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728828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3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吴晓明【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 题 号】B1【复印期号】2008年09期【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2008年2期第9~14页【作者简介】吴晓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 社会现实的发现,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哲学思想上最为本质也最为切近的联系线索通过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观思想和把现实理解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黑格尔将深入社会现实当作一项根本的哲学任务提示出来在这一方向上,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然而两者的原则差别在于:在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那里,社会现实只是在精神的自身运动中所获得的反映,并最终被溶解在无人身的抽象思想中;而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现实乃是在人们的感性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全部物质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和继承,以及由此而来的整个哲学变革的真实核心和积极成果,正在于发现并拯救社会现实本身 【关 键 词】马克思/黑格尔/社会现实社会现实的发现,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哲学思想上最为本质也最为切近的联系线索无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果,还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决定性批判,都是依循此一线索来制定方向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巨大遮蔽,这一联系线索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晦暗之中,甚至从根本上消失了这种情形,不仅使得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思想的意义经常被表面化或形式化地错估,而且使得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说本身与社会现实分离开来,从而沦为与现实内容渐行渐远的空疏辞令和抽象教条,即黑格尔所谓“外部反思”之类的东西因此,在社会现实这个主题上,恢复并重建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成为一项紧要的哲学任务这项任务的主旨是:经由上述的思想联系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性奠基,从而由这一基础本身来说明,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是如何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枢轴和生命线一倘若要从哲学上来谈论社会现实本身,我们必然首先会涉及黑格尔因此比较切近地说来,正是黑格尔第一次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内,把理解社会现实作为一项真正的哲学课题标举出来而为了使得现实(Wirklichkeit)本身能够真正绽露出来,黑格尔对所谓主观思想或主观意识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批判在《20世纪的哲学基础》中,伽达默尔很敏锐也很正确地把对主观意识的批判与“人类社会现实”的首次发现联系起来,并把继续克服主观意识的任务理解为20世纪哲学的基本主题。

      在他看来,这一主题实际上是从黑格尔哲学的伟大遗产中发源的因为黑格尔哲学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①由此可以见到的是:在黑格尔那里,对主观思想的批判同时也就是社会现实的发现,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内在一致的只要主观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就不可能有社会现实的积极绽出,这个领域就将仍然完全被遮蔽因此,为了使得现实本身能够显现出来,黑格尔倾其全力对所谓主观思想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几乎构成其全部著作之正面观点的复调黑格尔指出,主观思想或主观意识的观点在所谓“外部反思”的哲学中获得集中的表现反思通常是以主观的意义被认为是判断力的运动②这种抽象的外部反思,从来不知道如何深入于特定的内容之中,如何在此一深入中切中内容的真正客观性,而只是作为忽此忽彼地活动着的推理能力,仅仅知道把一般的抽象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因此,作为外部反思的主观思想从来不可能真正触动并揭示社会现实,相反,使之完全被掩盖起来在这个意义上,外部反思只是在“玩弄抽象空疏的形式”,而完全疏离于作为现实性的内容本身,即“自在自为地规定了的实质(Sache)”③我们今天很容易发现,在许多关乎社会—历史主题的研究中,到处充斥着这种“仅仅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的外部反思。

      然而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外部反思不仅从属于主观思想,而且只不过是诡辩论的现代形式,是浪漫主义思想及其虚弱本质的病态表现众所周知,按照绝对唯心主义的观点,哲学以真理为对象,而真理就是现实、理念,因此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深入到理念中去,也就是说,揭示出真正的现实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黑格尔对从属于主观思想的反思哲学进行了清算这种主观思想的无内容的抽象性和空疏性,在所谓道德哲学中获得突出的表现因此,举例来说,在黑格尔看来,与其说道德意味着某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反思的内在自由的情境,毋宁说,道德即在于按照某个国家的习惯生活如果说,这个“颇有些粗鲁的简单公设”已含蓄地包含着客观精神的概念,那么,正是通过这一概念,方始有社会现实的积极绽出,就像客观精神在为绝对精神的超越中,方才获得其哲学的证明一样总而言之,康德式的那种由反思而来的内在自由的情境,亦即意志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正义的和道德的行为均建筑在这种自由上面,由于其与现实的内容分离隔绝,所以只是纯粹空疏的理智;并且由于它仅仅从属于理智的抽象的同一性,所以最终是完全形式主义的④与此相反,在黑格尔看来,“客观思想一词最能够表明真理”;只有客观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它要求让客体自由地从自己本身来规定自己。

      ⑤这种思想之客观性的存在论(ontology)根据就在于:思想不只是我们的思想,而且是事物的自身(an sich)这就意味着,思想——客观思想——必指派自己深入于作为事物之实质的内容,而这内容就是合理的现实既然现实(Wirklichkeit)是“本质与实存或内与外所直接形成的统一”,“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试金石”⑥在这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正是作为反思哲学的主观思想如果说,一般的主观意识的观点对于其脱离和伪造现实的抽象性质还是全然天真的,那么,古典哲学中主观思想的极致——批判哲学甚至力图在哲学上论证思想之弃绝现实的优越性:它自以为是地把对现实(真理,理念)的无知当成良知,从而以批判之名关闭了通达现实的道路批判哲学“确信曾证明了我们对永恒、神圣、真理什么也不知道这种臆想的知识甚至也自诩为哲学”⑦ 正是对思想之真正客观性的捍卫与重建,构成黑格尔哲学最基本的积极成果为什么黑格尔的法哲学“形式是唯心主义的,内容是实在论的”?为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不仅有康德软弱无力的“绝对命令”,而且还有费尔巴哈的“惊人的贫乏”?⑧其基本的理由就在于:黑格尔在批判地瓦解主观思想的一切方面,都力图使作为本质与实存之统一的现实本身积极地显现出来,从而开辟出一条要求理解和深入于现实的道路。

