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井冈山游客中心说明书.4.12.doc
19页第一章 概况一、项目背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区”近几年来,随着风景区景区建设的开发完善,旅游产品的策划创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观念的与时俱进,风景区内旅游人数剧增,自驾游越来越普及,特别是黄金周和节假日进入风景区的车辆越来越多,茨坪旅游镇(中心景区)及各大出入口车辆拥挤不堪,经常造成交通瘫痪,甚至旅游车辆都无法通行,严重阻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正常发展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外来游客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风景区环境和风景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解决风景区内的游客疏散及交通瓶颈问题,树立风景区良好形象,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建设一座功能配套齐全的游客中心是风景区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纵观全国知名风景区的经验,只有适地建设相应规模的游客中心,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景区,才能真正解决上述最为棘手的现实问题游客中心包括公共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及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游客乘车或自驾车进入公共停车场,到游客服务中心购票(及其它服务活动),再经换乘中心换乘风景区旅游车进入各个景区或旅游接待服务区为促进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强风景区的管理,带动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规划在风景区白银湖配建游客中心。
风景区管理部门特委托江西省城市环境设计事务所对其游客中心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年2月27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按照《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意见》,对本规划设计方案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二、项目建设可行性风景区有三大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井冈山市新城区方向上山一级公路—井泰公路,在厦坪与泰井高速公路相接,并与大广高速公路及105国道相连通往南昌,连接319国道通往龙市镇;第二出入口:龙市镇方向由景区道路(原319国道)通往龙市镇,经319国道至萍乡市、接320国道和106国道至宜春市、新余市和湖南炎陵、茶陵相接;第三出入口:遂川县方向南经井遂公路至遂川县、接105国道至赣州市与广东省连接、或经横店至湖南桂东与郴州市连接道路交通非常便利铁路方面,有井冈山至泰和县的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航空方面,有距茨坪80公里的井冈山机场、距茨坪180公里的赣州机场以及南昌昌北机场风景区的对外交通优势明显毫无疑问,从新城区方向出入口(井泰公路)进入风景区的客流量最大参照统计数据,70%游客从新城区方向出入口进出,25%游客从龙市镇方向出入口进出,5%游客从遂川县方向出入口进出。
由此可见,三大出入口游客进出量悬殊很大,新城区方向出入口游客进入非常集中,是风景区游客进入的最大卡口也就是说,在新城区方向出入口交通线路上选一地块建设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即整体建设公共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及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将会集中解决外来车辆进入风景区的问题,有利于旅游交通路线的组织,有利于对其环境和风景资源的保护根据《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报告》,从区位交通条件、用地条件、环境质量及空间景观等方面对选址方案进行比较,白银湖作为风景区游客中心最佳的选址地块,是科学可行的三、风景区概况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泰和县,南临遂川县,西靠湖南省的炎陵县和茶陵县,北接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部的门户国道319线贯穿井冈山市茨坪至井冈山市(新城区)的井泰公路紧接泰井高速公路与大广高速公路相连;井冈山至泰和县的铁路在泰和县与京九线连接衡茶吉铁路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吉井线在吉安市与京九线连接;井冈山机场运营正常对外交通优势明显风景区分布于井冈山市域中部,以茨坪为中心风景区距南昌市370公里,距吉安市130公里,距泰和县114公里,至遂川县88公里;距湖南省的炎陵县100公里,距茶陵185公里。
风景区由十一大景区构成,规划总面积333平方公里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风险抵达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风景区千峰竞秀,林海苍茫,万壑争流,飞瀑如练,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有“天然氧吧”之称风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多山和地形变化复杂,降水和光照差异较大,经常形成“同山不同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C,极端最低温日为1967年1月16日的-11°C年平均日照1500小时,平均雾日96天,平均无霜期246天,年平均降水日213天,平均降水量1865mm,多雨年为2774mm,少雨年为1307.2mm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偏西,夏季为东南风相对湿度80%左右茨坪旅游镇位于风景区中心,是风景区中心景区及三大出入口的枢纽茨坪旅游镇与梨坪服务区共同构成风景区的接待服务中心四、现状条件(一)区位条件规划区位于风景区白银湖地段西面紧靠上山井泰公路及大峡谷景点入口,距离茨坪旅游镇东北4.8公里,距离梨坪接待服务区西北1.7公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二)用地条件规划区用地较平坦,北低南高,为一大盆地,以荒地、挖掘地为主,有少量菜地。
