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2200字.docx
13页掩耳盗铃教学设计2200字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牛补歹完小 郑小丽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身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他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方法;最后说他掩着自身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他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身害自身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身欺骗自身的人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2、对文中的关联词有所体会,并尝试运用3、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作聪明、自欺欺人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动画、插图)教学课时:一课时一、看动画导入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猜猜故事的结尾是什么?1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三、初读感知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板书:掩耳盗铃、铃铛、丁零)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与我们的学习呢!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听听。
3、指名读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四、细读课文1、自由读文2、分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又怎样?3、交流汇报:这篇课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共五句话,短小精悍我相信大家都读过好几遍了,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汇报你们解决了哪个问题?(1)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去偷铃铛?读第一自然段看到这个铃铛,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带着这种想法读一读 (板书:想偷铃铛)这就是故事的起因2)我们都知道只要手一碰铃铛,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寓言中的这个人是否知道?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你?2“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3)“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清清楚楚地知道)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在文中划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这里有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谁来用它造句?(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而这个偷铃人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板书:掩住耳朵)(5)把“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换一种说法,改为陈述句。
假设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练习用“如果??就??”口头造句6)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他还认为谁听不见呢?(主人、过路人、守门人??)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他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他想的仅仅是捂住自己的耳朵,而别人的耳朵是无法捂住的,他连这一点也不懂,看来很好笑;他明明知道这是偷人东西,是不好的,可是又怕被别人发觉,设法去遮盖,这纯粹是自己骗自己,看来这人真是太愚蠢了他笨在哪里?你笑话他什么?3(7)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他心里这么想着,就去这么做了结果如何呢?(读最后一句:“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板书:被人发觉)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五、理解寓意1、你觉得偷铃人是个什么样的 ?(愚蠢、傻、可笑等词语)2、读第二自然段,表现出这个人的愚蠢3、师总结: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六、揭示寓意1、分组讨论:(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在什么地方?(2)我们应该从他的身上吸取什么教训?(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做事不能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2、读了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4七、联系生活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身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小朋友实际,让小朋友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身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八、课外拓展选择作业: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他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2、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掩耳盗铃》故事结尾如果这个人被抓住了,他会有怎么样的表现?他会怎样为自己辩解,别人又会又怎样的反应?他能明白自己被发现的原因吗?)板书设计:掩耳盗铃小偷一碰就响←铃铛→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现56第二篇:教学设计 3900字《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案例——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感情朗读顺德勒流东风小学 卢健莹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东风中路79号联系:15920731809 邮编:528322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东风小学【问题提出】新课标指出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无可避免地面临三大挑战: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面对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依旧走老路,显然是不行的,那么,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结合本校课题“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我尝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教材分析】《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学生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敢想、敢说,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坚持已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在前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养成独立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言的寓意3、对照课文读古文,初步感悟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井底之蛙》这个故事的寓意教学难点】借助白话文在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成语” 师出示课件:图片《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惊弓之鸟》【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通过通过图片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猜成语,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复习了三年级所学的这三个成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2、师小结:这些成语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井底之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复习回顾,了解课文内容1、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词语掌握的怎样?出示生字:瞠目结舌 夸耀 尽情 安然 分享 舒适 邀请 渺小 疲倦 窟窿 倚靠 迈出 十年九涝 跃出 栏杆 推移 增减 指名汇报(开火车读,再齐读)【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新词,学生通过认读,再次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为下面的感情朗读作充分的准备。
2、师:字词问题解决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井底之蛙那目光短浅的“快活”1、师:同学们,课文讲的这只青蛙是住在哪里?(板书:青蛙 浅井)他一开始感觉自己非常的快乐,(板书:快乐)那么,他到底有多快乐呢?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指名汇报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蛙在井里是怎样的快乐观看视频)【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学生形象感受到青蛙的快乐后再去朗读,感情就更加到位了4、指导朗读:既然这些句子是描写了青蛙的快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朗读呢?5、这是一只能说会道的青蛙,他之所以能把这些话说得这样生动,是因为他用了很多的表示快乐的词语,请同学们从文章中试着用“△”找出来6、下面我们再去读读这段话,并且注意一下那些画了三角符号的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找出重点词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所有词语逐一呈现给学生,借此完善学生的思维,此后再进行充分朗读,事半功倍师小结:从这个自然段的描写中我们仅仅可以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快乐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它很得意、很骄傲??)7.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来?重点强调:“夸耀” 、“没有谁” 、“极点”8.出示课件:井底之蛙对来自东海的鳖( )地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这句话你能不能换个词语来说一说?例如:描写井底之蛙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得意洋洋、眉飞色舞、张牙舞爪、神气、兴奋、骄傲、自大、炫耀??)再次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加重点词语,再进行更深一层抓住重点词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井底之蛙这个人物的形象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1、鳖听了青蛙的话,他想不想进去,结果呢?于是他向青蛙讲起了大海的辽阔谁来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指导朗读:要读出海的辽阔)2、这个故事是出自于《庄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庄子是怎样写海的辽阔的呢?3、多媒体课件出示古文,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课件出示古文节奏划分,听课件范读,再配乐齐读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古文,无论从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很陌生的教师在学习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朗读节奏的划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是非常必要的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范读进行跟读,再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进行情感的熏陶4、想知道鳖所生活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看大屏幕:(观看大海的图片)5、鳖是住在这样的大海也非常的快乐板书:鳖 大海)6、拓展:那么鳖生活在大海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使他这样快乐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一想7、所以青蛙听了鳖的话后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因为青蛙认识到自己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