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8篇故事《司马光砸缸》教案.docx
29页司马光砸缸的教案8篇故事《司马光砸缸》教案 下面是我分享的司马光砸缸的教案8篇 故事《司马光砸缸》教案,供大家参阅司马光砸缸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司马光砸缸的教案2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习,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习,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
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 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司马光砸缸的教案3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司马光砸缸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话题“如果有人落水了,怎么样去救人?”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表达个人的想法 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自己阐述的救人方法和方式是否有效。
3、能愉快的围绕话题讨论,尊重他人意见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是怎么沉着、勇敢的解决问题 难点:能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跑题 活动准备 视频资源、白纸、笔、故事图片、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再次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导入:分页解读故事 2、讨论一:这些孩子在干什么? (幼:在玩游戏) 4、讨论二: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5、(有个小朋友掉水里了) 小结:孩子们在玩儿捉迷藏,一个孩子爬到树上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 二、关于“司马光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