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10页人教版初三化学(上)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氧气做助燃剂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2 . 奥运火炬传递的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气球升空C.火炬燃烧D.声音远扬3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水生动植物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 . 配制NaOH溶液并应用于葡萄糖检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B.溶解C.滴加D.加热6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D.向试管中加入液体7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发现测定的结果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加紧D.红磷燃烧后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8 . 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B.C.D.9 . 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A.A B. B.B.CC.D10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B.BC.CD.D11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B.氧气验满C.熄灭酒精灯D.倾倒液体12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B.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D.工业炼铁就是利用CO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13 . 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其中子数为( )A.175B.114C.61D.28914 .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15 .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液,有人猜测是盐酸,有人记得好象不是,大家各抒己见.你认为,确认的方法应该是( )A.调查B.实验C.讨论D.上网16 . 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常将其转化为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二氧化锰B.石灰水C.盐酸D.氯化钠17 . 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
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18 .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变小了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冬天雪花飘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19 . 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供给人类和动物呼吸B.氧气能够支持许多可燃物质的燃烧C.氧气可以用于炼钢D.氧气能够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0 . 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成立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D.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21 .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22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二、填空题23 . 写出符合下列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题24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①II中x的值为_____.②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____和_______都不改变.(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I50.0g1%0.1g9mLII50.0g2%0.1g16mLIII50.0g4%0.1g31mL①若用上述装置测生成氧气的体积,则用图___(填“a”“b”或“c”)②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快.25 . 学习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后,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展开探究活动。
1)一组同学用下图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协助完成有关空格①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②实验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 ,这可能原因是(任写两点__、___③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一点)(2)二组同学上网查阅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于是对实验改进为如图Ⅱ他们选用了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P)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P),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①开始实验前,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②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处A 4mL刻度 B 5mL刻度 C 10mL刻度 D 15mL刻度③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是_______A 装置有点漏气 B 白磷的量不足 C 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四、推断题26 . 现有A、B、C三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是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元素,C元素组成的物质在A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物质E的组成元素原子序数是1,在A中燃烧能生成水。
1)试确定(填元素名称):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2)物质D、E物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填空题1、三、实验题1、2、四、推断题1、。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