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及统整对策.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7680622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2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及统整对策 李纲为了降低小学阶段的写作难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第一学段(小学 1--2 年级)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小学 3--6 年级)称为习作笔者认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在习作上的起步,是学生如何轻松迈进作文门槛的关键纵观新课程下的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存在着较多的缺失现象,笔者在本文中对缺失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一、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透视1、教材习作目标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理念,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更是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学生习作可以完全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有人概括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的自主习作,的确是保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自信心,但带来的结果是老师只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忽视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目标,使得习作教学目标严重残缺且看三上年级的习作内容:1 我的课余生活;2 记一个熟悉的人;3 秋天的画;4 一则观察日记;5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6 我去过的地方;7 编个童话故事;8 自由写作教材中的习作多以开放的内容呈现。

      再来看一看对习作《我的课余生活》要求的描述: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其他的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一句“或者其他的事”把习作的范围打开,只要是写事均可以,那何须“我的课余生活”这一主题呢?包括三上的《自由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一线执教老师面对这样的教材无所适从,担忧多多:三四年级是否需要习作的要求?评价习作的标准又在哪里?这样无的放矢的习作教学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升吗?同一个题材在不同学期屡屡出现,它的递升目标着眼在哪里?通过训练,学生习作水平的增量又在哪里?试以写景文为例,在第二学段就先后出现 4 次,它分布于四个学期的不同时段,结合语文教材、老师教学用书整理如下:学段 习作训练三上 语文园地六: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三下语文园地一: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的景物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景物,展开丰富想象,字里行间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四上 语文园地一: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自然奇观四下语文园地一: 按一定的顺序写写校园的景物或别处的景物;或发生在校园内难忘的事,注意内容具体,语句写通顺。

      题材的雷同,目标的分层比较模糊,又一次虚化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一年反复一年的题材,只是多给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只是量的增加,难有质的提高2、老师习作指导的缺失新课程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专题组单元,故而出现习作类型繁多我们且来看看三上教材,学生习作才刚起步,一个学期里习作类型就已涉及写人记事写景,写实文与想象文并重,题材、体裁的宽泛,造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泛化,往往是课上老师念念范文,就题论题地指导写作,这样会写的学生总能写好,困难的学生总是写不好,他们似乎享受不了这一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带来的自由空间,学生习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习作也就是老师思想与范文模式的翻版,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亦无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部分题材缺乏生活体验,如四下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让学生交流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以及收集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后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写一些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一些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使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城区的孩子缺少生活体验,一些城市化了的农村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田园更多的是源于文本的间接认识!面对该习作训练老师又何从指导,亦只能范文读读,带给孩子些许的想象空间。

      教材的局限带给了课堂几多的空白,习作指导课也因此显得苍白无力3、学生习作情感的缺失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在我们的习作中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瞎编乱造,写作文似乎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难道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体验?其实不然,社会、家庭、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且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各异,自有他们的小天地,但第二学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知识浅薄,对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认识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老师往往在习作指导中总是喜欢给学生许多条条框框,喜欢用成人的思想、观念来苛求学生,框住他们的思考,左右他们的情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无视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真实的个性感悟隐藏起来,不敢真实地表达,只好用假话、套话、大话来应付了事,哪会有什么真情实感?4、习作评价功能缺失当语文老师的谁不知道,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第一座大山一般一篇作文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指导课-----习作课-----讲评课------誊抄,不管你用困难班还是其他零星时间,一次习作至少要花去老师 4 课时时间,还不算老师的批改时间累计,因此一篇习作的草稿就要在老师手中逗留两个多星期,那么这么沉重的劳动换来的效果怎样?回答是不怎么样。

      滞后的反馈让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失去写作热情加上教材目标的虚化,更让一线老师难以评判学生是否达标?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统整对策探索1、教材统整:二度开发教材,人文与工具统一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老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 年级)的习作要求是: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⑤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根据学段目标,我结合老教材知识技能的要求,与新课程教材加以整合,力求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凭借教材执教三下习作时注意从整体入手,切实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明确每次习作目标,建议一题多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为达到教学最优化,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作文课。

