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探讨.doc
10页1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探讨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探讨薛选世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不仅直接关系到防 洪安全、生命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 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的 健康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坚 持防汛抗旱的“两个转变”,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发保护并重,加 强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统筹协调并正确处理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尊重自然经济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采取工程、法律、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手 段,认真搞好防汛抗旱规划,健全各项政策法规,在加强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更加 注重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加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大力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增强流域综合管理能力、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水资源 综合利用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河流生命力,加强洪水管理,实行全面抗旱,切 实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系河流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和资 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水旱灾害及其影响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降 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大部分地区年内连 续4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0%(南方60%左右,北方为80%左右),南 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往往造 成汛期洪水成灾。
我国 2/3 的国土受到洪灾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黄淮海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松辽平原和各大江河的河口三角洲,总面积约 73.8 万 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 8%,但人口占全国近半,工农业总产值约占 2/3 左右我国水资源 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 水量占全国的 80%以上,而耕地仅占全国的 36%,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则分别为 20%和 64%,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 的 19%,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多春旱,黄淮海地区经常出 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西北大部分 地区常年干旱,东北地区的西部和西南部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华南地区旱灾 也时有发生由于我国的气候、雨情、水情等特点,往往形成旱中有涝,涝中有旱, 旱涝交替,水旱灾害范围广、频率高、损失大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日益 频繁,全球气候变暖,暴雨大风、沙尘暴、洪水、高温干旱等极端突发灾害天气事件 不断发生,使水旱灾害有增无减我国有大约 65%的 GDP、42%的人口、30%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重要 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分布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地区,受到洪水威胁。
我国的洪水灾 害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自公元前 206 年至 1949 年的 2155 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 灾害 1092 次,几乎每 2 年左右发生一次洪水灾害1950 至 2003 年,全国年均因洪涝 成灾面积 539 万公顷,死亡人口 4962 人1990 年以来中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全2国 GDP 的比例接近 2%,在同量级洪水情况下,中国单位面积的洪水淹没损失也有增长 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黄河下游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 602 年)到 1938 年的 2540 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 543 年,决堤次数达 1590 余次,改道 26 次,平均三 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 25 万 km2,造成了巨大 的灾难每次决口,水沙俱下,淤塞河渠,良田沙化,生态环境长期难以恢复据世 界银行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 100 多亿美元,1998年仅长江、松花江大水就 使我们蒙受了25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20 世纪 90 年代的 10 年中,主要江河流域 有 6 年发生大洪水,局部地区的洪水每年都会发生,平均每年有 7 个台风在中国大陆登 陆,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山洪灾害也很严重,对社会、经济、环境都造 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 康,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疫病流行、政治不稳、社会动荡等;二是毁坏物质财产,造 成巨大经济损失。
洪水使通讯、电力、交通、房屋等基础设施和物资财产遭受毁灭性 的破坏,甚至导致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农田绝收,严重影响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三 是影响资源环境和河流健康洪水直接冲击河岸及河防工程,可能发生江河泛滥或堤 防决口漫溢,冲毁土地、扩散污染物,造成土壤侵蚀、泥沙输移,水土流失、河道淤 积、塌岸塌滩、工程毁坏、破坏河道稳定和生态平衡,降低河道功能,甚至造成难以 恢复的环境灾难大洪水可能打乱江河水系,造成巨大破坏山丘区洪水冲击力强, 带走泥土,致使土地“石化”,失去耕作潜力但洪水在维持湖沼、湿地、净化水质、 补充地下水、改良土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我国的干旱灾害也十分突出,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对农业生产威胁 最大、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我国自公元前 206 年至 1949 年 的 2155 年间,共发生较大旱灾 1056 次,平均每 2 年左右发生一次1949 年至 1990 年 我国年均受旱面积 3 亿亩,因旱年均造成农业、工业和牧业三项直接经济损失 204 亿 元,1990 年后年均受旱面积增加到 3.9 亿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旱灾损失占 全国 GDP 的比例约为 2%。
