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脊柱腰段的相关解剖.ppt

88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2229008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36MB
  • / 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柱腰段的相关解剖一、腰椎的形态结构椎骨的形态结构横突椎弓椎体棘突下关节突上关节突椎孔椎弓根(pedicle,P) 椎弓板(lamina,L)Vertebral bodyVertebral archTransverse processspinous process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Vertebral foramen)腰椎的形态结构(上面观)乳突副突腰椎的形态结构(前面观)腰椎前后面观第三腰椎(正中矢面)第五腰椎(正中矢面)腰椎侧面观Ø腰椎的CT图像第 3 腰 椎 CT 图腰椎的椎弓根Ø椎弓根:伸向后外 Ø椎上切迹:较小,其矢径自腰1向下逐渐变小Ø椎下切迹:较大,其矢径差异不大 Ø在腰椎侧位X线像上,根据椎上切迹矢径的大小,可大致估计侧隐窝的宽窄,但其数值略大腰椎的椎弓板Ø椎弓板:较厚,略向后下倾斜如椎弓板厚 度超过8mm,可视为增厚Ø两侧椎弓板会合成椎弓板的夹角:腰1为83.0º,腰2为85.1º,腰3为89.6º,腰4为86.4º,腰5为85.0º角度越小,可影响椎管的狭窄程度腰椎的关节突Ø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关节面向内。

      Ø下关节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发出,关节面 向外 Ø峡部:腰椎上、下关节突间部如此部断裂,称峡 部不连 Ø关节突面的方位:为矢状位,但向下逐渐变为斜位 ,至第5腰椎几乎呈冠状位 Ø关节突面的倾斜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右侧 左侧 上关节面 48.2º 49.6º 下关节面 46.6º 49.7º腰椎的横突Ø 组成:在发生上由肋部和横突部愈合而成,其前部为肋部 Ø 横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会合处向外突出第5腰椎横突由椎弓 根与椎体连接处发出 Ø 长度:第3腰椎横突最长,其次为第2、4腰椎横突,第5腰椎 横突最短 Ø 附着的肌肉:相邻横突之间为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 间为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和腰方肌,横突背侧有竖 脊肌,第2腰椎前有膈肌 Ø 乳突:为上关节突后缘的卵圆形隆起 Ø 副突:为横突根部的后下侧的小结节 Ø 乳副突间沟(57.0%)、乳副突间切迹(34.6%)、 乳副突 间孔或管(8.4%):二、腰段椎管1. 腰椎椎孔的形状L1~2L3~4L5Ø腰椎椎孔(管 )的形状L4~5L3L5椎管:中央椎管和侧椎管(侧隐窝)腰段的椎管Ø前界:为椎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 Ø后界:为椎弓板、棘突基底和黄韧带; Ø两侧界: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Ø后外侧界:为关节突关节。

      Ø椎管分为中央椎管(为硬膜囊占据的部位)和 侧椎管(为神经根通道的神经根管部分)3. 腰 神 经 通 道Ø 神经根管 Ø 椎间管⑴ 神 经 根 管Ø 盘黄间隙:椎间 盘与黄韧带之间 的间隙盘黄间隙• 腰1为4.7mm• 腰2为3.4mm• 腰3为2.5mm• 腰4为1.9mm• 腰5为2.5mm• 在椎间管内口较小,下位腰椎尤为显著, 几乎将内口下部封闭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⑴ 神 经 根 管Ø 侧隐管:即侧椎管,前为 椎体后缘,后为上关节突 前面与椎弓根和椎弓板连 结处,外为椎弓根的内面 其内侧入口相当于上关 节突前缘平面⑴ 神 经 根 管Ø 上关节突旁沟: 腰神经向外经上关 节突小面内缘所形 成的沟Ø 椎弓根下沟:椎间盘明 显退变缩窄时,可使上 一椎体连同椎弓根下降 ,后者与椎间盘侧方膨 出形成一沟,可使通过 的神经根发生扭曲⑵ 椎间管⑵ 椎 间 管• 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 盘,后为黄韧带和椎 间关节,上下分别为 椎上、下切迹⑵ 椎 间 管椎间管Ø界壁: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 和椎间关节,上下分别为椎上、下切迹Ø内口:多呈卵圆形,少数呈肾形、三角形或 钥匙眼形。

      Ø外口:多呈钥匙眼形,少数呈三角形腰 骶 部 椎 间 孔 与 脊 神 经Ø 连于椎间盘纤 维环与椎间关节 之间的纤维隔将 椎间管分为上、 下两部:上部有 腰神经根、腰动 脉椎管内支和椎 间静脉上支通过 ;下部有椎间静 脉下支通过腰 骶 部 旁 正 中 矢 状 断 面 图第5腰椎侧隐窝• 男性组:矢径为5.0mm,横径为3.5mm. • 女性组:矢径为4.9mm,横径为3.8mm.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三 、 椎 骨 间 的 连 结黄韧带椎间关节 (关节突关节)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髓核纤维环椎间盘三、椎骨间的连结前纵韧带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后纵韧带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椎间盘 Intervertebral disc黄韧带 Ligamenta flava棘上韧带 Supraspinous ligament棘间韧带 Interspinous ligament棘间韧带的厚度• 腰1~2 6mm(5~7mm ) • 腰2~3 8mm(6~11mm ) • 腰3~4 10mm(4~15mm ) • 腰4~5 11.7mm(4~18mm)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Ø 前纵韧带• 分为三层,即浅层 越过3~4个椎体, 中层越过2~3个椎 体,深层越过1~2 个椎体。