      如表所示:教材安排习作训练目标编制 形式多样的作文课 生发开来的一题多作介绍家乡景物1、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的景物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景物;2、尝试用修改符号改作文;3、展开丰富想象,字里行间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1、口头作文课(口语交际)2、自主习作课3、用修改符号改作文(结合讲评)1、家乡美;2、我爱家乡的 ;3、我的第二故乡----杭州关于保护环境1、围绕“保护环境”选择一事或一人或一物有条理地写成一篇短文,注意内容具体;2、通过活动、习作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利用修改符号独立修改作文1、“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语文活动课----收集、亲自编写保护环境标语路;2、自主习作课;3、继续强化用修改符号改作文(结合讲评)1、一堂难忘的语文课;2、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3、100 年后的家乡;4、一份环境保护调查报告……自我介绍1、尝试按总分语段有条理地介绍自己;2、集体、同桌互评改作文1、自主习作;(抓住自己最显著特点)2、“猜猜我是谁”语文活动课(习作上交,请生随机读文猜同学)1、我的自画像;2、爱哭鼻子的小女孩;3、猜猜我是谁?……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我学会了一项本领,注意过程要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1、口头作文;2、自主习作;3、作文讲评课1、我学会了 2、教你一招3、我的拿手绝活----炒鸡蛋……父母的爱1、感受父母之爱,注意用 1---2 件具体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2、按总分结构有顺序地写,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3、学生自改、互改习作,促进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1、学生、家长分别写写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鼓励家长写,但不作强要求);2、以家长习作为范文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小事体现浓浓母子、父女情……未来的…… 1、选择生活中你感兴趣的一件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它未来的功能;2、自改作文1、观察并注意收集你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2、自主作文;1、未来的 2、神奇的 ……自由习作 1、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鼓励创新;2、逐步养成“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1、提前布置,自能作文;2、作文赏析课……假如我会变 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 1、思路拓展课;2、自主习作……2、课程统整:拓展资源,生活与习作联姻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蕴含的习作素材,如数学课可以写写数学日记,美术课的每一次手工、赏析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科学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写写生物观察日记,而且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更是习作很好的素材……总之,当习作与生活联姻,实行零距离链接时,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学生“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可喜场面。

      如结合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材,开发习作资源:序号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地点 开发写作素材1走进社区:了解我们的社区;社区环境的调查;社区环境的设计4 课时)学校、社区 1、 征集环保小语;2、我给标牌洗洗脸2祖国的辉煌:国产品牌的调查校园国粹的秀不停——收集国粹的相关内容,完成调查报告(4 课时)物美超市、华商超市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3走进求索软件公司:明确求索软件公司的位置;考察求索公司的历史和公司的概况;欣赏求索的产品;考察公司的分工合作、产品开发的流程(2 课时)求索软件公司 “我与网络”征文比赛4寻春:介绍春天的新气象;交流“春天在哪里?” 用不同感官看、听、闻、写春2 课时)翠苑四区、花鸟市场学生自由命题,用不同感官看、听、闻、写春5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与活动;制作清明汤团;调查清明汤团的质量4 课时)市场 填写一份调查分析表6助童行动:了解贫困山区的儿童他们的状况?讨论义卖活动的内容与方案;举行义卖;举行捐助仪式4 课时)翠苑四区社区、学校1、 设计义卖方案;2、 寄语贫困儿童7 …… …… ……3、过程统整:优化教学指导,课内与课外融合传统的习作指导,老师重课堂内的作中指导,轻作后的评改。

      指导课上,老师一般先指导学生审题,接着明确习作要求,然后出示范文,学生习作开始孰不知这一固定的模式给学生习作加上了一道又一道的枷锁,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文章千篇一律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应拓宽“指导”的时空,向“两头延伸”从习作中的指导向习作前的积累指导延伸习作教学要从整体入手,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体安排教学,开学初就应结合习作内容安排为学生开出观察菜单,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充足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积累,所谓“厚积才能勃发”,同时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观察方法:抓有顺序观察,抓住特点观察观察之后,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三下年级,我在执教习作《父母对我的爱》时,课前先让父母写写孩子对自己的爱、孩子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习作课上我读了一篇妈妈写的文章《香蕉——孩子对我的爱》,文中写道:记得有一天,我忙着为一家子做晚饭,孩子突然过来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什么啊?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不由责怪道接着儿子又递上了一根剥好的香蕉,“妈妈,咬一口!咬一口!这是我用你给的零用钱买的,就想孝敬孝敬您我“哼”了一声,点点儿子的鼻子说:“你这淘气鬼!怎么,忽然想到要孝敬我啊?你是不是犯了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