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析河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816897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9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析河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1、河北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背景近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纺织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国的产业革命使得动力机器开始用于纺织业,大规模集中性的纺织工厂也随之诞生,这些变化使得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但是,我国对动力纺织机器和工厂生产方式的引进是在帝国主义武力压迫下被动进行的,当时其他国家鉴于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也群起仿效,加之纺织机器原动力的转换使得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列强急需开辟更大的市场,而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了被侵略的对象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武力打开了我国大门,同时也实现了打开我国纺织品市场的野心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经济上的特权由于英国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加之机器生产的高效率,使得机制棉纱、棉布大量入销我国,并且价格比国内所产土纱、土布要低的多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国手工棉纺织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同时,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洋务派开始从欧洲引进动力纺织机器和技术人员,仿照欧洲的方式建立纺织工厂民族资本家也在当局者的倡导下筹资办起了纺织厂,我国近代民族纺织业开启了新篇章[1,2]。

      然而河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除上述大环境的影响,还有自己直接的原因近代,河北省为我国重点产棉区之一20世纪初期,石家庄、正定等地植棉面积约占耕地的7/10,且当时仅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四省的棉花产量就大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72%在近代河北省纺织业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下,纺织业成为河北的重点工业正因为上述背景,河北近代纺织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还产生了高阳、宝坻等全国闻名的布区2、河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2.1河北农村家庭纺织工业的变革河北省纺织业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全省就约有一半以上的县有乡村纺织业面对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农村纺织工业也不断进行调整家庭手工纺织工业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纺织机器的不断更新清末以前,纺纱和织布都是手工完成的,当时织布所用工具多是以投梭机为主的老式木机,这种织机操作繁琐,不仅所织布幅宽度受人的手臂长度制约,织出的布也是粗糙不均,而纺纱所用的手纺车效率更是极低,其产量连投梭机的需要也不能充分满足纺织机器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时纺织业的发展此后,织布机在投梭机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新型织布机器拉梭机和铁轮机随之诞生,并分别于1900年与1905年被引入河北农村。

      其中,宝坻织布区于1900年和1906年分别引入拉梭机和铁轮机;高阳织布区于1905年引进拉梭机,1906年引入铁轮机拉梭机效率比投梭机要高一倍多,但生产效率还是比较低下,而相比拉梭机,铁轮机的效率要高的多,足足有拉梭机的8.8倍铁轮机逐步替代其他老式纺织机器,成为当时农民资力所及想要购买的织机,于是铁轮机在农村家庭纺织工业中迅速推广以高阳织布区为例,其在1906年开始引进铁轮机,到1915年有铁轮机5600余台,其后只用五年时间,铁轮机的数量就增加了近三倍,达到21000余台而当时已有了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机纱,故铁轮机在原料方面就完全不受限制了农村家庭织布工业在铁轮机与机纱的组合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除了纺织机器的不断更新,农村家庭纺织工业的具体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商业资本控制村民家庭纺织生产的撒机制出现,在撒机制下,农民的家庭纺织由过去的家庭作业制转变为商人雇佣制,由于撒机制使得农民可以从资金不足而导致生产原料不足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了织机的生产效能,对农村家庭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包买制等其他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也普遍存在,随着纺织业渐臻发展,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国外布匹来源断绝,国内提倡国货之声浪方盛,小规模工业生产迎来黄金时代,此时有少数小康农家,自行开厂织布,但规模都不大,等到战后国外棉布恢复输入,农民自办工厂不堪竞争,有所衰退,这为近代河北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2河北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河北省纺织工业在手工业发展基础上,逐步向近代纺织工业过渡河北近代机器纺织业,第一家企业是由民族资本家周学熙于1919年兴建的唐山华新纺织厂,该厂于1922年正式开工投产建厂初期有纱锭1.2万枚,1929年增装布机505台,1932年又增装了漂染设备,初步形成了纺织染全能企业此后是1992年由湖北资本家楚兴公司投资兴建的石家庄大兴纱厂,于当年年底开工生产此厂拥有纱锭1.2万枚,布机280台从机器棉纺织工业在河北出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30年,全省棉纺织业纱锭不足5万枚,基础十分薄弱至于毛纺织、麻纺织、丝绸、针纺织等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前更是寥若晨星、微不足道[4]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大片土地沦陷,河北纺织工业陷入困境唐山华新纺织厂于1936年迫于时局变化和金融危机,日本东洋纺织公司收购了其半数股份,企业沦为了日本在华经营的企业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河北省政府派员于1945年接收了该厂,变为官商合办企业1948年12月唐山解放,解放军代表进驻唐山华新纺织厂,该厂成为公司合营企业据统计,当时该厂有棉纺锭3.35万余枚,布机1028台,染槽9对,漂白、丝光机各1台,职工1916人,年产棉纱1.3万余件,棉布28.26余万匹,色布216万米,且该厂所生产的棉纱和棉布远销天津、东北等地。

      石家庄大兴纱厂在七七事变后被日军接管,其中有2万枚纱锭被拆毁“献铁”抗战胜利后,该厂由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接管,1946年发还业主民营解放战争中,大兴纱厂损失惨重,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人民政府接管该厂,有纱锭1.12余万枚,布机72台,毯机8台,于1948年共生产棉纱4719件,棉布3.13余万匹1948年底,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政府在邯郸地区创办太行益华和村纱厂,这是河北省老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个机器棉纺厂,其中该厂有纱锭4000枚,职工约百人,隶属于太行行署实业公司至于其他如保定、高阳等小型织染厂,在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生产萎缩,开工不足[5]3、结束语河北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家庭手工纺织业的生产方式,以机器代替手工,纺织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完成纺织品从自己生产过渡到商品生产,使得农工业开始分离另一方面,纺织品的商品化发展,使织户之间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资力雄厚的织户开始雇用贫困的农户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产生除此之外,大型机器纺织工厂和集中规模的纺织生产在当时引起了植棉事业的推广总之这一系列的变化为之后河北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1]孙为伦.河北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改革为中心突出五个重点[J].中国纺织,1994(4):9-10.[2]朱丽霞,黄江华.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4):13-16.[3]苏轩.中国近代纺织学科建制化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4]苏全有,常城.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三大突破:以彭南生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74-77.[5]崔鹏,洪卫.低端市场、比较优势与农村家庭工业:以山东省庆云县体育产业发展为例[J].新经济,2016(33):8-9.万晴晴.河北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8):249+25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