      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它或许可以被看做是哲学之本己的“客观性(Sachlichkeit)告诫”的重新奠基,是社会现实的“新大陆”对于哲学来说的首次出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伽达默尔说,在古典哲学思想家中,黑格尔代表了这种客观性的魁首;因为他力图深刻地表明,真正的哲学思考在于显示事物(Sache,Ding)在自身中的活动,而并非仅仅是人的概念的自由游戏这就是说,我们对于物所作的反思过程的自由游戏在真正的哲学思考中并不起作用本世纪初代表了一种哲学新方向的著名现象学口号‘回到事物本身去’指的也是同样的意思⑨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联系,无论是肯定性的联系还是否定性的联系,都是从这一根本之点起源的,都是围绕着社会现实的真正发现而开展出来的正是通过对主观思想的全面批判,黑格尔把深入于社会现实的要求当作一项根本的哲学任务提示出来了就此而言,马克思乃是黑格尔这一哲学遗产的真正继承人正如卡尔·洛维特所说,由于黑格尔把现实理解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所以他便史无前例地把现实的、当前的世界提升为哲学的内容这样一来,本质重要的事情就在于:弄清楚哲学的内容如何就是世界的或者可经验的现实的内容尽管马克思后来猛烈地抨击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这一批判本身,乃是依照现实实存的概念来制定方向的。

      ⑩因此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部批判,并不在于后者要求作为内容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而恰恰在于思辨唯心主义最终依然从根本上遮蔽了社会现实本身二阿尔都塞曾经做过一个耸人听闻的断言,声称青年马克思从来就不是黑格尔派——他一开始是康德—费希特派,后来是费尔巴哈派(除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惊人的例外)这个断言也许在表面上或者在政治倾向上是不错的,然而在哲学上,特别是就早期马克思思想的具体展开而言,却严重地成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必去谈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何对“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作出严重的保留,不必去探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与“自由人”决裂的哲学缘由,也不必去斟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何以会如阿尔都塞所说成为一个“奇迹般的”理论“逆反应”,而只需指出这样一点:早在1837年,当马克思开始钻研“法的形而上学”并尝试“按费希特的那一套”来进行构造时,他已经意识到主观思想之不可避免的根本困境了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11)结果,被构造出来的法的形而上学体系乃是一个“近似康德的纲目”,但在执行时又完全不是那样;马克思在此看到了“全部体系的虚假”,并由此开始了一个实际地倾向于黑格尔主义的重要转向。

      我从理想主义,——顺便提一提,我曾拿它同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比较,并从中吸取营养,——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12)这个极为关键的转向,如科尔纽所说,从那时起就基本上决定了青年马克思的整个精神发展即使是在马克思寓居于所谓“费尔巴哈的总问题”时,上述影响的根本重要性仍然是不可祛除的;只要读一读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作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种情形就一目了然然而,确实是借重于费尔巴哈的哲学创见,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哲学——首先是其法哲学——实施了全面的批判这一批判的最终结果是存在论基础的革命性变革,它一方面导致了一个拯救行动,亦即从思辨唯心主义中拯救出社会现实的发现这一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又掉转头来袭击了费尔巴哈哲学本身如果说,费尔巴哈哲学是全然遗忘并且实际取消了社会现实的那一度,那么,思辨唯心主义所指证的社会现实本身最终却仍然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性起源于黑格尔哲学的根本性质:思辨唯心主义必然要把经验神秘化,而它之所以把经验神秘化,是因为现实最终被完全等同于理性这种等同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亦即自我意识的理性与存在着的理性的和解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证了“黑格尔较深刻的地方”在于,他把握住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

      然而在这种分离中,黑格尔却把市民社会的矛盾称作“现象的矛盾”,从而把本质性导回到国家的理念,并最终导回到绝对理念这样一来,市民社会的“现象的矛盾”便最终被归入“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13)了马克思追问道:如此这般地建立起来的统一(即如此这般地建立起来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一方面意味着以所谓国家的本质来为现存事物进行哲学辩护,另一方面又意味着通过思辨的推理把现实羽化为纯粹的思想物但是这样一来,黑格哲学的非批判性——“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14)——就暴露出来了正是这样一种本质上的非批判性,使得真正的社会现实再度被掩盖起来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要使社会现实的发现这一成果得以保存、深化和完成,就必须使之从绝对唯心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借助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指证了黑格尔在他的“中介过程”或“思辨推理”中实际地制造了主体和谓语的颠倒于是,法哲学由家庭和市民社会向政治国家的“推移”,就不是由家庭等等和国家的特殊本质引申出来,而是从所谓“理想性中的必然性”引申出来因此,黑格尔法哲学的全部非批判性就集中在这样一点上:它把“现象的矛盾”直接归入“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

      这意味着,“现象的矛盾”的本质性就在于理念,也就是说,真正的现实乃是理念,而“现象的矛盾”只是由于它通过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