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题型平面镜中的钟表时刻等对称类问题浮力压强综合题含答案.docx
4页题型15 “平面镜中的钟表时刻”等对称类问题母题探究典例61如图所示,是通过平面镜看到的钟表的像,则此时的时刻是.方法1:逆时针读时法由于镜中的时钟像与时钟的位置左右互换成虚像,因此,时钟刻度像的示数排列应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时钟数字补全,上为1 2,下为6,左为3,右为9.如果还看不清,可以把其他的数字补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来实际时间是4: 10.方法2:成像对称读时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平面镜成像是以1 2时、6时为对称轴左右互换的.从平面 镜中观察到的时刻(按正常刻度读出的时刻),是经平面镜把钟的真正时刻转换后的结果, 如图1,可直接读出它的实际的时刻为4:10.图1 图2方法3: “透纸视”读时法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平面镜中成的 像应该和实际钟点左右对称,也就是说,我们看 到的时间,实际和从钟背后看到的时间是相同 的,那么,我们可以对着阳光或灯光从背面去 看,即是实际的时间,如图2.此法最简捷方便,准确率最高,方法4:差值读时法镜中示数t与钟的真正时刻数之和为12时,所以钟表的真正时刻应等于12时减去从 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刻数t, 1 2时一 t= 12时一 7时50分=4时1 0分,即4: 10.方法5:再次成像读时法若手边有一个小平面镜,可把图中的钟表再用小平面镜成一次像,在小平面镜中按正常 刻度读出指针示数.题型攻略①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等,左右相反;②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③像 和物体各对应点到镜面距离相等.后三个特点也可以简单地说成是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即反映在图纸上,以镜面为轴将像旋转1 80 0 (或以平面镜为轴折叠像物),像和物体恰好 重合.举一反三典例62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像关系正确的是图解析: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且物体各部分与像对应部分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 知C选项正确,【答案】C典例63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 自身像应该是A B C D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故选D.【答案】D题型109浮力、压强综合题母题探究典例547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把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人两个容器中, 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分别 为P甲、p乙,两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则它们的大小关 系是A. p甲>p乙,F甲=F乙B. p甲〈p乙,F甲=F乙C. p甲〉p乙,F甲〉F乙D. p甲〈p乙,F甲〈F乙解析:由于小球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所以小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 重力,因两个小球完全相同,故两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因为甲球漂浮, 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故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所以选A.【答案】A题型攻略在解答浮力、压强综合题时,一定要抓住二者之间的关联量,如上例中关联量为小球 重力,通过重力判断出小球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并依此判断出两种液体的密度,从 而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举一反三典例2中的关联量为石油的密度,它与物块 受到的浮力、与石油对杯底的压强都有关系.举一反三典例548我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多次刷新国内下潜深度纪录.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3 m3时,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 N;当其下潜至1000 m深度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 为 .Pa;该潜水器从1000 m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 0X103 kg/m3)【答案】2. 94X104 9.8X106不变典例5492010年4月,墨西哥湾的海底石油开采平台发生火灾,造成石油泄漏,石油公司和科学家 在泄漏量上发生了争论.小明认为应先测量石油的密度才能估算.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杯子内盛有适量石油,放入 质量是5. 6X 10 3kg>边长是2 cm的正方体物块,有 3/4的体积浸没在石油中,此时石油深度为0.1 m. (g=10 N/kg)(1) 石油的密度为多少?(保留两位小数)(2) 石油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少?【答案】(1 )物块排开的石浦的体积为:V排二H物二孚 X (0.02 m)3 =6 xlO'6 m3物块受到的浮力/浮=&物=5.6x10-3 kg、10 N/kg = 5.6xlO-2 N尸浮石油的密度:P油二部» =——5.6x1。
"七=0 93 x 103 kg/m310 N/kgx6xl0-6 m3(2)石油对杯底的压强为:p =「油gA=0.93x 103 kg/m3 xlO N/kgxO. 1 m=930 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