四周山体相拥,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南部有一座狭长形、高差40米左右的小山丘,植被较差,多为残次林南部有两条水溪甘甜溪和白银溪分别从东部和西部向北交汇溪段宽5-8米,溪水清澈见底地质构造稳定,无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地质灾害出现适宜拟建工程项目三)景观条件规划区空间开阔,是风景区出入口上的一处重要的节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东西有两条溪流蜿蜒流淌,四周有连绵起伏的群峦,南部有幽静深邃的峡谷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条件十分理想,无比令人心旷神怡四)基础设施条件规划区地块现状是一块荒地,还没有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欠缺有一条100KV输电线路经过地块边缘西北部为中村村庄,有几家较有特色的饮食餐馆电信线路只能满足当地村庄使用,容量较小饮用水为打井取水,无排水设施第二章 总则一、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报告》二、规划范围位于风景区白银湖地段。
西以井泰公路为界,南至狭长形小山丘,东接甘甜溪,北靠中村村庄规划总用地面积11.61公顷三、规划指导思想突出风景区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5A级旅游区”的地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及场地环境,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高效快捷的风景区对外通道,突出风景区门户形象,为此科学配置相应规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四、规划理念(一)保护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自然山水资源,展现风景区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二)完善功能配套依托旅游镇旅游设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条件优势,根据场地环境,综合配置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打造高效快捷的风景区通道三)突出门户形象突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位,配套建成国内一流的游客中心,突出风景区门户形象五、规划目标配套建成国内一流、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风景区出入口,打造风景区门户形象,展现风景区的原生态,体现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规划定性结合区位环境特点,对应规划目标,将规划区定性为:风景区主出入口,集大型停车、交通换乘、票务管理、导游服务、游览展示与解说、商业零售及医疗救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中心。
第三章 规划布局一、规划构思(一)分区明确根据现状地形分布形态,结合各功能要求及关系,进行合理布局分区明确,既突出各功能分区的独立性,又处理好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节约用地,布局紧凑二)空间明快力求营造简洁明快、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室外空间视野开阔、相互渗透,建筑空间明快大方、实用方便人工空间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融合三)线路流畅结合各功能分区的布局,组织好游客、车辆进出风景区的次序、线路人流、车流组织分明,通行线路快速便捷,引导识别性强二、配建规模分析(一)游人规模根据《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预测,按150天高峰期日计算,外来日游人规模平均为15000人高峰期节假日(特别是国庆节)外来日游人规模为×15000人=22500(人)参照统计数据,按规划期高峰期节假日最大游客人数22500人计算,从新城区方向出入口进入的游客人数约为22500×70%=15750(人),从龙市镇方向出入口进入的游客人数约为22500×25%=5625(人),从遂川县方向出入口进入的游客人数约为22500×5%=1125(人)二)主要建筑规模结合以上分析,根据《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报告》提供数据,确定主要建筑规模。
1、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日最大通行游客人数为15750人游客服务中心每日集中开放10小时,每小时周转1次的游客瞬间容量为15750/10=1575(人),建筑指标按2.5-3平方米/人计算出游客服务中心面积约为: 1575×=4331(平方米)2、旅游客运站考虑旅游客运的零换乘,建设旅游客运站根据井冈山管理部门意见确定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左右三)停车泊位根据风景区游人进入方式统计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中,小车占25%,大巴占70%,中巴占5%小车载客人数按平均每辆4人计,周转率1次;大巴载客人数按平均每辆30人计,周转率2次;中巴载客人数按平均每辆15人计,周转率2次由此计算出通过游客中心的车辆数为:小车:10500×25%÷4÷1≈656(辆)大巴:10500×70%÷30÷2≈123(辆)中巴:10500×5%÷15÷2≈18(辆)综合以上计算,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应不少于:小车656辆,大巴123辆,中巴18辆根据风景区旅游客运站要求,旅游客运站停车场大巴停车泊位应不少于30辆三、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一)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1、对外交通游客中心必须依托风景区的对外交通,才能为游客进入风景区提供快捷方便的通道,担负起集中管理的卡口功能。
2、空间秩序游客进入游客中心,先下车,然后购买门票,最后检票换乘旅游车进入风景区功能分区要做到空间秩序明确、线路组织顺畅3、功能关系各功能之间关系相互相承,缺一不可,规划要从功能的独立性及关联性综合布局4、地形地貌着重考虑各功能分区对场地空间的要求,充分利用其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二)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按照规划目标、功能要求、配建规模以及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结合用地现状和自然条件,规划区分为四大功能区:1、公共停车场位于规划区北部,用地平坦,东西两条水溪由南向北流过停车场出入口分开设置:西面紧接对外交通主干路井泰公路,设置停车场入口,方便游客进入游客中心前停放车辆;东面临次干路白银湖路,设置停车场出口,方便游客离开风景区综合考虑大巴、中巴及自驾车分区停放大巴停车场规划在台地广场北,离游客服务中心最近,而且紧接井泰公路,方便游客进出中巴停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