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3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9086897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5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特制订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绩十三五”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动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高地,取得明显成效1.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三五”期间,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社会效益明显等标准,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0余个,完成投资500多亿元完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增强项目推进的实效性预计2020年全市实现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5.8%左右2.业态形式更加丰富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新业态从企业经营看,涌现出特立宙动画、美盛文化等一批新型文化企业;从文化平台看,创设金德隆、尚1051等文化创意园区,带动一批小规模文化企业;从服务形式看,网络化、5G技术与数字云等技术的加载,不断充实文化服务形式,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先后创设。

      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模式和文化发展平台、服务形式均得到极大丰富与扩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3.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2万余家,规上文化企业600余家实施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并动态更新市重点文化企业名录库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推动其与原市旅游集团重组;推动成立绍兴市演艺集团,促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发展美盛文化、明牌珠宝两度入选省重点文化企业30强,柯桥区两度入选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市、区)4.集聚效应更加显现以集聚区培育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确定金德隆文化创意园等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全市共有文化创意园区及产业集聚平台25个通过出台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相关意见,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完善服务、设立认定和健全统计等方面加强督查指导柯桥兰亭创意街区、鲁镇创意街区入选省文化创意街区,黄酒小镇、瓷源小镇、珍珠小镇等一批文化特色小镇初具规模5.发展机制更加健全连续两年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完善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和细化实施层面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先后三次修订文化产业政策及配套细则,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扶持门槛、扩大覆盖面、增强操作性,及时给予政策支持,新政策出台以来已兑现资金9000余万元,有力激发企业的生产创作热情。

      二)存在短板1.产业深度融合不够,集群化发展不够全市传统优势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度不够,相关产品的文化元素植入和利用不足,文化创意价值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平台总体体量较小,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较少,文化产业跨区域集聚不够成熟,未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2.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不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对产业的引领性、带动性不强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平台型、延伸性、辐射性作用还未显现,区域内创新创造活力不足规下文化企业(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比例高达97%上市企业仅占规上企业的2.3%产业收入和效益偏低,2019年全市规上文化工业企业(剔除黄酒行业)的利润率仅为5.7%3.资源转化程度不高,融合步伐有待加快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但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程度有限,与地区传统优势产业深度合作不够,与互联网服务等新兴行业缺少深度融合,在融入产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链未能与主要产业的产业链有效衔接与延伸,创意制作、消费体验和创意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未能很好衔接,文化创意价值实现形式单一,影响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品牌塑造。

      4.专业人才结构单一,产业拓展后劲不足创意设计、文化研究、经营管理等人才不足,缺乏引才留才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大部分人才集中在单一生产型或经营型方面,具有涉外、创业、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一些文化产业业态发展局限性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要求不相匹配,缺少支撑要素,缺乏新的增长动能,文化产业向深处拓展的后劲动力略显不足三)“十四五”形势研判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正逢其时、恰逢其势,弹性潜力和政策红利将得到不断释放,文化产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文化是绍兴无法被模仿的软实力优势所在,要通过文化产业把历史文化蕴含的现代价值挖掘好、弘扬好、利用好,努力在重塑城市文化体系进程中助推“十四五”时期绍兴经济高质量发展1.顶层设计擘画新蓝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开启我省文化建设先行省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随着促进文化产业相关立法的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科学性、有效性将显著提升,必将极大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和新风向绍兴将积极谋划“一廊双核三带”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业态齐全、系统完备、供需平衡的文化产业体系。

      2.消费升级启动新引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必将推动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文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广阔天地十四五”时期,本地人群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时空的文化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外地人群对于绍兴深厚历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更加期待,在文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变化的基础上,将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预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3.数字赋能提升新动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先导的新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广泛渗透到文化产业各方面,既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又集聚大量创新人才,必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绍兴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业态,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4.跨界融合重塑新体系文化产业融合度高、带动性强、绿色低碳,在转方式、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中具有特殊作用,必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获得更大的新发展空间。

      实现文化与科技、商业、旅游、体育、农业、研学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外延,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绍兴坚持内容为本、特色为王、品牌至上,依托文商旅体农学融合发展的思路,把文化产业发展与绍兴山水林田湖、亭台楼阁桥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景观、资源和要素有机融合,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新体系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更高品质塑造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文化守正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标杆城市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绍兴建设工程,按照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实施路径,加快把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产业发展高度,打造全国文化产业高地在率先走出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城市发展道路上呈现绍兴文化“姿态”,为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贡献文化力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科学挖掘绍兴优秀传统文化本源,真正使文化成为绍兴“不易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文化张力,推动保护、传承、弘扬并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凸显长三角最具文化标识度的城市气质和文化资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需求侧管理,深挖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潜力,跨界整合资源,构建文化消费场景,创造性激发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通过供需双侧改革,打造绍兴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双轮驱动力”3.坚持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推动文化产品创新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培育特色产品和新业态,让人们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4.坚持集群发展以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促使各类要素整合集聚,形成系统完备的平台体系、产业链条和文化企业、金融资本、知识技术、创意人才等综合集成服务体系,持续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5.坚持数字赋能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用科技力量催生更多的文化新业态和新场景三)发展目标1.战略定位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将绍兴打造成为创新型城市文化样板地、高质量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全域化文旅融合新标杆,全力推进“5+6”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多层次、精细化文化产业体系。

      ——创新型城市文化样板地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做好“越地文化”和“绍兴古城”文章,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文化+”“创新+”“城市+”新模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和诠释绍兴历史文化蕴含的现代价值,进一步弘扬植根于历史、实践于当代、发展于未来的新时代绍兴城市精神,打造创新型城市文化样板地——高质量文化产业示范区通过文化创意的撬动,夯实文化要素跨界融合基础坚持文化创新赋能、文化创意嵌入,重点推动纺织、黄酒、珍珠等产业的文化创新,努力培育数字出版、演艺游乐、创意设计、游戏动漫、书画工艺等新兴产业让深厚的文化资源禀赋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让文化创意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努力将绍兴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域化文旅融合新标杆以东亚文化之都为引领,坚持千年文脉和优质旅游资源共融共享围绕打造最具文化标识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全新构建文旅业态空间布局,通过深挖文化资源创新转化潜力、梳理全域旅游特色和功能定位、推进文旅融合平台建设等手段,促进文化旅游消费迭代升级,树立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2.具体目标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具体指标如下:序号项  目指 标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2规上文化企业800家3新增旗舰型龙头文创企业30家4新增省级以上文化产业集聚区5家5重点项目投资额1000亿元(四)实施路径。

      十四五”期间,把文化元素融入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文化创意撬动,实现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化学反应”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使文化成为绍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成为未来绍兴城市发展的新动能1.文化产业化,做好“文化+”的“活”文章聚焦绍兴深厚的文化优势,运用市场手段,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保护和利用好历史遗存,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活化利用,以科技为手段推动活态呈现,让文化可看、可听、可体验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产品思维赋能文化资源,用市场理念激活传统产业,推动黄酒、珍珠、纺织等经典产业加快形成现代文化产业集群,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彰显文化产业化对传承、弘扬、活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2.产业文化化,做好“+文化”的“融”文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