      • 借纤维束紧密附着 于各椎体边缘,与 椎体疏松相连 •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 坚强椎 骨 间 连 结• 上起枢椎,与覆膜延续 ;下达骶骨 • 宽窄不齐,不能完全遮 盖椎体的后部和椎间盘 • 深层纤维为齿状,与椎 体疏松相连,其间隔以 静脉丛 •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坚强 Ø 后纵韧带后 纵 韧 带Ø 后纵韧带椎间 盘三角:为椎间 盘的薄弱区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 it udinal Lingament,OPLL)Ø CT与MRI显示,腰椎OPLL的厚度差距较大,所造成的狭窄 程度并不完全与临床症状平行如有的厚度达16mm,椎管 如同细月牙形,使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但症状不严重, 而有的OPLL较薄但症状明显 Ø 根据后纵韧带骨化(O)、椎管矢径(A)及椎管横径(S) ,可测定颈椎椎管狭窄率,在矢状面为O/ AX100在横切面 为O/ S X100 Ø 在下部颈椎椎管,若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30%以 上时,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Ø 在腰椎,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的30%以上出现神 经压迫症状作为手术治疗的参考标准黄韧带Ø 黄韧带:正常厚度2~4mm,由上向下逐渐增加。

      除椎间孔和后 方正中线的小裂隙(有小静脉通过,并有脂肪填充)外,几乎充 满整个椎弓间隙关节突关节(椎间关节)和黄韧带黄 韧 带Ø由薄而坚韧的黄色弹性纤维构成 Ø在上附着于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面,向外至同 一椎骨的下关节突的根部,直至横突根部; 在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 前上缘的关节囊;彼此呈叠瓦状排列 Ø屈曲时,可使相邻椎弓板稍分开,黄韧带紧 张;过伸时可稍缩短,但不皱折突入椎管 Ø外伤或其它原因,黄韧带变厚(可达 8~16mm)为纤维组织,失去正常柔软并能 折叠,可引起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通常易发生在第4、5腰椎椎弓板之间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横 突 间 韧 带横突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椎 骨 间 连 结横突间韧带Ø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作腱弓排列保护脊 神经后支及血管 Ø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厚 Ø在上腰椎横突间隙外侧部发育不良,为薄的 筋膜层;在下两个腰椎横突间隙,参与构成 髂腰韧带;在腰5与骶1间,为髂腰韧带的腰 骶部纤维环髓 核椎间盘后纵韧带后纵韧带软骨板骺 环Ø 椎间盘腰椎间盘纤维环髓核椎骨的发生与发育腰椎间盘椎间盘 • 上、下软骨板:大小和形态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 ;可承受压力,防止椎体因压力发生吸收,并在渗 透压下水分可扩散至无血管的纤维环。

      • 纤维环:为呈同心层排列的纤维组织,与上下软骨 板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 错(30度~60度),并借粘合质相连其前部及外侧 部较后部约宽一倍(颈椎纤维环后部较前部厚); 后部窄,层次少,纤维近平行;最内层纤维与髓核 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 • 髓核:为富有弹韧性的半流体的胶状物质(85%的 水分和退化的脊索残余),其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 大(纤维变粗)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偏后(颈 椎椎间盘的髓核多在中部稍前)其形状由周围的 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约占椎间盘切面的 50~60%,但可随外界的压力改变其位置及形状椎 间 盘 的 厚 度29.4%21.5%54.4%32.1%椎间盘/脊柱腰 骶 部 正 中 矢 状 断 面 图腰椎椎间盘的厚度脊 柱 的 动 脉椎间盘的血液供应Ø胎儿时期和幼儿:有起自背内侧椎体动脉的轴向椎间 盘动脉,邻近脊索 Ø发生中椎间盘:有背侧、腹侧和轴向椎间盘动脉供应 ,并在透明软骨板区内互相吻合 Ø成人椎间盘:几乎完全无血管,仅纤维环周围有小血 管穿入,其营养主要靠锥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 Ø退行性的椎间盘有血管浸润现象脊 柱 的 静 脉脊 柱 的 静 脉脊 神 经 的 脊 膜 支Ø脊柱的神经分布窦椎神经(脊膜支)Ø组成:由脑脊根(起自脊神经或脊神经节)和交感根 (起自后交通支或脊神经节)组成, Ø纤维成分:感觉纤维(传导痛觉和本体感觉)和交感 纤维。

      Ø行程: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向上围绕椎弓根基底,行 向椎管前面中线 Ø分布:发支至后纵韧带、骨膜、硬膜外间隙的血管及 硬脊膜,并发支至椎间盘,但是否进入纤维环尚存在 不同意见脊膜支受刺激时可引起腰部及股后肌群反 射性痉挛及腰腿痛 Ø切断脊膜支可使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脊膜的本体感 觉丧失髓 核 的 可 塑 性髓 核 突 出 的 方 向髓 核 的 疝 出髓 核 脱 出 与 椎 间 盘 脱 出 症椎间盘向后外侧 疝出压迫神经根四 、 肌 肉 和 筋 膜肌 肉 和 筋 膜肌 肉 和 筋 膜肌 肉 和 筋 膜C4 ~T1L2 ~ S3五 、 脊 髓 与 脊 神 经马 尾五 、 脊 髓 和 脊 神 经Ø胸神经及其分支脊 神 经 后 支脊 神 经 后 支脊 神 经 后 支腰神经后支Ø在横突间肌的内侧分为内、外侧支Ø内侧支在靠近关节突处分布于多裂肌Ø外侧支支配骶棘肌Ø上3个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骶棘肌外侧缘 穿背阔肌的腱膜,跨髂嵴后份,分布于臀部 皮肤,又称臀上皮神经脊 神 经 后 内 侧 及 椎 间 关 节 支椎 间 关 节 的 神 经 来 源腰 神 经 前 支皮肤的节段神经分布区皮肤的节段神经分布区和皮神经的分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