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记,阅读答案.doc
24页黄鹤楼记,阅读答案 篇一:七下黄鹤楼文言文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yi)_____登仙,尝驾黄鹤 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lóngzōng)_______,上(yǐ)___河汉,下临江流;重檐(yìguǎn)_______,四闼霞 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jīngwú_______之最也 二.解释词义19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9分) (1)州()城西南隅()(2)费讳登仙()(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4)遂()以名()楼5)观其耸构()巍峨()(6)高标巃嵸()(7)上倚()河汉()(8)重檐()翼馆(9)四闼()霞敞()(10)坐窥井邑()(1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一词多义)(7分) (1)【于】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②坐其中,颓然碧窈() (3)【以】①遂以名楼()②以实奇()③一儿以日初远()④瓜州诸园亭, 俱以假山显()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隅】①州城西南隅()②乘隅下垒石() (5)【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亦荆吴形胜之最()③主人处处款之() 3.词类活用。
3分) (1)遂以名楼()(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重檐翼馆() 三.句子11分) 1.翻译下列的句子8分) (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译文: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译文: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2.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3分) (1)遂以名楼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黄鹤2)判断句,“也”表判断3)倒装句尝驾黄鹤返于此憩)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四.阅读理解66分) 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人黄鹤楼与、,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的特点,描述了,交代了,表达了9分) 2.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首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8分) (1)《黄鹤楼》一文用了8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之能事又如“”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3分) (2)《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4分) (3)《黄鹤楼》中直接赞美黄鹤楼景色的句子是:(1分) 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3分) 5.文章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答: 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7.文章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5分) 答: 8.《黄鹤楼》通过多种角度具体描绘了黄鹤楼的雄姿初读课文后说说你对黄鹤楼总的印象2分) 答: 9.作者为什么转引《图经》的话交代黄鹤楼名字的由来?(2分) 答: 10.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实有虚。
请指出文中哪句是写远景?哪句是写近景?(2分) 答: 11.《黄鹤楼》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请结合课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2.文章是怎样以精练的语言说明黄鹤楼高大雄伟的特点的?(2分) 答: 13.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14.《黄鹤楼》一文如何做到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的?(2分) 答: 15.崔颢的诗《黄鹤楼》和本文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3分) 答: 16.崔颢的《黄鹤楼》和阎伯理的《黄鹤楼》都以“黄鹤楼”为题,一个是诗,一个是说明文,都谈到了黄鹤楼楼名的来历,试分析引用传说的作用2分) 答: 17.《黄鹤楼》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8.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3分) 答: 20.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所以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重要原因不在于其特色,更因为它们身上镌刻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答: 21.综合实践3分) 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1)请写出《滕王阁》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上句“” (2)写出《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博大胸怀的名句“,” (3)写出崔颢《黄鹤楼》中实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诗句“, ” 篇二:江苏版语文初一下语文常识练习和答案 七年级文学常识(下) 第一单元 二、《一面》 1.本文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 2.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心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3.“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四、《赵普》 1、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若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第二单元 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2、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六、《三颗枸杞豆》 本文选自《小说林》作者程海,课文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我们家的男子汉》 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 第二单元 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作者周定舫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提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2、本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 十、《巍巍中山陵》 1、作者刘叙杰,这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心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本文按照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明陵墓。
十二《短文两篇》 1、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腾王阁和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此文选自《文苑英华·黄鹤楼记》,它以“仙”字贯穿全文,多用对偶句式 2、《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第四单元 十三《松鼠》 1.本文选自《布丰文选》,作者布丰,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2、课文从总括松鼠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效果,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十四《松树金龟子》 1、选自《昆虫世界》,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2、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它在写作上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3、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昆虫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十五《国宝——大熊猫》 1、选自《国宝——大熊猫》,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主文学作家 2、这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标题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说明对象“大熊猫”,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第五单元 十七《三个太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