黄河流域从明洪武元年(1368 年)至 1949 年的 582 年中, 发生严重旱灾的年份达 107 年,平均 5 年一遇,旱灾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 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旱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 影响的领域不断扩大,旱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 300 亿 m3,城市缺水 60 亿 m3我国每年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500 亿元,由 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 2300 亿元,如 1997 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 间长达 100 多天,黄河下游的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对粮食生产造成的 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 损失约为 350 亿美元,干旱造成的生态系统恶化更是触目惊心,全国沙化、荒漠化土 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45.5%;因超采地下水,全国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 8.7 万平方公 里,中国东部的一些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由几十年前的 3-4 米,下降到了目前的 十几米世界银行分析,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每年因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由于干 旱缺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超过 500 亿美元,致使一些江河断流,河湖、绿 洲、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严重,土地、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快,水土流 失严重、沙尘暴增加,水域大幅度减少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恶化, 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和河流健康。
2、防汛抗旱工作和河流健康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3近年来,我国的防汛抗旱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防汛 抗旱工程体系不完善,病险隐患多,防洪标准尚未完全达到要求非工程措施薄弱, 流域洪水管理体制和机制、洪水保险、洪水预警预报等尚不完善,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防汛抗旱的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化程度较低,预测监测水平还难以满足要求,防汛抗 旱经费不足,防洪社会保障和水旱灾害救助体系不完善, 缺乏防洪补偿机制,抗旱工 作仍然薄弱,社会防灾能力整体不足,避险自救和应急能力不强,传统的防洪抗旱模 式受到挑战,防汛抗旱的工程与非工程体系已不适应自然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洪涝灾害与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使得防 洪抗旱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密度加大,调蓄 洪水的空间不断减少,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经济财富集中区域相 互重合,洪水风险加大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 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全国各大江河湖泊的水质和生态 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仅在北方一些缺水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而 且在南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出现了“有水皆污”的现象,江河行洪能力与湖泊 调蓄能力萎缩,人与水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地方侵占河道搞建设甚至破坏堤防搞 开发,带来严重的防洪安全隐患;有的地方城市建设不考虑防洪安全和水资源承载能 力,在行洪河道中建设新城区和开发区,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兴建高耗水企业; 有的地方掠夺性过度开发严重,造成地表水源长期枯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 境急剧恶化。
加之,不断修堤束水,河道愈来愈窄,堤防愈来愈高,天然蓄滞洪湖泊、 人工水库、行洪河道的洲滩、河床不断遭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设置行洪障碍在河 流上中游山地丘陵区,由于土地过垦、林木过伐、草原过牧以及开矿、修路等,造成 严重水土流失,进入河道的泥沙不断增加,造成河道、湖泊、水库的大量淤积,特别 是北方多泥沙河流,河床不断升高,地上“悬河”不断增加,进一步减少河、湖、水 库行蓄洪能力,在中常洪水时即有灾害发生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华北的一些 山区,由于多年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沟壑 纵横,地形破碎,生态失调森林、草场植被破坏,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地下水 位下降,地表土壤沙化,几乎每年冬春都会发生旱灾;而每逢暴雨来临,由于植被较 差,地表径流急剧汇集,洪峰暴涨暴落,极易造成山洪,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毁 灭性灾害当前,我国的七大江河流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黄河流域水少沙多且水沙 关系不协调、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河槽萎缩严重、河 道行洪水能力下降,滩区治理和安全建设严重滞后、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 锐等3、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的关系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相辅相成。
3.1 防汛抗旱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和维护河流健康的有力措 施防汛抗旱对保证生命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 全、经济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防汛抗旱也就难以维护河流健康,实现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2 维护河流健康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任务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不仅要确保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要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千方百计保证 “堤防不 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促进水的良性循环,维护河流健康, 实现人水和谐 3.3 健康的河流是保证防汛抗旱安全、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 撑它可以涵养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且具有较强的排洪输沙能力、承载能力、调蓄能力、纳污净化能力和防汛抗旱的能力, 有利于减少水旱灾害 3.4 维护河流健康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维持河流健康要求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自然规 律,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 河流的关系,人和洪水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河流健康与灌溉、发电、供水等 方面的关系,维护公正公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要善待河流,尊重河 流,保护河流,以河为伴,以河为友,使人与河流、人与洪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
在发生洪水时,要加强洪水管理,努力 实现洪水资源化,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的广大群众,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在发 生严重干旱时,要在确保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的同时,统筹兼顾生态用水,全力保证生 命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供水安全,维持河流健康,促。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