS)、I-、Br-、Fe2+水解显酸性的离子N、Mg2+、Al3+、Cu2+、Fe2+、Fe3+、Zn2+水解显碱性的离子Al、S2-、S、HC、C、Si、ClO-、CH3COO-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HC、HS-、HS等③、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①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橙色或黄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②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③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分别呈红色、橙色或黄色的溶液;常温下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小于10-7 mol·L-1的溶液注意:Al3+、Fe3+存在于酸性溶液中,中性溶液中不能存在;HC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只能存在于弱碱性溶液中重点知识专题讲座:一、限制条件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有关少量和过量问题:方法:少量定“1”法少量的物质把它的计量系数定为“1”,过量的物质满足反应完全例如:向少量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HCO3)2溶液练习:①、向足量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HCO3)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足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少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